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林 劉桂霞
【關鍵詞】血府逐瘀湯;氣滯血瘀;玻璃體積血;治療
【中圖分類號】R2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7..01
1 案 例
患者唐某,男,62歲,居住在吉林省德惠達家溝鎮。因“雙眼視力明顯下降并伴眼前黑影10余天”來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眼科門診就診,查視力R:0.7,L:0.3,矯正視力R:1.0,L:不提高,眼壓R:19 mmHg,L:21 mmHg,雙眼前節正常,B超檢查示:左眼玻璃體腔內可探及較細彌漫細點狀低回聲,并可見部分較細弧形弱回聲光帶。散瞳查眼底示:右眼眼底未見明顯異常,左眼玻璃體積血,眼底窺不進。患者舌紫暗有瘀斑,脈沉澀。初步診斷:中醫診斷:左眼血灌瞳神,氣滯血瘀;西醫診斷:左眼玻璃體積血。患者由于個人原因拒絕入院手術,希望通過中醫方法保守治療。遂給予患者中藥飲片血府逐瘀湯加減口服,日兩次,早晚各一次,病情隨診,及時復查。經治療半月后復查視力R:0.8,L:0.7矯正視力R:1.0,L:不提高,散瞳查眼底示:右眼眼底同前,左眼眼底可見紅光反射,余窺不清;繼續服藥一周后復查視力同前,散瞳查眼底示:右眼同前,左眼玻璃體積血部分吸收,眼底可見;繼續服藥半月,患者視力R:0.8,L:0.7矯正視力R:1.0,L:不提高,玻璃體積血完全吸收,眼底未見明顯異常。建議繼續鞏固治療一個月。經過近一個半月的治療患者左眼視力恢復至0.7,玻璃體積血完全吸收,效果顯著。
2 討 論
玻璃體積血主要是由是眼部外傷或眼底血管性疾病造成危害視力的一種常見疾病。多見于外傷、脈絡膜視網膜疾病、糖尿病患者以及手術操作不當等等。臨床我們常會發現玻璃體積血的患者突發性的出血,出血量不等,血量較少時患者不宜察覺,或者有類似于飛蚊癥的癥狀出現;若自發性的出血較多,患者眼前會有絮狀物飄動,或眼前見有紅色遮蓋物無法清除,并伴有視力的明顯下降,根據出血量的不同,在裂隙燈下的觀察也不同,出血量越大,則患者視力越差。對于其治療,發現越早的患者經過積極治療,其預后視力恢復越理想,視力可較之前恢復至之前水平4行以上或者完全恢復;血液較多且眼底無明顯病變的情況下視力也可恢復良好;若眼后段外傷并存在大量玻璃體積血的情況下,可能有半數患者會喪失視力或僅存光感。
玻璃體積血是目前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疾病,我們常見的治療手段有止血、抗凝、激光及玻璃體切割。但由于并發癥多,不良反應重,特別是后兩者設備昂貴,技術要求高,故相應的適應范圍較窄。而較西醫院不同的是,中醫采用方藥服用以及外治手段對于患者增加了另一種解決病痛的可能性。本案例患者為老年男性,肝腎虧虛,氣滯血瘀,精血不足,目失濡養,故可導致視力下降,屬于氣滯血瘀型玻璃體積血。中醫認為活血祛瘀,散結消腫。由于眼內反復出血,瘀血凝滯,長此以往,瘀滯越來越重,是為玻璃體積血[1]。對于氣滯血瘀型玻璃體積血,且處于新鮮出血階段,以涼血止血為主,避免寒涼太過,止血留瘀,可酌加化瘀之品[2]。目為清竅,以通為順,以活血化瘀、涼血止血,可收脈絡通暢、溢血歸經、目明能視之效。
利用中藥治療玻璃體積血在眼科應用已經取得明顯療效,如龐萬敏[3]指出心經熱盛,血熱證者可見,治則清熱涼血。對于許多患病時間在三個月以內的患者,若不想通過手術治療,均可以通過服用中藥以減輕癥狀,本病例方劑加減選取的中藥均為導師劉桂霞教授根據患者舌苔脈象酌情加減。中藥予以血府逐瘀湯加減,去桃仁紅花以減輕本方活血之功,酌加三七、生蒲黃、花蕊石、丹參,以增強本方止血之功。方中當歸、川芎活血祛瘀;川牛膝通經活血,引血下行;柴胡疏肝行氣,寬胸解郁,與枳殼同用,尤善行氣導滯,使氣行則血行;甘草調和諸藥。研究表明,赤芍、川芎對于血液的流變性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并具有抗脂質氧化的功能;當歸能夠改善微循環,對于毛細血管通透性的增加也有促進作用;丹參一味,功同四物,從而為本方增加補血養血之功效。
3 體 會
通過臨床觀察以及本案例所獲得療效進展,玻璃體積血若發現及時,治療得當,其恢復將會達到理想狀態,從而在另一方面驗證了中醫中藥對于治療該病的優勢所在。所以臨床常以活血化瘀藥為主藥,酌加止血藥以加強本方的功效,根據患者臨床辯證分析。自古中醫對于眼科疾病的治療就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以及診療方式,積極運用我們所學知識將中醫眼科發揚光大,為國家社會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 陳 銳.張懷安眼病治驗(上)[J].中國社區醫師.2012(01).
[2] 鄒慶宇.活血化瘀法治療眼科疾病的探討[J].浙江中醫學院學報.1993(02).
[3] 龐朝善,龐萬敏,王鴻祉,馮玉明,張明連,邸平會,侯書會,石慧君,龐朝晰.龐氏目臟相關學說(6)[J].遼寧中醫學院學報.2001(01).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