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婭文
(西藏民族大學,陜西 咸陽 712000)
學前教育是終身學習的開始。自2001年教育部頒布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后,學前教育日益受到了公眾的關注。隨著學前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前教育課程學習逐漸轉向多樣化,而對學前教師培養的要求也更為嚴格。為確保學前教育健康有序發展,國家也出臺相關政策,保障學前教育的發展。2010年3月政府頒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強調了學前教育發展的重要性;2010年11月21日,發布了《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簡稱“國十條”),“國十條”從“多種途徑加強幼兒教師隊伍建設”、“多種渠道加大學前教育投入”等10個方面,提出了促進學前教育科學發展的有效路徑[1];2015年國家逐漸開放了“二孩”政策,學前教育資源壓力也逐步增大,學前教育也受到了極大的重視。
作為整個教學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教學因其重要性而不斷發展和豐富。所謂的實踐教學是一種以實踐為基礎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活動。顧明遠將教學實踐視為“有意識地進行的培養人的活動”。而教學實踐的最終目的即能力的培養。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
隨著現代教育科學的不斷發展,教育的內容和手段不斷更新,實踐教學日益成為素質教育和學生實踐技能培養的全面實施方式。學前教育的發展正需要實踐。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教育,尤其是幼兒教育[2]。學前教育是一門非常全面的學科。它不僅要求掌握基礎理論和專業基礎知識,還需要對學前教育和教育專業技能進行基礎培訓。
課程是指學校對各種課程選擇的建立和安排。課程設置即教學計劃,是課程總體規劃。目前,西藏民族大學教育學院學前教育專業設置的主要課程是教育學原理、普通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學前教育學、兒童心理學、學前衛生學、學前兒童語言基礎、兒童游戲理論、手工制作課、美術課、舞蹈基礎課、樂理課、視唱課、鋼琴課等。
在課程設置中,專業技能課程的開設有:鋼琴基礎課、舞蹈基礎課、樂理視唱課、手工制作課、繪畫課等。在學前教育專業的開設的專業技能課程的基本課程中,課程的設置達到了對幼兒教師所必備的基本技能掌握的要求——唱、跳、奏、畫、唱。
該校專業技能課程的開設與基本理論課程的開設科目課程量相對持平,在專業技能課課程量的安排上較注重專業技能課程的開設,各課程的分配較為平均。學生每周接受專業技能課程的教育,鋼琴工作室也隨時向學生開放。
該校在學前教育課程安排上符合國家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基本要求,而作為為西藏學前教育事業培養人才的民族高等院校,則更應該實現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平衡,結合民族地區教育現狀,為民族地區學生的發展考慮。在教學上也應考慮到課程時間的分配與課程之間的協調性。
課程實施指的是將某項課程計劃付諸實踐的具體過程[3]。實施課程的意義在于深刻理解課程實施的各個方面,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該校擁有齊全的學前教育基礎設施。鋼琴室、奧爾夫音樂教室、舞蹈室、手工制作的工作室、工作室等設施齊全,為學前教育專業技能課程的發展提供支持。
通過對西藏民族大學教育學院2015級學前教育本科專業的不同學生進行簡單的訪談以及以學生身份參與到課堂中了解到很多,進而對于該校所開設的專業技能課程的實踐教學的實施現狀有了更深的了解。
學生對于舞蹈課程教學的認識:
“去年,我們的舞蹈老師教的可好啦!主要對我們進行形體訓練,要求很嚴格。現在的老師,教的多是兒童舞蹈,總是那幾種動作,跳的很累,也不知道怎么去運用。”
通過舞蹈對學生進行正確的體育訓練和基本素質訓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節奏感,有利于學生協調性、靈活性和柔韌性的發展。通過形體的表達,更好地實現對幼兒的感官教育。因此,舞蹈課程的開設應使學生在掌握基本舞蹈技能的同時,增加教學的情境性,使學生能更靈活的將生動的事物以舞蹈動作的形式展現在幼兒面前。
鋼琴課上的教學觀摩:
上課后,老師帶著學生回顧之前上課的譜子,之后學習新的曲子。帶領學生認識新的曲譜之后,剩余的課堂時間讓學生自己練習。如果練習好了向老師回課。每次回課彈的好的學生是在閑余時間到琴房勤奮摸索練習出來的結果。
通過對鋼琴課的課堂教學分析,在課堂上,技能課老師雖然鋼琴技藝很強,但對學生的技巧指導不到位,并不能真正滿足學生的鋼琴學習需要,老師也并沒有教給學生真正的運用技巧,學生也無法真正掌握鋼琴教學在課堂上的實際運用。學生的勤奮練習也只為能在期末考試中得到高分,并沒有對鋼琴教學產生真正的興趣,也并沒有形成在實踐中運用鋼琴教學的能力。
對樂理視唱基礎課的了解:
“我們老師真的很棒,演唱彈奏鋼琴特別優秀,可是每節上課老師讓我們練習打節拍唱譜。現在學校引進了奧爾夫音樂課堂,我們在奧爾夫教室里上課,雖然很有趣,能調動大家的協調配合能力,但很累。”
視唱課程的教師具有極高的專業素養和專業技能,但課堂上的教學并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參與性,而是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到疲憊。
對于繪畫課程課堂教學的了解:
“你們的繪畫課程是怎么開展的呢?”
