吳菲
(天津音樂學院,天津 300171)
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地位重要而特殊,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在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思政課不僅能為學生提供理論知識,而且影響著學生思想意識、價值理念、理想信念、道德觀念的形成。正確認識藝術院校思政課現狀,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
學生小學時期的思政課側重對學生進行品德啟蒙教育;中學時期的思政課側重對學生進行基本政治常識和理論知識的教育;大學時期的思政課側重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和理想信念教育。小學、中學、大學不同階段的思政課課程目標各不相同,但循序漸進,內在一致。高校思政課是在校生的必修課程,為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著保證。
對于藝術院校大學生群體而言,他們肩負著“舉旗幟”“興文化”“展形象”的特殊使命,政治立場是否堅定、價值觀念是否正確、行為舉止是否得當,都將影響他們藝術作品的創作、影響他們未來人生道路的選擇、影響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因此思政課課程內容、教學手段、評價方式等方面的改進對培養藝行合一的藝術人才有重要意義。
隨著思政課教學改革和課程研究的深入,思政課原有的教學內容枯燥、教學方法單一等問題逐漸得以改善,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方面,正確看待思政課教學的復雜性。“思政課”教學的復雜性首先體現在要講清楚“思想”,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要講好這些思想,突出理論性,使它們在新時代大學生意識形態中扎根。其次,要講“政治”,不是簡單地對文件進行傳達,也不是機械地對領導人講話進行重復,要體現知識性更具有價值性,引導新時代大學生找準政治立場,形成辯證分析和判斷政治局勢的能力。最后,要講好“課”,在教材選用、教學內容設置、教學方法選擇等方面下功夫,立足多種教育要素做研究。在天津音樂學院,嚴格按照《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文件要求,嚴格落實學分、合理安排教務、統一實行集體備課制度;重點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憲法法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藝術概論,中國傳統音樂等開設具有院校特色的思政系列選修課程《樂說》,開始了對思政課改進路徑進行了初步探索。
另一方面,正確看待提升思政課教學效果的難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思政課研究和改革的步伐不斷加快,教學成效得到了顯著提高,學生獲得感普遍增強,但仍然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在教學主體方面,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的“質、量、度”還沒有統一標準;在教學目標方面,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教學目標要求還不夠具體;在課程重要性方面,仍有部分學生、家長、專業課教師等群體認為思政課對學生專業學習、就業創業、生存生活幫助不大。諸如此類問題使得學生在思政課堂積極性不足,使得思政課教師職業獲得感不強,教學效果難以進一步提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時代既包含了對歷史成就的系統總結,又包含著對現實矛盾的準確描述,還包含著對未來的計劃和希冀。在新時代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是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這一培養目標對高校思政課發揮育人主渠道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重要講話中表述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現狀,新時代大學生也切身感受著祖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的變化,在思想特征、認知規律、內心需要等方面均有著時代烙印,因此順應時代新變化,了解學生心中的疑點、關注的熱點、感動的淚點,積極探索新時代大學生真正需要的課程內容具有重要意義。在針對天津音樂學院學生編制《新時代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認同度》調研問卷中(發放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67份,回收率為93.4%)顯示,總體上學生對思政課的認同度較高,但對課程內容滿意度不高,認為教材內容理論性過強、與現實生活關聯不夠,針對這一問題,天津音樂學院思政課教師積極搜集熱點案例、旁聽專業課程、聯系學生輔導員,多角度了解學生需要,編寫更貼近藝術院校學生特點的課程輔導用書。
提升思政課在學生心中的地位,不能只是向學生灌輸思政課“有意義”,更要善于啟發學生探索思政課“有意思”,目前許多高校已經圍繞學生主體性作用的發揮,進行了互動式、實踐式教學模式探索,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參與度。天津音樂學院思政課教學初步嘗試了以下幾種教學方式。一是,巧用網絡工具組織教學。課前采用網絡平臺上傳課程安排和授課大綱;課上利用網絡平臺實時簽到和互動;課下借助網絡平臺答疑解惑和收改作業,豐富課堂教學管理形式。二是,充分利用新媒體教學的便捷性與共享性特征,建設微信公眾號“愛上思修課TJCM”,通過圖文、視頻、歌曲等形式,傳播優秀典型故事、展現學生風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互動。三是,設計教學專題,根據教師主攻方向安排教師分專題授課。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為例,由6名教學風格、專業背景不同的思政課專兼職教師分專題講授,豐富授課形式,提升課程吸引力。
思政課有著鮮明的立場要求與政治導向性,有著統一的教學目標、課程設置、教材使用等方面的要求,辦好思政課不能掙脫“統一性”的要求,但可以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生”制宜,立足新視角,挖掘多樣性的教學可能。天津音樂學院從藝術類專業課小班教學、一對一教學、師徒式教學模式出發,嘗試思政課“統一性與多樣性”相統一的路徑。初步形成了以“講”促學、以“演”展學、以“做”驗學的藝術院校“課程思政”模式。一是,通過學生講思政課的形式,以“講”促學。由學生陳述他們對時事政治的關注和思考,分享他們的家風故事,展現他們的青春愛國情,促進學生主動思考、認真反思。二是,通過學生演唱、演奏、演繹、演講等形式,將學生專業元素與思政元素融合,體現藝術院校特點,展現育人效果,達到以“演”展學的目的。三是,通過學生進行社會實踐的形式,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以“做”驗學。激發大學生主動參與思政課教學過程的熱情,切實提升思政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新的時代境遇中,天津音樂學院在逐漸形成了唱響戰火紛飛歲月里鼓舞士氣的紅色歌曲,奏響新中國成立時振奮人心的經典樂章,演繹改革開放歷程中廣為流傳的動人故事的藝術院校思政課改進的新思路,學生對思政課滿意度有所提升,但在對思政課理論深度的挖掘、價值引領力度的探索等方面仍需提升。進一步挖掘思政課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有效途徑,找準方向、穩健前行,在課程建設過程中不斷探索思政課改進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