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曄
摘 要:在綜合分析相關研究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探討國際全融中心的競爭力,之后以上海為例,綜合分析上海國際全融中心建設的基礎條件、建設障礙與建設路徑。最后實現政策研究和理論研究的進一步推進,完善上海地區自貿區全改與全融中心建設的聯動機制情況。最后促使新時期國際化環境下,上海地區的金融中心的建設與自貿區金融改革工作取得更為顯著的效果。
關鍵詞:新時期 國際化環境 金融中心 建設 自貿區
金融改革
前 言
黨的十四大報告(1992年)中有針對提出以下內容,為了實現開放程度的進一步擴大,需要按照上海地區的實際情況,完善國際金融中心的構建。發展到2009年,因為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為了防止其沖擊我國經濟社會的有效發展。在2009年,國務院19號文件針對實際情況提出了以下內容:“我國發展到2020年,需要基本建成滿足我國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的一些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1]。中國(上海)自貿區總體方案,于2013年,提出以下認識:自貿區金融改革要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工作之間需要形成非常有效的聯動機制。基于新時期國際化環境下,抓緊自貿區金融的改革機會,實現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工作的有效推進,這是本次研究主要探討的內容。
一、國際化環境下金融中心的建設與自貿區金融改革途徑
(一)先行先試利率市場化改革工作
現階段,我國已經實現了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的全面放開,在上海自貿區試點的存款利率市場化情況的掌握是改革利率市場化最為關鍵的一個環節。在自貿區放開試點之后,平穩運行小額外幣存款利率時間較久。上海市地區成功改革、復制、推廣了小額外幣存款利率上限。按照央行利率出現市場化特征,就是以下步驟“先貸款后存款,先外幣后本幣”。在外幣利率出現市場化后,可能會第一時間需要實現人民幣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工作的適時推行。中央銀行針對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提供了非常明顯的金融支持,且在建設意見中提到了三個目標的利率市場化[2]。隨著社會的發展,以下現象普遍存在:第一個是大額存單融入本幣市場化;第二個是外幣存款涉及到外幣利率的市場化。并且,市場化人民幣存款利率是市場化利率最為核心的一部分內容。因此,綜合分析實際情況,發現,完全放開的外幣存款利率,其實質上是無法代表即將放開我國人民幣的存款利率。所以,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需要針對合適的時機進行探究,針對完善相應配套機制額制定,之后才能實行人民幣利率市場化活動。例如:按照實際情況,完善上海自貿區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的構建,從根本上全面的掌握上海自貿區利率實際走勢,并且針對分析上海自貿區的實際均衡利率水平。
(二)簡化市場準入機制,多元化金融主體
金融主體的多樣化是實現金融服務功能強化的基礎前提。上海自貿區針對上述內容進行了總體方案的制定,且明確提出,我們需要擴大開放金融服務的領域,基于現有的條件,設置一個平等的、合理的市場準入環境政策,并且還需要相關機構,按照實際需要出臺相關細則,給予自貿區金融服務業的發展足夠的支持,例如:人民銀行機構、銀監會機構、證監會機構等[3]。
成立自貿區以來,雖然已經有非常多家銀行,均在上海自貿區完成了分支機構的開設,但是在調查相關數據信息的基礎上發現,在上海自貿區內,這部分機構開展業務卻存在不一致的權限基礎。自由貿易賬戶是上海自貿區改革金融最為核心的一項內容,并且還會直接影響到當地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自由貿易賬戶的完善構建可以從根本上實現區內企業跟境外企業實現有效的自由匯兌,并且還可以促使境外企業擁有非常好的準入體檢,享受我國國民一般的待遇。現階段,設置的自由貿易賬戶還能夠完成跨境資金結算的辦理,例如:經常項下跨境資金結算;直接投資項下跨境資金結算。在完成自由貿易賬戶申報的過程中,因為外資銀行難以從根本上滿足央行提出的一個標準,例如:“獨立性標準”和“封閉性標準”,所以,在審批之后,銀行名單中獲準自由貿易賬戶開立的,一般都不會包括外資銀行。對于一個銀行來說,如果其沒有獲準自貿區賬戶,那么這個銀行在區內經營還是在區外經營,基本上不存在非常大的差異。針對市場準入的改革措施來說,我們需要從根本上重視準入標準的放寬,例如:放寬民營銀行準入標準、放寬外資銀行準入標準,還應該重視其他的一些優惠措施。基于利率市場化改革,基于不斷完善的利率市場化改革,我們需要重視市場準入的改革,做好上海自貿區的改革,最后實現全國范圍之內的推廣。進而在市場中逐漸多元化金融機構的主體[4]。隨著銀行業競爭的激烈化,我們需要重視應該適時推進防范銀行破產存款保險制度。