“我們上課的時候,老師布置了課堂任務之后,我們開始畫畫,自覺完成課堂任務。老師上課時候,素描靜物擺好了,我們就開始自己探索自己畫,畫完之后老師打分就好啦,而且我們這學期也是只畫素描的!”
在幼兒的認知活動中,感知占主勢地位。幼兒主要借助于形狀、顏色、聲音來認識世界的,幼兒感知覺的發展主要表現在顏色視覺、空間知覺、時間知覺及觀察力的發展等方面[5]。通過美術專業課程的教學,應該讓學生掌握如何通過課堂學習使學生靈活運動繪畫教學。而繪畫課程的課堂教學強調的是繪畫的成果而不注重學生對于繪畫技巧的形成。這種繪畫專業技能課程的實踐教學僅僅使學生掌握了繪畫的基本能力,并沒有培養學生的運用能力和創造能力。
由以上學生的交流訪談中,我們可以得出,學校開設的課程,在學生專業技能能力的培養上,學校資源的配備齊全上是十分周全的。這些專業技能課程的開設是為了學生更好地學到知識,培養掌握各方面的能力并將其運用到課堂,真正的在思想行為上影響學前兒童,在真正的教學情境中影響學前兒童。專業技能教師在各自領域具有很強的專業素養。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們的教學并沒有真正關注學生對掌握知識的運用能力,并沒有真正關注到學生能力的運用與提高。作為專業技能課程的教師,更多的要在培養目標定位上考慮,要本著,專業技能在教學上的實用性而對學生進行多方面培養。
教學改革,首先是教師的教學觀念上的轉變。在教學中,高校教師更新和改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更為重要。教師應在教學中逐步轉變觀念,提高認識,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理論,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理論素養。它不應以完成每堂課的教學目標為前提,而忽視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教育理論家瓊·托馬斯認為“革新的成敗最終取決于全體教師的態度。”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加強自身的反思學習,反思的過程也是教師人生不斷創新,不斷提高的過程。正是因為如此不斷循環,才能跟上教學改革的發展,才能享受到專業發展、專業提升的樂趣。
在教育教學中,大多數專業教師單方面追求學生的考試成績,強調學生的專業技能,忽視知識和技能帶來的實用性。教學的理論性強,較少涉及知識的實際運用。針對學校中的民族學生,我們更應該在樂感的培養、欣賞能力上突出民族特性,更有利于民族學生在民族地區學前教育的實踐運用。
當今課程改革,我們強調素質教育,需要摒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而開發一種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教學模式,更多的關注社會實際需求。實踐教學仍采用多年形成的傳統方法[6]。當代高校教學的主要方式依然是單一化、灌輸性的教學方式。課堂教學應盡可能使知識靈活運用,增加教學的情境性,使學生身臨其境,使學生靈活掌握并運用課堂所學專業知識。教師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案例教學等手段,通過創造環境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教師應將課堂理論與實際教學聯系起來,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在實踐教學下的核心素養培養不斷被發展。核心素養的核心既不是單純的知識技能,也不是單純的興趣、態度、動機,而在于重視運用知識技能解決現實課題所必須的思考力、判斷力以及表達力及其人格品性[8]。這才是教師在課堂上教學中的真正關注點。
多數專業技能課的評價方式大多是平時成績與技能掌握考核相結合。專業技能課程的考核方式大多停留在專業技巧的掌握上,對于學生所學技能的實踐應用與創造能力的培養是缺乏的,也是專業教師所忽略的。各高校的實踐教學規章制度不健全,沒有獨立的實踐教學考核評估體系。專業技能課程的考核在考察學生基本技能的掌握的同時,也應注重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掌握知識并能夠在實踐中運用。因此,建立科學完整的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是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