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啟勝 崔 磊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廣東 珠海 519041)
大學思政課是每位大學生的必修課,對于廣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傳統的課堂教學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主要形式,歷經多年發展完善,其教學方式表現為主講教師通過課堂與學生互動來傳授知識,答疑解惑。同時,受客觀條件影響,部分大學在大學思政課的教學資源方面還存在缺口,教師數量不足,課程任務重,教學效果難以達到理想的標準。因此,大學思政課的教學也開始了向多種教學方式的探索。
自互聯網普及以來,尤其在智能手機廣泛應用之后更是拉進了“人與網”的距離,互聯網正改變著我們的學習習慣。2012年,MOOC席卷全球,互聯網的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它對傳統教學來說,既是一個巨大挑戰,也是一個轉型機遇。因此,本文以大學思政課的傳統課堂教學與MOOC對比為研究點,探究二者的相通和差異之處,為大學思政課接下來如何利用好互聯網資源,改善傳統教學方法提供研究依據。
大學思政課的傳統教學方式與MOOC分別發揮著各自的作用,只有深入研究二者的相通和不同之處,相互借鑒其優勢方面,彌補自身不足,才有可能進一步完善大學思政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發揮大學思政課的育人作用,達到教育的重要意義。
1.兩種教學方式的培養目標相通
大學思政課的傳統教學方式與MOOC在教學內容上、目標上基本一致。在2018年,教育部印發了《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要求全面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傳統教學方式與MOOC只是在教學方式上有所差異,但本質上還是為了培養社會有用之才。
2.兩種教學方式的教學內容相通
大學思政課傳統教學方式教學與MOOC教學本質上的教學內容相通,都是高等教育的方式,都按照教學大綱來制定課程,無論是教學內容的科學性、系統性、新穎性、理論性,還是在教材選用上、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學手段,都有嚴格的要求,其教學質量能夠得到社會認可。
1.二者教學方式不同
大學思政課的傳統教學方式主要以小班教學的方式,老師和學生在固定的時間、地點交流、傳授知識;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會受教師教學內容、語言風格、人格魅力、還有課堂氛圍的影響;另外,還會有師生互動、學生小組討論、課堂演練等,有益于交流觀點和加深理解。MOOC是在虛擬的網絡環境下,老師事先將所有的課程錄制成視頻,通過視頻、線上討論、E-mail等互聯網技術的方式,向學習者傳授知識,它突破了時間、地域限制,學生能夠更加自由地安排時間,也節省了很多資源。
2.二者教學細分不同
傳統教學以課程為間斷點,老師在課堂上會根據學生的理解情況調整自己的教學進度,適應班級學習情況。MOOC因為制作的提前性和將知識點碎片化的特點,它更加注重每一個知識點的講解,一個知識點一段視頻,然后串聯到一個課程里,相對來說比較靈活。
3.教師團隊組成不同
傳統的課堂教學受各種客觀條件影響,學生數量及工作量相對較少,因此一門課大多數由一位老師完成。MOOC的教學過程中因為會涉及到課程設計、教學資料篩選、章節編排、視屏錄制、后期線上答疑、線上維護等事務,加之選課人數多,一門MOOC通常都會有幾個人組成,這樣對課程的教學質量方面較一個人來說,相對會有所提高。
大學思政課的傳統教學方式相對于MOOC來說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這種方式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中加深理解,對于自制力不足的學生也更有督促作用,而MOOC在方便學習、實現終身學習、提高效率、節約資源方面也確實有很多優勢。傳統教學方式如果能借鑒MOOC在實時溝通、豐富資源、加速資料迭代更新方面的優勢,則能夠更進一步地發揮其教學優勢。筆者認為還需要進一步的將二者之間的相通與不同之處加以研究并應用于實際教學中,可以取其之長、補己之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