(三)完善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構建,完善大宗商品的定價權
首先,重視交易平臺國際化發展的推進。我們應按照實際情況,完善滿足國際投資者的交易規則的針對制定,這樣一來,就可以從根本上吸引國際投資者對我國的境內期貨交易市場進行參與,并且還可以實現對外開放進程的有效推進。對于我國國內的大宗商品衍生品市場發展,現階段是很難滿足我國國內投資者套期保值規避風險所提出的一個標準跟要求,因此,我們需要實現自貿區大宗商品衍生品清算平臺建立的足夠重視,這樣一來就可以吸引流向國外的中國投資者,實現有效的回流[5]。國際化建設大宗商品交易平臺,需要進一步有效的放開跨境人民幣業務,進一步擴大人民幣資金池業務等。其次,人民幣計價和結算服務的積極探索。合理的、有效的建設自貿區的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可以賦予國際結算工具和國際投資工具非常重大的意義。鐵礦石和動力煤掉期交易的集中清算業務是上海清算首批推出的場外大宗商品衍生品(人民幣計價),打響了大宗商品的人民幣計價服務和人民幣結算服務。最后,監管體系的建立、完善。在實際工作中,大部分暫行規則、暫行辦法,因為缺乏完善性,所以難免會存在非常多的漏洞跟問題,因此,在實際建設大宗商品國際交易平臺體系的過程中,需要從根本上進一步細化細則指導,實現相關監管體系的完善構建。
(四)平穩的、有序的開放資本賬戶
首先,建立自由貿易賬戶。資本開放政策應陸續推出,由此推進自貿區金融的改革,其中最為關鍵的內容就是建立自由貿易賬戶。基于現階段的一線放開原則、二線管住原則,完善相應的自由貿易賬戶體系。融通自貿區跟國際金融市場更加有效配置內外資源。簡化企業境外股權投資操作流程,實現投資效率的改善。之后,不限于區內,基于自由貿易賬戶分賬核算的細則,建立分賬核算單元的金融機構。金融機構跟非銀行金融機構(證券和保險等)都需要建立分賬核算單元,體現了兩者之間的聯動機制[6]。其次,完善國際金融交易平臺構建。第一,完善自貿區利率形成機制與匯率形成機制。按照要求開設自由貿易賬戶,這樣一來,企業就可以完善境外投資行為、境外貿易行為、境外匯兌行為。且促使企業最優配置資源。第二,自貿區金融監管制度的創新。在完成金融創新的過程中,還需從根本上創新自貿區金融監管機制。宏觀審慎監管區內行為,強化監督區內的短期投機性資本流動性變化,實現溝通協調,實現信息共享。并且還應從根本上關注監測反洗錢、反恐融資、反逃稅等現象,針對監測報告進行定期公布。
結 語
綜上所述,對于上海地區的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來說,其主要的目標就是發展到2015年,完善上海全球性人民幣產品創新工作的確立,并且完善其交易中心、定價中心、清算中心。發展到2020年,爭取完善國際金融中心,促使其從根本上滿足我國經濟實力的需求,并且適應我國人民幣的國際地位。
作為我國的金融中心關鍵樞紐,自貿區金融改革活動的有效完成,可以從根本上支持我國實體經濟可持續發展,并且還可以完善資源的優化配置,并且還可以促使人民幣實現全球環流。所以,自貿區金融改革活動的有效完成,可以促使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取得突破性的發展。
對于我國來說,實施金融改革的試驗田就是上海自貿區,其跟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之間有著必然的關系。所以,建設金融中心需要根據以下幾個主要方面完成:可兌換的資本項目設置;市場化發展利率;人民幣跨境業務的完善;人民幣的外匯管理體制完善等。將其作為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的主要內容予以實施。
在實際工作中,我國已經出臺了各項針對政策,所以,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活動已經取得了非常顯著的實質性成果,例如:很好的解決了上海自貿區金融機構市場準入方面的問題;完善了利率的市場化發展;完善了跨境資金的使用;提升了自由貿易賬戶的實施質量等。這些成果,將會促使探討新時期國際化環境下金融中心的建設與自貿區金融改革更為有效。
參考文獻:
[1] 黃禮健,岳進.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與商業銀行應對策略分析[J].新金融,2014(03):33-37.
[2] 聞岳春,程天笑.上海自貿區離岸金融中心建設的系統性金融風險研究[J].上海金融學院學報,2014(02):5-18.
[3] 汪川,趙瑾.上海自貿區離岸金融中心建設的模式及制度安排[J].新金融,2014(07):56-60.
[4] 陳昊,王軍.上海自貿區發展進程中的金融改革與銀行業發展策略研究[J].南方金融,2014(06):86-91.
[5] 賀瑛,肖本華.基于自貿區“蝴蝶效應”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研究[J].上海金融,2013(12):25-27+22.
[6] 湯維祺,吳力波.以自貿區建設為支點助力金磚合作的長期戰略——“金磚國家發展與中國自貿區建設論壇”綜述[J].經濟研究,2015,50(01):18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