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曉琳
摘 ? 要:高校教育是學校教育中最關鍵的部分,是培養高等人才的主要陣地,同時也是學生由接受學校教育轉變為接受社會教育的連接點。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已經進入了人工智能時代,社會對高校人才的需求不再是單一的專業化人才,而是要具備了專業的知識與技術,并擁有創新意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進行價值創造的復合型人才。本文針對大學生應該具備的人工智能素養進行了探討,首先對人工智能的含義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其次則對人工智能時代學生應當具備的素養進行了分析。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可以增加大學生對人工智能的了解與認識,促進自身人工智能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人工智能 ?大學生素養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8(c)-0203-02
從發展的程度來看,人工智能還處于發展的初期,雖然在部分領域中已經被應用,但是還沒有深入到人們生產與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是人工智能的發展前景是十分廣闊的,并且其也必然是整個社會發展的大趨勢。無人機與無人酒店都是人工智能的產物,從中人們也切實感受到了人工智能的優勢以及重要性,人工智能在社會上的知名度與認可度也越來越高。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社會上相關的崗位需求必然會逐漸增多,而高校的大學生想要從事該行業,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就必須掌握人工智能技術。只有這樣才能夠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來解決問題,才能夠做到與時俱進,因此本文對大學生應該具備的人工智能素養進行研究與分析有著重要的意義。
1 ? 人工智能的含義
人工智能也被成為是AI技術,指的是通過模擬人類的思維、意識以及行為等來完成相對復雜的一種新科學技術。前三次的工業革命有效的解放了人類的體力,利用機械與技術代替了人類進行重復與機械的工作,而人工智能則是使得人類的智力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放,因此也被稱為是第四次工業革命。人工智能實際上涉及到了多個學科,并且其也是在吸收了眾多學科所長的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例如計算機、數學、哲學以及語言學等。在人工智能領域,其所涉及到的研究也相對較多,包括機器人、自動編程以及模式的識別等,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工智能也還會深入到人們生活的多個方面,并將繼續對人們的學習、生活與工作產生影響。
2 ?大學生應當具備的人工智能素養
2.1 學習與探究的智能型素養
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學生們的學習不再局限于學校所發放的教材,學習的時間與空間限制已經被打破,可以說各種知識的獲取門檻都非常低,這給人才的培養帶來了便利,但是同樣也隱藏著挑戰。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要求學生不但要具備主動學習知識的意識與能力,還要具有將所學知識技能快速聚合的能力。這樣才能夠在大數據背景下,良好地應對數據信息快速更新以及對多元化知識的需求。知識聚合簡單來說就是要在發現本質目標的前提下,利用自身的理性思維將原本分散的、無秩序的知識點凝聚起來,并形成一個多維度的有秩序的知識結構。然后在利用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從數據的表面、共同關聯點的基礎上展開框架的構建或者是實證研究。在知識聚合的過程中,學生們通過對相關數據的挖掘、對數據信息的分析研究、通過驗證假設以及資源整合等過程逐漸就培養了自身的學習能力。而這種探究與學習的過程則,是與人工智能的聯結主義學習范式相一致的,同時這也是在當今時代,大學生應當具備的智能型學習素養。
2.2 人機協同發展的創造型素養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完善,智能機器人將在人們工作的空間中越來越多,并充分的發揮其自動化與智能化的作用,以有效的提升人們的工作效率。而伴隨著機器人數量的增多以及其智能化程度的深化,人與機器人之間的關系應當被重構,人機協同發展才是未來社會發展的大趨勢。擁有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機器人,其在感官識別、智能計算、智能制造以及特種環境下進行作業等有著明顯的優勢。但是在學習能力與創新能力方面而言,人工智能則失去了其優勢,即無論是智能化達到何種程度的機器人,其也僅僅是接受人們研發出來的結果,其工作無創造性。再者如果涉及到沒有明確定義或者是某一任務中缺乏可以數字化的經驗,則智能機器人就不能夠順利的完成任務,還有賴于人工來完成。簡單來說,人機協同發展,就是將人工智能機器的大數據處理技術、智能制作技術,與人類的思考能力與創新能力結合起來,在創新創造的基礎上更好的發展。
2.3 多學科交融的復合型素養
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多個行業領域內的工作都可以依賴于人工智能來完成,其可以在控制指令以及相關的標準要求下,準確的完成任務,極大地提升了工作的效率與質量。也正是因為如此,人工智能所涉及到的學科較多,例如計算機、數學、語言學、腦科學等等,并且其還要將這些學科中的內容達到交叉融合。如此才能夠順利的完成各個領域內不同要求的工作,可見人工智能的交叉性、綜合性較強,而大學生想要掌握人工智能技術,就需要能夠做到跨界融合,使自身成為一個融匯貫通的復合型人才。
在某一個任務中,人工智能機器的要發揮其高級運算能力以及執行能力,而人類則要發揮自身的思考、創新與決策能力。先有決策與戰略其后才能夠執行,即人工智能依舊是人類的機器,想要利用這一高級機器,就要了解該機器,具備使用其的技術與能力,成為復合型人才提升人工智能在實踐中的作用。
2.4 “智”、“德”兼備的社會型素養
從本質上來講,人工智能依然是模仿人類的部分能力,具體來講是模仿人類大腦中的記憶能力與運算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進行延伸,以完成更加復雜的工作。智能優越于功能,或者說是功能的升級版,但是其依然是在人類創造的基礎上來執行相關任務,對于涉及到復雜判斷或者是創造能力的層面,人工智能依舊是不能夠做到。簡單來說人工智能用高級與高效的執行能力,但是卻不擁有人類的智慧,或者是說人工智能有“智”但無“慧”,而“慧”就是人們常說的品質、品德。因此在人工智能時代,人類可以利用智能機器來完成一些工作,但是依然要具備良好的品德與素質才能夠促進社會的健康與和諧發展,德才兼備是人工智能時代對大學社會型素養的要求。
3 ?結語
人工智能是科技發展的主要方向,也是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人類所依賴的科學技術,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工智能將得到普及,而作為社會未來的建設者,大學生必然要掌握人工智能技術。大學生想要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為自己服務或者是創造價值,就要使自身具備人工智能的素養,具體來講包括:學習與探究的智能型素養、學習與探究的智能型素養、多學科交融的復合型素養以及“智”、“德”兼備的社會型素養。這樣大學生才能夠在人工智能時代促進自我的成長與發展,才能夠發揮自身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劉愛生.人工智能時代的高等教育變革——解讀《不懼機器人:人工智能時代的高等教育》[J].現代大學教育, 2019,175(1):51-57,117.
[2] 趙慧臣,唐優鎮,馬佳雯,等.人工智能時代學習方式變革的機遇、挑戰與對策[J].現代教育技術,2018,28(10):21-27.
[3] 尹苗苗,崔國旗.人工智能給大學生就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J].文教資料, 2017(16):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