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婷 胡建華
摘 ? ?要: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融媒體越來越成為當下媒介傳播的主流媒體,并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電視媒體為適應時代發展需不斷創新。本文通過梳理電視媒體的發展歷程——技術變革、傳播效果、發展現狀,探討融媒體環境下電視媒體面臨的困境、發展方向。技術和傳播形式的優化讓廣播電視融媒體愈加成熟,但在其發展中也伴隨一定的缺憾有待彌補。
關鍵詞: 融媒體 ? ?電視媒體 傳播 ? ?發展
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義》,將媒體融合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2019年03月15日《求是》發表了習總書記關于《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 ? ?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的文章。指出“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不是取代關系,而是迭代關系;不是誰主誰次,而是此長彼長;不是誰強誰弱,而是優勢互補。從目前情況看,我國媒體融合發展整體優勢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為此,融媒體時代有了國家意義的頂層設計。
一、融媒體的概念與多元化局面
(一)融媒體的概念
融媒體又稱媒體融合(Media Convergence),最早由美國學者伊契爾提出,他認為各種媒介將呈現多功融合的發展態勢。融媒體是充分利用媒介載體,把廣播、電視、報紙等既有共同點又存在互補性的不同媒體,在人力、內容、宣傳等方面全面整合,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體[1]。
融媒體是一種依靠互聯網技術、移動終端、智能設備為載體的數字化傳播方式,是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發展后的“融”形態。如何從眾多模式中脫穎而出,需要電視媒體在保留自身優勢的同時不斷創新,順應時代發展方向,奠定在當下媒體新環境中不可動搖的傳播地位。
(二)融媒體的多元化局面
互聯網+智能化時代的到來,各種傳播媒體發生了重大變革。不同于以往的紙質媒體,以互聯網技術為支撐的融媒體具有傳播速度快、受眾范圍廣、多點交互的特性。融媒體傳播載體更新換代,電子產品改變以往的單一功能,多位一體的設備更符合現代人民對豐富物質文化生活的需求。
以智能手機為例,4G通訊集3G與WLAN于一體,能夠傳輸高清視頻影像,4G手機不僅僅具備以往手機通訊交流的功能;因為傳輸速率快、影像清晰等特點,還兼備影音播放器、照相機、游戲機、支付等功能;衣食住行都可找到相應的APP進行查詢,真正做到足不出戶便知天下事。5G網絡(5G network)是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峰值理論傳輸速度可達每秒數10Gb,比4G網絡的傳輸速度快數百倍。有了5G技術的發展,人們未來生活將進入更智能化、更便捷的新時代。除手機外,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體不斷革新。隨著5G、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融媒體將呈現多元化共生局面。
二、電視媒體傳播的起源與效果
(一)起源
電視媒體是指以電視為宣傳載體進行信息傳播的媒介或平臺,是科技發展誕生的產物。1936年11月2日,英國廣播電視(BBC)開始播放電視節目,標志著世界電視傳播時代的到來。我國第一座電視臺——北京電視臺(中央電視臺的前身)于1958年5月1日晚7時開播,標志中國大陸電視的誕生。二十一世紀以來,隨著大數據、數字化的應用,我國廣播電視發展實行“三步走”戰略,即“2003年全國推進有線數字電視;2005年開展數字衛星直播業務,開始地面數字電視實驗;2008年全面推廣地面數字電視和高清晰電視。2015年停止模擬電視的播出”[2]。
(二)傳播效果
在我國電視傳播初期,電視節目的播放受國家廣電總局的嚴格把控,負責宣傳黨政思想和國家意識,是宣傳教化的工具;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和思想的解放,越來越多符合大眾喜好的元素逐步添加到欄目中,此時的傳播內容既包括對黨和國家政策的宣傳講解,又包括反映人類真實生活狀態、喜怒哀樂的情感變遷及生命哲理的拷問探索等[3];隨著電視媒體的發展,電視欄目逐漸走向商業化,為提高競爭力,各欄目呈現多極化方向發展。豐富的電視節目不僅滿足了大眾的需要,還對自身商業價值的實現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當今融媒體時代,電視媒體因節目公信力強、影響力大的特性仍是傳播思想的主流媒體,傳播更注重宣傳民族文化、社會責任感和提高認知等。
三、電視媒體發展的特征
(一)普及化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平板電視逐步取代顯像管電視進入人們的生活,技術的更新不僅使電視機滿足了國內需求,而且中國電視品牌以質量優良、科技創新等特點,外出口數量逐年增加。有關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中國TV共出口1.25億臺,銷量遠超日本、韓國等出口大國的電視機品牌,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中國TV制造遍布全球。
(二)多樣化
在電視媒體傳播初期,電視節目單一,僅有一家電視臺,主要播放錄制的新聞和歌舞劇。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以及廣電總局對于推動電視產業的大力支持,為符合大眾的不同需求,電視節目走向專欄化。1983年全國廣播電視工作會議中制定的“四級辦電視”方針加速了我國電視媒體的多樣化。各地為提高市場競爭力,不斷推出各類特色節目。截至目前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新聞資訊類電視節目制作時間107.95萬小時;專題服務類89.72萬小時;綜藝益智類43.91萬小時、影視劇類11.78萬小時、廣告類47.22萬小時、紀錄片7.59萬小時[4]。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步,IP電視節目的多樣性和實時性滿足不同觀眾的情感需要。
