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目標開始進入到教育工作者的視線范圍內。小學教育是為日后學習打下良好基礎的關鍵,尤其是小學語文的教學工作更是重中之重,語言是一切學科的基礎,只有學好語文才能夠更好的進行其他學科的學習。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語文教學能夠豐富傳統的教學方式,也能夠順應時代的發展。本文就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方式進行了探討,分析了語文核心素養的內容以及價值,希望能夠提出一些能夠有利于小學語文教師進行教學的措施方法。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教學方法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的基本品質。小學語文教學是小學教育事業中很關鍵的一個學科,為了響應素質教育的號召,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也應該采用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方式,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教學方式改革,培養學生語文的思維方式,提高學生對與語文知識的掌握能力,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為小學生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 語文核心素養的基本內容
核心素養,簡單來說就是指學生通過學習所養成的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和品質,這不僅僅是一個學生來適應社會的必須技能,還是一個民族尊崇時代的發展、并為之不斷努力的結果,當然這也就表明,我國的教育水平要隨之提高并不斷的發展革新。
要提高小學生的核心素養就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不管是傳統的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手段都應該隨著時代的發展進行革新。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更多的就是要讓學生能夠學會語言的運用,在進行課文閱讀是能夠準確的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最后能夠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語文學習能夠找到更多的民族認同感,使學生能夠樹立健全的世界觀,形成完整的人格。因此,融入核心素養的教學方式更能夠促進學生的發展和身心健康。
二 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方式的運用
(一)制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能夠給教師和學生一個警醒作用的標志,是在一個學期的學習中希望學生們能夠掌握的內容,不僅能夠讓學生能夠更加清楚自己學習的方向,也能夠讓教師的教學工作更有目標,能夠有更加清晰的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學路線。
小學語文本身就是想要提高學生對與語言文字利用的能力,因此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就應該著重的把精力給放到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提升的方面上。例如在進行小學三年級下冊的課文《燕子》時,主要就是對燕子的外形以及燕子飛行的狀態進行了描寫,從而能夠引出春天的美麗景象,文章中有很多對于語言文字的修飾手法,或是很精簡但是描寫又很到位的句子,“一雙剪刀似的尾巴”就是一個經典的比喻局,結構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不會給人顯得很死板的感覺,有藏身于排比句式當中,使整篇文章都顯得更加生動活潑,能夠使學生在眼前呈現出同樣的畫面。學生增加這方面的閱讀就能夠增強學生對于語言運用的感覺和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注重思維的訓練和發展
思維是能夠影響學生的思考和學習的,同時對于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也會有影響,有的學生即使閱讀量很大,遍讀古今中外的經典名著,但是在進行運用時還會出現含糊不清或是表意不明的情況,這就和學生的思維能力有關系,因此一定要加強學生的思維能力。
不管是學生的創新性思維還是學生的學習型思維都應該進行著重的培養。在進行教學工作時,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使學生更好地融入到課堂教學當中,積極的進行思考,鍛煉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提高學生對與知識掌握的水平以及知識運用的能力,鍛煉學生對于語言文字利用的能力。在要求學生回答問題或是進行寫作練習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利用的能力,培養學生審題的能力以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 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
在進行語文教學時能夠是學生了解到更多的關于國家的知識,不管是國家的大好河山,還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的思想境界,都能夠給學生很多的感觸,要使學生在保證基礎知識的學習質量的同時,還能夠充分的體會到我們的民族精神,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是他們在學有所成的同時還能夠有報效祖國的決心。
結語:
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是順應時代的發展的,它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語文學科的學習,也能夠豐富小學語文知識的內容,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還能夠受到更多的精神品質上的培養,在潛移默化之間就能夠使學生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對于學生來說,不管是眼前的學習任務還是日后的自身發展都是利大于弊的,尤其是能夠提高學生個人的綜合素養,對于學生的發展來說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參考文獻:
[1] 劉娟.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分層教學研究[J].語文課內外,2019,(21):243.
[2] 孫富菊.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初探[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35):59.
作者簡介:黎昌亮(1980.5-),男,漢,本科,小學語文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