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榮
(四川師范大學,四川 成都 610101)
中國高等院校教學質量評估從最初的探索階段到實踐、完善階段,經歷了合格評估、水平評估、審核評估。但三種評估模式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即與高校教學管理密不可分。評估中,大量評估數據的采集、相關支撐材料的收集以及專家實地走訪都與教學管理息息相關。隨著新一輪審核評估的開展,無疑對高校的教學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指標體系,暴露了傳統的高校本科教學管理體系的不足,進而推動了教學管理的改革以及創新。
長期以來,本科教學管理是由主管教學領導、教務處、各學院構成的三級教學管理體系,學院作為教學管理的主要實施部門,需嚴格按照學校領導和教務處的文件執行相關規定,從而導致學院在教學管理上缺乏了一定的自主性。久而久之,學院的本科教學管理工作形成了一定的惰性,不再有改革、創新的想法。因此,本科審核評估的到來,動搖了一成不變的本科教學管理工作體系。
目前一些高校的教務管理人員大多數是直接留校學生或是轉崗教師,他們都未接受過系統的檔案管理方面的培訓,缺乏檔案管理意識、欠缺工作方法,導致高校教學檔案不夠規范、全面。教育部評估專家組會重點檢查近三年的教學檔案材料。一旦調閱材料,各教學單位毫無頭緒,不知如何從大量未經歸檔的材料中尋找。
為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學校層面成立了校級督導組,各教學單位也成立了院級督導組,督導組的成員是由學校的名師以及已退休的優秀教師組成。除此之外,各教學單位還開展了同行評價、學生評教等多種方式,以期對理論、實驗和實踐教學進行全方位的質量監控。本科審核評估中,專家組除了調閱教學檔案材料、召開師生座談會以外,還會隨堂聽課。盡管高校設置了很多環節、制定了很多制度,但很多教學監控流于形式。
按照本科審核評估的要求,學校需收集大量的教學基本信息數據進行上報,以往都是由教務處牽頭做,但教務處各科室本身就有繁雜的日常工作,為了保證數據準確,及時上報,學校成立了專門的評估中心,這個評估中心不是為了審核評估臨時成立的部門,而是固定評估機構。它成立以后,學校的各項評估、認證工作都由該中心牽頭完成,比如工程認證、師范生專業認證等。各教學單位的教學院長、教務辦主任、教學秘書,三者的分工也更明確,教學院長負責學院教學管理整體的統籌、規劃和協調,教務辦主任和教學秘書配合完成各項工作的執行。
進行本科審核評估工作時,專家組要求調閱的教學檔案必須是真實、客觀的,不得弄虛作假,這就對日常教學管理材料的的歸檔提出了高要求,要保證其完整性、系統性。如教師批改的試卷,同一門課要有統一的評閱標準,不能隨意變更標準,更不能任意在學生試卷上涂改;對于平時成績的構成,教師也需提供過程性支撐材料。另外,對于實驗、實踐報告,必須及時歸檔,否則容易遺失。對于試卷、畢業論文,按學期分別進行編號,方便調閱。
在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中,確立“評價為主、獎懲為輔”的評價理念,加強教師、學生、管理人員之間的信息溝通,教學單位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各類專業化培訓,出國深造,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并每年舉辦教學技能大賽,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不斷提升。
同時,聘請專家參與教學評估活動,進一步建立、健全教學質量反饋機制。一是成立督導小組,定期開展座談會反饋教學管理的督導情況,及時處理發現的問題;二是成立學生信息反饋團隊,每個班挑選一至二名學生擔任課堂信息反饋員,及時收集同學的意見及建議,填入教務管理系統,學院的教務辦老師看到信息后,通知老師查閱并回復學生;三是不定期開展測評工作,采取突擊檢查的方式,抽查老師的教案、學生的報告等過程性材料,將抽查結果作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據,有效提高教師的重視程度。
新一輪本科審核評估的開展對各高校無疑是一次新的挑戰,但也是推動高校改革、創新的機遇。各高校應該緊握這次機遇,明確辦學指導思想,改善辦學條件,加強教學管理隊伍的建設,完善本科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深化教學體制改革,凸顯辦學特色,朝著建設雙一流大學的目標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