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花園第二小學 毛寧
在小學低段教學中,美術課程可以從小培養學生的審美和想象能力,使得學生具備一定的藝術修養。然而,在以往課程教學中,仍有部分教師保留著傳統的教學思維,運用的教學方式也比較單一,無法有效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從而影響到美術教學的效率。所以,作為一名小學美術教師,我們應該擺脫傳統思維的束縛,去尋求美術課程的創意教學方式,使美術課程教學與時俱進,進而為小學生帶來豐富多彩的美術課程。本文結合小學低段美術課程教學情況,就如何實現美術課堂的創意教學展開相關分析,期望相關建議可以起到借鑒的作用。
教師想要實現美術課程的創意教學,就必須先對課程教學使用的工具和材料進行拓新,只有不斷拓新課程教學的工具與材料,才能讓學生從工具和材料的使用過程中獲得新的體驗,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愉悅心情,進而產生學習的欲望。首先,教師需要深刻了解和把握每節美術課程所要講述的課程知識,從而抓住美術課程的教學主題,這樣才能貼合課程教學的主題,選擇出新穎且適合學生使用的美術教學工具和材料。然后,教師還要根據小學低段學生的年齡以及心理發展特點,對現有教學工具與材料進行適當的拓新,使得教學工具與材料更具創意性,從而極大地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樣美術課程教學工作才能有序地開展下去。
比如,在學習平面圖形等內容時,為了提升課程教學的效果,教師應該根據課程教學的主題,選用新穎、有創意的教學工具與材料,使學生在整個美術課程學習中始終保持著興奮和喜悅的心情。其中,小學低段學生年齡還比較小,他們的認知能力有限,如果教師選用的教學材料過于復雜,則不利于學生觀察和認識平面圖形。所以,教師選用教學工具與材料時,可以從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利用一些比較有趣、新穎的生活物品,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工具和材料,從而引導學生借助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來認識各種各樣的平面圖形。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一些學生常常廢棄的生活材料,如塑料瓶、雪糕棍、一次性餐盒等,將這些廢棄材料進行創意處理,組合成不同的平面圖形,促使原本失去效用的廢棄材料具有教學的價值,從而讓美術課程更具創意和活力。
小學低段的學生正處于思維活躍的關鍵時期,而美術教學作為小學階段的一門藝術學科,應該學會運用有效的教學方式,指導學生展開課程的訓練,養成從美術課程學習中鍛煉自身的學習思維。其中,教師可以運用形象轉換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和方向,對單個美術圖形進行聯想和創作,并引導學生發揮自身想象力,對單個美術圖形添加適當的裝飾,促使原本單一的美術圖形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從而拓展學生的空間思維,進而提升美術教學的創意性。同時,在教學中,教師還應該運用一些具有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展開創意設計,促使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使之真正投入美術課程的學習中。
比如,在學習添畫等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相關的美術教學工具和材料,先描出一些簡單的美術圖形,如根據手指的形狀描出手形圖案,并將其裁剪下來,然后,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和時間,讓學生對這些簡單的圖形展開聯想,并在原有圖形基礎上添加一些適當的內容,如利用畫筆或者其裝飾性的材料,對美術圖形進行添畫,使得單調的圖形轉變為更有創意的新形象,從而逐漸培養學生的形象轉換思維,進而引導學生展開更多的美術創作,最終營造一個良好的美術創意氛圍。
在以往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仍有部分教師不重視課堂的交流與互動,將教學的精力集中在理論知識的灌輸上,使美術課堂變得十分沉悶。因此,當前教師除了利用有效的課堂教學工具以及教學方式之外,還應該重視課堂的交流與互動,通過增設有趣的課堂互動交流環節,促使學生可以利用課堂時間交流美術創意,從而實現美術課堂的創意教學。教師想要展開有效的教學互動,就必須先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創設與之匹配的互動環節,并迎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入一些趣味性的游戲或者比賽等,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比如,在學習剪貼畫等內容時,教師可以運用兩兩互動的學習模式,組織學生展開相關的合作,促使學生之間產生互相交流的想法,以創作出新穎獨特的剪貼畫。在互動過程中,教師先讓學生們互相選擇自己的學習伙伴,從而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構建出有效的互動小組。然后,利用事先準備好的一些美術圖形,如正方形、長方形或者半圓等圖形,讓學生們利用這些現有的圖形展開剪貼畫創作。同時,教師也應該引導學生們利用排列、疊加等方式,對這些基本圖形進行創意剪貼,使得學生有方向、有目的地展開創意。最后,教師還可以設置作品的展示環節,以比賽的形式對學生的作品展開評價。同時,還可以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每個小組進行互評,以選擇出符合學生審美的優秀作品,并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樹立美術創作的信心。
綜上所述,當前小學美術教師應該學會創新現有的教學內容與方式,并結合有效的課程互動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學生敢于創新和創作,這樣小學美術課程教學的效果才能得到有效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