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晶
(黑龍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作者簡介:王晶(1975-),女,黑龍江五常人,碩士,黑龍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鐵道客運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學生管理、高鐵乘務管理、物流管理。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成為了新時期教育改革的總體要求。《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的出臺,要求高職院校結合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需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對創新發展視域下的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路徑進行探究,有助于我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體系的創新發展。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可以讓學生對科技創新對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作用,可以在激發學生歷史責任感與使命感的基礎上,促進個人創新創業夢想與社會主義中國夢的偉大實踐的結合。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創新創業教育有助于發揮人才在經濟建設領域的支撐作用,可以為社會經濟發展與創新戰略的實施提供人才支持[1]。
現階段我國高等教育已經步入大眾化發展階段。在經濟驅動與創新驅動戰略背景下,高職院校需要在強化辦學特色的基礎上,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創新創業教育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戰略之間的結合,有助于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體系的創新,可以在促進教學改革工作實施的基礎上,為高職院校創新發展提供支持。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有助于學生探索精神與創新意識的培養。就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現狀而言,創新創業教育也可以發揮出學生就業競爭力的作用。創新創活躍教育可以讓學生適應時代的發展需要的素質與能力得到強化,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
根據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實施情況,一些高校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認知較為狹窄。一些高職院校對創業教育的定位存在一定偏差。一些高校僅僅將創新創業教育視為創業技能教育。一些高職院校雖然將創新創業課程納入到了就業指導體系之中,但是在創新創業教育實施過程中,學校采用的是單一的價值取向標準。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課程教育體系有待健全的問題也是現階段高職院校存在的突出問題。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不僅僅是創新創業技能培訓教育,也是就業指導工作及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新創業課程的設置,可以為大學生提供發揮自身創新能力的平臺。為提升畢業生的實踐能力,高職院校需要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定位進行明確。高職院校也需要根據高質量創新創業教育的要求,完成教學方法的改革,并要在因材施教的基礎上,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之間的有機融合。
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現狀,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需要以學生創新意識培養與創業能力培養為目標。與之相關的教學改革過程需要具備總體性與系統性等特點。出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需要,高職院校可從以下方面入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第一,高職院校需要在注重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的基礎上,將創新意識教育滲透于專業教育的各個環節之中,如學校教學思想與創新意識培養之間的結合,校園文化建設與創新意識培養之間的結合。第二,創新創業教育需要應用于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第三,在創新創業教育實施過程中,高職院校需要構建科學化、多元化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第四,創新創業教育服務指導機構的構建,也是高職院校在學生創新意識培養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內容。創新創業教育服務指導機構需要為學生提供持續幫扶與一站式服務。為建設此類機構,高職院校需要鼓勵教師參與創新創業實踐,也可以將一些創業成功人士及知名專家學者聘為兼職教師。可以說,專兼職結合的高素質教師隊伍的構建,有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提升[2]。
多樣化的創業實踐渠道與多元化的創業訓練體系有助于提升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效性。高職院校需要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對學生實踐渠道進行完善,如高職院校可以通過鼓勵學生開展兼職勞動服務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創業體驗。可以借助模擬創業鍛煉學生意志品質,提升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大學生創業園區及創業聯盟的構建,是提升學生創業準備能力的可行措施。
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結合,創新創業課程與高職院校專業課程之間的滲透,是高職院校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可行措施。在創新發展視域下,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相結合的綜合化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的構建,可以為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系統性與長效性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