(三)智能化
隨著二十世紀末我國數字電視的試播成功,我國電視媒體進入高清數字化時代。2003年后,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手機、電腦等融媒體媒介逐步被人們使用,電視內容的傳播不僅局限于家庭電視機,手機上也可以下載存儲電視劇,電腦可以在線直播收看電視節目。互聯網電視更適應現代人的需求:插入手柄可變游戲街機、帶上全息設備模擬真實空間、調節電視內容體會家庭影院。5G技術的發展,讓未來電視觸摸真實場景不再遙遠。智能化的電視不僅改變了人們的娛樂方式,更拓寬了人們的視野,便利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四、電視媒體面臨的困境
(一)互聯網的沖擊
在網絡盛行時代,互聯網內容的多樣化讓人們把注意力逐漸轉向網絡平臺上。由于融媒體去中心化、群組結構和碎片化的特點,不僅讓人們從被動地接收信息中解脫出來,而且互動的信息分享使內容更好地流通,使傳播速度更快范圍更廣;直播平臺的出現給人們提供了零成本展現自我的機會;各類網絡游戲讓人們在虛擬世界里體驗競技的快樂;數字社區擴大了人們的交友圈,讓“天涯若比鄰”成為可能;各類購物、出行、飲食、教育、影視、音樂等網絡平臺的出現,滿足人們衣食住行、學習辦公、社交娛樂等不同需求。電視媒體功能的單一性,使其在融媒體環境中岌岌可危。
(二)融媒體種類繁多
自第三次工業革命后,我國進入信息化、智能化時代。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數字電視、人工智能、3D打印也在科技進步中革新。移動型的電子設備讓人隨時隨地都能感受到網絡帶來的視覺體驗。不限時間、不限地點,只要連接網絡,就可以看視頻、聽音樂、打游戲、體驗一切上網功能。當下,家庭電視成為客廳“裝飾品”,家庭成員都在使用各自移動設備根據需求選擇喜歡的節目類型,告別全家人爭搶電視觀看欄目的時代。
(三)節目內容低俗化
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電視媒體商業化轉型,自負盈虧的商業模式讓電視節目的播出質量不斷向著符合大眾娛樂趣味的方向發展,忽略節目內容高品質思想傳播,使一些節目低俗化,對社會正能量思想的宣傳起負面作用。雖然技術和傳播形式的優化讓廣播電視融媒體愈加成熟,但顯然在某些欄目中依然伴隨一定的缺憾有待彌補。
五、電視媒體的發展方向
(一)融媒體與電視媒體相融合
隨著互聯網的廣泛使用,融媒體發展是不可阻擋的趨勢,要順應時代發展,就必須將互聯網和融媒體相融合。習近平總書記在《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一文中指出:“要全面把握媒體融合發展的趨勢和規律,加快從相加階段邁向相融階段,打造一批具有強大影響力、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文章強調,“要運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發揮電視媒體公信力和影響力宣傳社會正能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民族責任感和道德觀念,利用互聯網的高效性和實時性讓思想傳播得更深入、更廣泛。未來,互聯網、電視媒體相融合是必然發展趨勢。
(二)提高創新能力
現如今,“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電視媒體若想長久穩定地發展,離不開創新。報紙、雜志為順應時代潮流逐漸向移動化、數字化方向發展,在圖書館、社區服務站隨處可見數字化閱讀平臺,同時手機、平板電腦、電子閱讀器等移動設備的出現更讓信息閱讀方便時效。近年來,電視媒體不斷創新,例如,央視大型融媒體《中國輿論場》就可以掃描節目中的二維碼參與電視節目互動,發表個人觀點,增強觀眾的互動參與感;電視與網絡的同步直播,方便人們及時獲取新聞資訊;通過線下投票等方式支持電視上喜愛的嘉賓、選手等,電視媒體也在科技創新浪潮中不斷提高創新能力。堅定不移的科技創新是當代電視媒體長期有效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三)打造優質節目
當今融媒體雖然種類繁多、內容多樣,但整體質量相較于電視媒體不高。用戶言論自由、信息發布沒有限制,導致質量參差不齊、傳遞思想各異。電視媒體傳播一并代表著國家主流意識,信息發布具有權威性和公信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講的:“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讓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電視媒體要針對融媒體的特點,揚長避短,不斷提高頻道質量,使融媒體市場中一部分厭倦了繁雜信息的受眾能夠及時發現電視媒體的優勢,不斷積累新的用戶群體,為電視媒體的長期穩定發展打下基礎[5]。為此,電視媒體高揚主旋律,不斷打造優質節目,才是吸引大眾的長遠之策。
六、結語
融媒體環境下的各類媒體爭奇斗艷,分流觀眾給電視媒體帶來沖擊的同時加速科技創新與進步,為電視節目內容優質化提供了動力。融媒體與電視媒體的融合使其傳播速率更高效、內容獲取更及時。電視媒體因特有的公信力和影響力奠定了在融媒體中不可動搖的傳播地位,電視媒體在融媒體環境下將更創新、發展更持久。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融媒體[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8%9E%8D%E5%AA%92%E4%BD%93/4588919?fr=aladdin,2019.07.31.
[2]劉靜,陳紅艷.數字媒介傳播概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9:31.
[3]郄建業,王利君.視聽文化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28.
[4]王小偉.2018年全國廣播電視行業統計公報[J/OL].http://www.wenming.cn/bwzx/dt/201904/t20190424_5090545.shtml,2019.04.24.
[5]周愛.淺析電視節目形態發展中的融合現象[J].西部廣播電視,2019(3):24-25.
通訊作者:宋 ? 婷
指導老師:胡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