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曉龍
摘 要:在教學過程中,經常發現學生完成的作業中和考試中做題粗心,本應該會做的題卻因為看錯題,或是抄錯數,或是計算錯而造成錯誤,令教師和家長非常頭疼。雖然粗心是小學生的通病,但發現粗心的苗頭后,一定要分析原因并及時矯正,因為粗心一旦形成習慣后,對孩子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不僅學習成績很難提高,甚至還會影響到孩子的生活。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學習;粗心現象;對策研究
雖然“粗心”是小學生常見的壞習慣,但千萬大意不得,不管是教師還是家長都應高度重視小學生做題粗心現象,一旦露出苗頭,就要分析粗心背后的深層原因,積極尋找解決的辦法,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我多年的教學經驗中,通過整理學生做錯的習題,并認真分析錯誤原因,發現造成學生粗心大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粗心的原因
1.粗心和態度問題有關
小學生都貪玩,尤其有些學生就愛玩不愛做作業,老師布置的作業他們為了完任務,會用最快的速度去做,所以做作業的時候態度不端正,不認真讀題,把題意看個大概就開始做,做完之后錯誤百出,但讓他們更正又能更正正確,所以老師和家長就給他們扣上了粗心的帽子,其實是態度不端正造成的。還有一部分學生由于學習態度不端正,在平時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考試的時候也不會認真讀題,尤其看到簡單的題,就興奮激動、得意忘形,產生一種浮躁的心理,不進行細致的思考,不去認真審題而倉促作答,這時不是看錯數字就是看錯運算符號,或者計算錯誤等,導致考試成績不理想。
2.粗心和讀題習慣有關
現在的孩子都特別懶惰,不喜歡動手、動嘴,再加上一年級時他們的識字量小,老師和家長代替讀題給他們養成了不讀題的壞習慣,所以見到題,尤其是文字內容比較長的題他們沒有耐心認真讀題,只是草草看一下題目就開始作答,但有些題中往往隱藏著一些需要學生認真審讀、仔細推敲才能辨清題意的信息。比如一年級下冊有這樣一道題:老師帶領50名同學布置花壇,一共要擺放42盆花,已經擺放了30盆,還有多少盆沒擺放?這道題的問題是還有多少盆花沒擺放,所以問題和花有關系,和50名同學是沒有關系的,而有些學生看見這么多數字,由于沒有認真讀題,從題目中找有用的信息,所以會列成50-30=20(盆),這就是不認真讀題造成的錯誤。
3.粗心和家長不夠重視有關
有不少家長對孩子粗心所造成的危害認識不足。在每一次考完試之后,家長分析孩子的試卷時經常看到這樣的評價:孩子把基礎知識掌握比較好,一些比較難的題也理解到位、透徹,但由于粗心丟了幾分,以后一定要細心,爭取下一次考出好成績。比如計算題,由于粗心把數字抄錯了;或者由于粗心把運算符號看錯了;或者由于粗心把一道題沒看見漏做了;或者由于粗心把得數算錯了等等。反正說由于孩子粗心把哪里錯了,造成丟了幾分這樣的說法很多,但很少有家長和孩子一起分析為什么這幾分丟了,在以后的學習中應該注意什么問題,如何做到在下一次考試中這幾分不丟,沒有認真分析原因,只是草率地扣一個粗心的帽子就完事,或者認為小孩子粗心出了點錯誤無關緊要,以后注意就行了。
4.粗心和思維定式有關
有些小學生由于思維定式,對細微變化缺乏很強的觀察、判斷能力,容易產生不必要的錯誤。比如做數學計算題時,如果前面幾道都是加法,突然出現一道減法,由于思維定式的影響,學生會把這道減法題按加法做,結果做錯了;再比如解應用題時,一看到問題“一共有多少?”就認為是把題目中的兩個數字加起來,結果做錯了。有這樣一道題:李爺爺的果園里有蘋果樹、梨樹、杏樹一共38棵,其中蘋果樹有15棵,剩下的是梨樹和杏樹,梨樹和杏樹一共有多少棵?問的是梨樹和杏樹的數量,這道題應該從三種樹的總數中把蘋果樹減掉,剩下的就是梨樹和杏樹的數量,而不動腦筋思考的學生一看見“一共有多少棵?”認為應該把38和15加起來,這就是思維定式惹的禍。
5.粗心和注意力不集中有關
有些家長給孩子不能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孩子在嘈雜的環境中做作業,注意力集中不起來,做作業的時候走神,長期這樣就養成了一些壞毛病。我們學校地處小縣城,做生意的個體戶比較多,他們平時生活的地方就是自己做生意的門店,所以孩子生活和學習的環境就不好,嘈雜聲大,干擾多,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力不完全集中在所思考的題目上,就容易出錯,久而久之,這類學生做題時注意力就不能集中了,養成下了粗心的毛病。還有部分家長給孩子不能創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雖然在家里做作業,但孩子在一旁做作業,家長卻控制不了自己在玩手機,雖然孩子從表面上看是在做題,但他們關心的是家長手機上的內容,所以心不在焉,導致做錯題,久而久之就養成了粗心的毛病。
6.粗心和自身能力有關
其實,“粗心”的毛病一般孩子都有,但同齡的孩子中不同認知能力水平的孩子表現出的粗心程度不同。在二年級時學習了簡單的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有些學生進位的時候不加進位1,不進位的時候又加進位1,剛開始的時候我也認為是學生粗心了,經常批評他們,但經過我的細心觀察,發現這樣的現象就出現在平時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身上,所以這個現象不是簡單的粗心,其背后的真正原因是學生的學習能力欠缺,其實是他們搞不清楚是因為個位相加滿十了向十位進1,這時候應該給十位加1,由于他們沒搞明白原因,所以做題時就想當然、糊里糊涂,有時候就加1,有時候又不加1,所以導致有時候出錯,給老師和家長的錯覺是他們粗心了,其實是學習能力欠佳。
7.粗心和不良性格有關
