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國輝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教育對孩子們的培養要求也在發生改變,在課堂上不再只關心孩子們是否學到了學科知識,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審美能力等都變得越來越重視,在小學階段美術教育是提高小學生審美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那么作為教師也應當充分利用小學美術課堂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小學美術教育,其主要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產生對美的感受,形成對美的追求,找到對藝術的興趣,最重要的是學會欣賞美以及擁有一定的審美能力。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美術教師就是應當不斷地完善課堂,尋找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提升學生對美的體驗,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關鍵詞:小學美術;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教學方法
隨著我國對素質教育的重視,不斷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已經成為了學校教學的首要任務。美術是小學教育中的一項基本學科,是可以培養學生審美能力,修身養性的一條道路。審美能力是學生不可或缺的品格修養,對學生日后的發展以及生活有著積極的影響。因此怎樣才能夠合理的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能力成為了廣大教師一直在研究的問題。接下來簡單地探討一下,如何提升小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 優化教育,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小學美術教學通常在小學階段不被重視,一些主要的考試科目,如語文、數學、英語等廣受家長與教師的關注,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忽略了美術教學的重要性。即使這樣,大部分教師在進行美術教學期間仍然沿用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學方法,忽略學生的真正需求,對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非常不利的。在長時間這樣教學環境的影響下,學生將一直處于被動狀態,美術教學的意義將無法體現。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師應當順應時代的發展,緊跟教育的步伐,突破以往的教育觀念,提升對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視程度,根據學生的美術水平以及實際情況找到符合他們這一年齡段的教學方法,全面地將小學美術教學的意義激發出來,使學生能夠在小學階段接受更加全面的教育,進而實現素質的綜合發展。例如,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可以選擇新的教學方式,帶領學生走出教室,接近大自然,讓學生切實地觀察到校園中現有的一花一草一樹,通過親身的體會以及觀察感受到校園的美,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學內容,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這樣一來,學習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變成了一種可以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的娛樂,但是在娛樂的同時還能夠學習知識,豐富自我。
二 開展美術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實踐體驗
小學美術本質上與其他學科存在著一定區別,美術教學是存在著一定靈活性的,他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也不受教材的約束,老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選擇任何一種符合教學情境的教學方式,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與創造力,進一步實現小學美術教學的任務與目標。因此,在進行具體的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周期性的開展一些美術實踐活動,以此在學生心中建立美術地位,激發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同時,還可以拉近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教師能夠更好的了解學生找到更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比如,美術教師可以定期的組織學生進行畫畫比賽,根據學生的學習內容選定主題,但除了主題之外,沒有任何局限,學生可以隨意發揮,雖然是畫畫比賽,但并不實行淘汰制,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在比賽過程中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且可以向其他同學講解說明自己繪畫的思路,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還能夠加強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實現學生的綜合發展。
三 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關注學生的真實感受
小學階段的孩子們是活潑好動的,其想象力也是天馬行空的。那么,在進行具體的美術教學時,老師應當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真正的走到孩子們的世界了解他們的想法,然后根據自身的了解,找到符合他們的方式方法,提高美術教學的質量。
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美術是小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提升學生藝術修養的重要途徑,作為一名美術教師,應當了解課程改革的要求與方向,積極的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從多個角度入手,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他們對美術學習的積極性,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美術學習中,進而實現審美能力的提升,為他們枯燥乏味的學習生活增添一抹色彩,為他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找到出口。
參考文獻:
[1]劉玉霞. 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中如何培養與激發學生的審美情操和審美能力[J].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 2013(4):170-170.
[2]惠祥東.小學美術課堂中快樂教學的開展探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7(24):181.
[3]殷榮榮. 走近大師,啟迪心靈——淺析小學階段如何進行美術欣賞教學[J]. 中國校外教育, 2012(4):1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