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玲玲
(寶雞文理學院,陜西 寶雞 721013)
1995年以前,我國外語口語研究的理論成果不多,以數據為基礎的實證研究更是屈指可數。從1995年開始,我國一批外語口語習得研究學者開始致力于口語教學研究,成果頗豐。[1]曹湘洪老師(2012)在其著作《新課改背景下的英語教學理念與實踐》指出英語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課堂氛圍欠缺、口語課的有效性差、被廣泛使用的小組活動存在低效的現象、文化意識的缺失[2]。
現代國外一些小學也在進行改革外語教學改革,尤其是歐洲國家,它們將改革的著重點放在教學目標和方法上,通過在實際生活中與人交際來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20世紀40年代前,英國著名直接法倡導者帕默爾(Palmer)提出,口語教學的目的是排除第一語言的干擾,培養學生如同以所學語言為本族語的人一樣自如地使用語言[3]。
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關乎于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口語表達能力,小學生用漢語拼音來標注英語發音的現象屢見不鮮,這間接地誤導了他們對單詞發音的理解。由于沒有英語語言環境,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到的英語無法在日常生活中得以強化,只是在按部就班的完成作業。
有很多學生的家長最高學歷是高中及以下,英語學習的經驗也較少,對英語的重要性理解比較淺薄,因此,有一些家長認識不到教育的重要性,更是對英語教育了解甚少,導致家長在孩子學習英語方面起不到一定的鼓勵督促等積極作用,且家長的英語口語較差在課后無法給予學生更多的鍛煉機會。這一系列的現象會導致學生的對英語認識不足,不敢開口說、發音不標準等狀況。
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紀律意識薄弱,自制能力較差,思想集中時間較短,即便心里明白學校的基本要求和紀律但是仍然無法堅持做到自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時候并不能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設計有趣、難度適當的課程。如果口語訓練方式較單一,則無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內在學習動機,在教學方法上,若無法有效結合多種教學方法如演示法、談話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也會影響學生學習效率。同時,要完成的課堂目標又是硬性要求,教師為了趕上教學進度并不能完全照顧到所有的學生。在課堂評價上,教師常常不能采用適當的方式,而學生都注重他人對自己的看法,雖喜歡表現自己,但也很害怕犯錯誤,所以有的學生因為害怕別人嘲笑,會出現不主動回答問題的現象。課后作業的布置上,教師大多采用單一的念或者背的方式,這會引起學生對做作業產生反感,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可能導致學生失去英語學習興趣。
英語是一門外語,由于缺乏說英語的大環境所以需要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前課后英語口語學習習慣,例如每天早晨晨讀二十分鐘;回到家先讀課文再做練習。在課堂中,教師嚴格要求學生以達到教學目標。家長也可以平時帶孩子多看一些英語動畫片,用一些有趣的英語學習APP從而激發孩子英語學習的興趣,通過長時間的積累,促進孩子良好學習英語習慣的形成。同時家長也應適當的對孩子的進步進行表揚,讓孩子充滿成就感,提升孩子學習英語的自信心,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學生在學習中不僅需要教師的教育,更需要家庭的培養,老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家長培養孩子的更多是價值觀念,只有家長重視學生英語的學習,孩子才能逐漸明白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學校應及時與家長溝通,進一步促進家校合作,通過家長會或者家訪的方式更加確切的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從而提高家長的英語教育意識、培養家長正確的英語教育觀念,進一步要求家長和學校雙方相互支持共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習慣。
《標準》指出:“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增強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4]英語課程的目的不僅是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更是培養學生思維、想象和創新等能力。
先進教學理念的學習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教師自身學習,二是學校提供的培訓和進修的機會。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課堂教學中也逐漸開始應用更多的信息技術,而為了更好的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水平,教師的信息素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5]。所以,教師自身可以通過參加進修班、培訓班、研修班或現代遠程教育的方式,例如觀摩優秀教學課例、關注相關微信公眾號了解最新教育信息;學校培訓可通過定期組織教師心得交流、互相學習先進教育理念,邀請國內外教育專家開設講座,鼓勵教師提出教學建議,提供教學、科研、進修等方式來提高教師課程和課后作業設計能力。
實踐方面,首先,學校應大力倡導學生英語教育,為了克服大班教學下教師難以照顧每位學生的優缺點不能對每位同學施行英才施教的困難,應將班級人數控制在30人以下,增加學校中英語教師的配比率,提高學生課堂中練習口語的次數。
其次,學校可適當開展一些英語課外活動,不僅可以在課余時間幫助學生鞏固舊知識還可以適當開拓學生眼界。比如,學校可以定期舉行英語話劇表演、英語朗讀比賽和英語演講比賽等,鼓勵學生參與進去。學校還可根據學生興趣的不同,讓學生在自己喜歡的小組進行交流,例如,讓喜歡唱英語兒歌、看英語動畫片、電影的同學參與進自己感興趣的小組,在小組之間學習知識、文化,也可創造相對輕松愉悅的環境,克服學生學習英語口語中內心的焦慮與自卑。教材方面,我們可以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發展水平和身心發展規律研發有利于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校本教材。在研發教材時因時因地豐富英語口語課堂教學內容,注重增加口語課堂的趣味性。
最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嚴慈相濟,設立適當獎罰制度、嚴格要求學生完成課后作業,同時教師在布置家庭作業方面應該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設計適合學生興趣、難度適當的課后作業,可采用多種形式如APP學習或與家長合作完成作業等可激發學生興趣的形式,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獲得樂趣和成就感。教師也應注重形成性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學評價對學生來說可以及時得到學習成果的反饋信息,明確自己學習中的不足與長處,從中受到激勵的警示。
英語作為最重要的信息載體之一,已成為人類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廣泛的語言。[6]學校、家庭、社會應認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基于教師的視角本文主要強調在學校教學中教師必須掌握相應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并在課堂中進行實踐,從而提升小學低年級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為小學低年級學生日后的英語學習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