有些孩子由于受性格影響,生活中就是一個大大咧咧的人,所以做任何事毛毛糙糙,不認真,粗枝大葉,所以表現在學習上也不細心,做題時粗心大意,不夠細致,審題不清不楚,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在沒有弄清條件之前就急于解答,所以就出現了粗心現象。
總之,面對學生的粗心大意,我們不能簡單地歸因于學生馬虎,而應該從多角度進行審視、分析,找到相應的解決辦法,使學生走出“粗心”的困境。根據我多年的教學經驗,要從根本上真正地杜絕這種粗心現象的發生,必須采取以下幾方面的措施。
二、采取的措施
1.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孩子愛馬虎、粗心,多半是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部分家長由于受知識水平和能力限制,沒有認識到培養學習習慣的重要性,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疏忽了習慣的培養,要讓孩子有一個細心認真的好習慣,在孩子性格形成期就應該注意培養。比如孩子把一件事做得不夠完美,家長就應該要求他們重做,不要因為孩子小采取原諒的態度,只有嚴格要求才能形成良好的習慣。
2.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
對于一些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學生,在平時教師就應該嚴格要求他們,讓他們認識到自己這樣做是不行的,比如書寫潦草,不應該錯的題做錯了,就應該讓他們重做,也就是采取懲罰性的辦法,有些調皮的學生不懲罰他們根本不知道改錯。總之,就是讓他們對自己的事兒負起責任來。這樣,就會逐漸地培養起學生的責任心,在遇事時不至于敷衍了事,慢慢學習態度端正了,粗心的毛病也就改了
3.培養有序思考問題的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不管做哪一種類型的題他們都很少出錯,而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就連最基本的計算題也會出錯,認真分析原因,就是他們缺少有序思考問題的能力,所以要改掉學生粗心的毛病,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有序思考問題的能力。在學習計算這部分內容時,教師要培養他們先看運算符號,再看數字,再計算的過程,只有做到“先看、再看、再算”的順序,學生的計算能力就強了。在學習解決問題這部分內容時,學習能力弱的學生表現更糟糕,不會從題目中找有用的信息,不會根據問題正確列式。那么要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要先培養他們讀題的能力,每一道題必須先讀三遍,再從題目中找已知條件和要解決的問題,再思考怎樣列算式,也就是“先讀,再找,再算”,這樣,慢慢學生就掌握了解題要領,粗心的毛病就改掉了。
4.課堂上進行專項訓練
由于有些學生受思維定式和自身能力限制,做題時在各個環節總覺得有所欠缺。要改掉這些毛病,老師應該根據學生出錯的題目進行專項訓練,讓他們做題時不要受思維定式的影響。比如:在一年級和二年級數學學習內容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計算,所以在學習計算這一單元的內容時,把學過的各種類型的計算題放在一起,加、減、乘、除的題都出幾道,而且把這些題的順序打亂,可能上一道是加法題,下一道是除法題,也可能上一道是減法題,下一道是乘法題,當順序打亂了的時候學生在做每一道題時就要判斷運算符號再進行計算。經常這樣訓練,學生在做每一道計算題時都會先看運算符號再計算,就不會受思維定式的影響。
5.及時和家長溝通,引起家長的重視
有些孩子出現粗心的現象,家長認為是正常現象,所以不加以正確的引導和教育。老師如果發現學生有粗心的毛病,一定要及時和家長溝通,引起家長的重視。老師和家長一起分析孩子粗心的真正原因,和家長一起督促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
6.用目標激勵學生上進
有些學生由于缺乏學習動力,學習的積極性不高,表現在學習上就是做題時粗心,錯誤很多,其實不是學生沒有掌握這些知識,也不是學習能力欠佳,而是缺少學習動機。這時候老師和家長應該用目標激勵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呢?我在教學過程中是這樣做的,效果非常好。比如:在做計算題時,這個學生今天錯了三道,我就對他說:“如果明天錯兩道,老師就給你獎勵一顆智慧星,說明你明天變聰明了一點。”學生一般都喜歡老師表揚他們,為了在老師的心目中樹立聰明孩子的形象,他第二天做題時一定會非常認真,爭取不錯或少錯,這種方法比學生做錯了一味批評,效果要好得多。
總之,對于學生解題的粗心、馬虎,不能認為是學生年齡小造成的,隨著學生年齡增大,這種現象會好轉,其實不然,一旦學生從小養成粗心馬虎的壞毛病,即使他們長大了也很難改掉,所以從小學低年級開始就要培養學生做題認真、細致的好習慣。一方面教師在教學中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以達到好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還要認真分析學生產生錯誤的原因,及時總結,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對策,幫助學生走出“粗心大意”的困境。
參考文獻:
[1]袁錦芳,牛秀奎.小學生學習粗心現象分析及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8):63-64.
[2]林昌宇.小學生數學學習中粗心的成因及對策[J].科學大眾,2008(3):52.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