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倩
摘 要:社會是在不斷變化的,對于教學的需求也在不斷地更新,英語作為一門國際通用語言在國際化日益加深的現如今有著較高的地位,對學生日后在社會上的生活、學習、工作都有著一定的作用與意義,因此現如今的英語教學已經不再是以往單純要求“寫”了,要做到“聽說讀寫”的四位一體,這對小學英語教學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實際的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綜合英語素養,可以從生活化角度來進行思考與改良,就生活化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展開一定的研究。
關鍵詞: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教學策略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重要教育理論之一便是生活化教學,其對我國的教育界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由于英語是一門學生剛剛接觸的非母語語言類學科,在進行教學時常常會由于學生自身閱歷的不足而產生問題。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采取傳統教學法,僅要求學生對單詞進行記憶背誦,保證學生能夠做到“寫”得順利,對于聽力、口語以及閱讀程度就顯得不是那么重視,也就導致學生被教育成了“筆尖上的巨人”,而在聽力以及口語閱讀上很大一部分學生的能力都不盡如人意,這導致學生對英語的認知不夠徹底。因此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時更為綜合化,生活化教學便是其中一個方案,筆者認為“生活化”可以著眼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內容生活化
在現如今的小學英語教材中有許多的生活化情境,教師可以依托這些課本內容對課堂進行生活化的構建,在教學中將生活中的因素帶入課堂。在進行最為基礎的字母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英文字母,例如銀行ATM、商場中常見的KFC以及一些以英文來命名的店鋪,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在生活中與英語的近距離,在這樣的基礎下,學生的學習熱情便會有所提升。在例如,在“At ?the ?zoo”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對動物園中的動物進行展示,引起學生的興趣,隨后再對內容進行教學,同時還可以根據情況進行一定的延伸,讓學生的學習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之上,而不是依靠死記硬背。
二、將英語應用于生活
課堂是學生進行知識學習的主要場地,然而在進行生活化教學時教師很難將真實的場景融入課堂中,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中盡量對生活場景進行模擬,例如在學習“What ?would ?you ?like?”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將教室通過道具的應用來布置成一個小型的“supermarket”并且給學生角色,讓學生在場景下進行角色扮演,應用課本上的知識點進行對話,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學到課內的知識,同時也對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實際應用能力進行了培養與鍛煉,在保證了教學順利開展的同時也對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進行了培養,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課后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在課后應用英語,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實現課堂內容的延伸拓展。因此,在課后作業的布置時,教師不能僅僅關注于抄寫,還要保證學生能夠將教學的內容與生活相聯系,讓英語知識不只是筆下的字母,更是生活中能用的“語言”。
三、在生活中營造英語氛圍
英語雖然在近年來的國際化背景下有了更高的地位以及更多的應用,然而實際在生活中學生所接觸到的英語還是較少的,并沒有相應的英語環境來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引導。因此在學生的腦海中英語僅僅是一個個的“單詞”,讓他們在生活中真正應用便顯得十分艱難。這時就需要在生活中營造一定的英語環境,讓學生能夠通過生活中的潛移默化來擴大詞匯量并且學會英語。例如在學校圖書館下寫下“library”,在衛生間的標志下標出“W.C”,在池塘等較為危險的地方樹立一些醒目的標志,寫上“dangerous”,這些生活化元素的應用給學生營造了一定的英語環境,學生能感受到英語是在自己身邊的,從而對英語產生興趣,在學習時也會投入更多精力。
四、結束語
在英語這一門非母語的語言類科目的教學上,學生常常會由于自己在生活中沒有相應的應用而產生迷惑,在這時進行生活化教學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中建立起英語與生活的聯系,使學生能夠意識到自己的生活與英語的距離是很近的。在這樣的條件下,學生在學習英語時便會下意識地將英語與生活進行聯系而不是僅僅強迫自己進行學習,自身的英語綜合素質自然會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獲得提升,從而成為與社會發展方向契合的人才,而這也是進行生活化教學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張艷琴.淺談生活教育理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7(3):235-236.
[2]徐小玲.讓課堂充滿生活化氣息:談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3(5).
[3]彭建周.初二地理高效課堂教學的提高策略[J].新課程·中學,2018(2):170.
[4]王麗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聯動策略探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1):64.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