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華
(成都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0)
概念繁多、內容零散是離散數學的特點,其主要研究內容為離散量結構與關系,是高等院校計算機類專業的基礎課程。離散數學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核心素養,現階段如何提升離散數學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效率已經成為高校數學教師最為重視的問題之一。以下就是筆者就此的分析和論述。
受到傳統應試教學觀念的影響,目前部分高校的離散數學課堂還是以基礎概念與定理的講解以及證明為主,教師對數學知識的應用不太重視,導致學生在課堂上只能被動式地學習枯燥乏味的數學理論,長此以往會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筆者對本校學生的調查分析發現,有一部分學生僅僅將離散數學作為一門獨立的數學課程來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根本就不了解離散數學的學習目的以及價值。而離散數學內容零散的特點正是導致這一問題的主要因素,同時教師應用的教學方法也不能使學生集中精力進行深入學習,嚴重影響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近幾年,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大學生的數量越來越多,學分制在高校教學中得到普遍應用,部分高校進行了課程改革,在減少教學課時情況下卻沒有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刪減,導致教師面臨著課時少、內容多的問題,這種情況下,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將大量的數學知識壓縮到一節課上,在課堂上進行灌輸式的教學,在大量數學概念與定理的壓迫下學生逐漸對離散數學的學習產生了厭煩感。
為了進一步達到離散數學課程的主要教學目標,教師要從創新的角度出發,轉換教學方式營造課堂氛圍,在合理的氛圍中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例如,教師可以以互動教學為主,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學習。首先,教師應用問題導向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數學知識,并將學生分為學習團隊,使學生可以進行自主分析與探討,從相互學習中進一步深入理解多種數學知識。其次,學生在教學課堂上可以隨時對教學內容提出疑問,并表明自己的觀點與教師進行探討。除此以外,教師還要將教材上的概念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如讓學生結合同余定理安排某一比賽日程,或者將等價類概念、最短路徑問題等內容充分應用到生活實例中,使學生可以明確學習離散數學的目的和價值。以這樣的教學方式展開數學課堂,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可以充分地發揮主觀能動性,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與分析能力。
離散數學是學好其他專業學科的基礎課程,因此教師應當將數學內容進行合理劃分,針對不同的專業學科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同時安排不同的教學課時。例如,針對工程類學科要以集合、函數、基本技術等教學內容為核心,針對信息類學科要以初等數論為教學核心,針對人工智能類學科要以形式系統為教學核心。同時,教師在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決定重點以及次重點。除此以外,在有關函數知識的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適當地加入計算機編程語言,學生可以了解函數知識在專業中的應用。這樣的融合性教學對教師的要求較高,需要教師熟練掌握離散數學教材課本中的各個知識點,因此數學教師應當以學習的態度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進一步實現高質量的數學課堂教學,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網絡技術在教育行業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因此教師可以借助網絡技術來提升教學質量。網絡教學平臺是網絡技術在高校教育中的合理應用,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將教學中難以理解的重點內容制作成教學材料,可在Moodle等平臺上進行網絡授課,使離散數學的教學課堂不再受時間以及區域的限制。另外,還可以在網絡上開設考試課程,定期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檢查,再根據其結果完善網絡教學課程。除此以外,教師也可以在傳統的教學課堂上提前應用網絡技術為學生整理并提供與教材密切關聯的資源,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使學生可以進行綜合性以及廣泛性的學習。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更快速便捷的解決數學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減輕教師在傳統課堂上繁重的教學任務,進而有效地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
綜上所述,現階段高校離散數學教學課堂上還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這與離散數學課程的特點密切相關。高校數學教師要立足于教材實際,從創新教學方式、活躍課堂氛圍,合理劃分內容、注重學科融合,利用網絡技術、提升教學質量等方面出發,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數學知識,并明確離散數學學習目標以及學習價值,進一步提升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從而實現提升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抽象分析能力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