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圣杰
摘 要:合作學習法是一種由學生開展交流合作的生本教學方法,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對合作學習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首先介紹合作學習法的應用現狀,分析合作學習法對于高中英語教學的作用。在此基礎上,提出幾點具體的教學應用對策,以期促進合作學習法的應用推廣。
關鍵詞:合作學習法;高中英語;教學應用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本身強調學習者之間的交流實踐性。只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溝通環境,才能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主動性,同時通過應用鍛煉,強化英語知識技能的學習效果。目前合作學習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已經受到廣泛重視,教師應積極總結成功的教學經驗,促進高中英語教學水平的提升。
一、合作學習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合作學習法(Cooperative Learning)興起于美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教學實踐中得到應用,對于改善課堂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重要幫助。合作學習法以目標結構理論、發展理論等為基礎,強調在教育教學中發揮學習者之間相互合作、相互競爭的作用,改善教學實踐成果。同時也需要符合學習者的個體發展規律,使其作用價值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得到充分體現,從而幫助個體建立學習信心。從合作學習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情況來看,這種學習方法與英語學科自身教學特點的契合度較高,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合作能力的發展,也已經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
基于合作學習法的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節:(1)課前準備,教師首先要根據課程學習內容及學生特點,合理制定分組計劃。一般4~6人一組,可采取差異互補或分層分組方式,確保分組合作學習效率。(2)課前導入,主要通過創設情景的方式,引出本節課的學習主題,讓學生以分組形式展開討論,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3)課上探究,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后,可以結合英語教學中的重點部分,包括重點語法、重點語篇等,開展小組探究性學習活動,由學生通過交流合作、合理分工的方式,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教師主要提供過程性指導,并在學生完成小組學習后,組織學生進行成果匯報及評價。(4)課外實踐,除了課堂教學外,也可以采用英語學習興趣小組的方式,組織學生開展課外自主學習活動,使學生得到更多交流和實踐的機會,提高英語知識綜合運用能力[1]。
二、合作學習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從合作學習方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情況來看,其作用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以小組的形式開展學習活動,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集體榮譽感,同時使其學會與人交往的方法,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開展平等溝通,充分發揮自身所長,提高學習效率。(2)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競爭能力,小組學習過程也是一個產生分歧到解決分歧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自由提出想法,然后通過小組討論、實踐檢驗等方式,驗證想法的正確性。然后通過整合正確的想法,相互補充和完善,更好地解決實際學習問題。(3)鍛煉學生的英語知識技能運用能力,在良好的分組合作學習氛圍中,學生更愿意使用英語進行交流,并利用所學的知識技能解決問題,鍛煉實際應用能力。教師通過采用這種生本學習方法,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英語學習水平的提高[2]。
三、合作學習法在應用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
(一)缺乏生活聯系性
合作學習法具有多方面的應用優勢,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也容易因教學實踐方法不當,導致其效果無法充分體現。比如在教師采用合作學習法組織學生學習英語知識時,仍以教材內容為主導,沒有建立與學生生活的聯系。在此情況下,學生的學習興趣較差,而且無法利用以往認知輔助合作學習過程,導致合作學習效率較低。部分教師在平時不注重對學生的觀察了解,難以在教學過程中融入與學生生活聯系密切的話題。還有部分教師不重視生活化教學理念,僅僅將英語教學作為一門語言工具學科,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
(二)未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
合作學習法強調構建生本課堂,以學生的合作探究學習形式為主,探討課堂知識內容。在此過程中,教師沒有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和輔助作用,在課前制定合作學習方案后,按部就班地執行,沒有及時根據學生課堂反饋的情況進行調節。在高中英語合作學習的開展過程中,許多學生需要得到學習方法上的指導,還有些學生缺乏人際交往能力,難以參與到合作學習過程中。如果教師沒有及時發現這些現象,并采取合適的干預措施,則會導致合作學習效果大打折扣。在此情況下,也會影響學生的知識接受效果。
(三)學生交互性較差
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合作學習法雖然得到了一定的應用,但是部分教師缺乏對合作學習法的深刻理解,沒有為學生安排足夠的合作學習時間。在此情況下,學生的交流探討十分有限,難以發揮學生相互啟發和相互促進作用。開展合作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得到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多方面的鍛煉。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將某個知識點的學習作為合作學習重點任務,缺乏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發展的引導。再加上學生互動交流不足,容易對合作學習失去興趣,進而導致合作學習過程流于形式,甚至教學效率低于傳統課堂模式。
(四)缺乏配套評價措施
在合作學習法的應用過程中,由于學生的自主性較強,教師需要及時開展教學評價活動,確保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但是在許多教師采用合作學習法開展英語教學時,仍采用傳統結果性評價方法,僅以課堂測試成績、合作探究成果等,作為學生表現的評價依據。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造成影響,而且無法發揮教學評價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有意識地提高合作學習能力。此外,在合作學習的開展過程中,沒有發揮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作用,仍采取單一的評價形式,需要構建配套的評價措施,對課堂教學評價方法做出改變。
四、合作學習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巧妙創設合作學習情景
在合作學習法的具體應用過程中,應以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為目的,把握好合作學習法的各個實施環節,最大化地發揮這種教學方法的應用優勢。首先,在合作學習法的應用過程中,教師應通過巧妙創設教學情景,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比如,在高二必修五的“Life in the future”單元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圍繞未來生活這一主題,創設富有科技感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比如通過設計一個穿越時空的對話,巧妙引入transport,villages等詞匯。在未來的地球村,人們不再使用智能手機,取而代之的是安裝在皮膚表面的微電子設備,可以進行體感控制,并利用空間三維投影進行系統交互,方便人與人的溝通交流。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相關科幻的影像資料,啟發學生思考,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樣立體化的教學情景中,學生會不由自主地進行討論,分享自己對未來生活的預測和看法,從而活躍課堂教學氛圍。
(二)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合作學習法雖然以學生為主體,主要在學生的小組交流合作過程中完成課堂學習任務,但也需要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確保合作學習效率。教師首先應根據課程難易程度、教學目標等,合理選擇分組方式,組織學生快速完成分組過程。然后在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通過設計探究任務、參與到學生的討論過程中,使學生的合作學習方向更加明確。比如在學習“First aid”這一單元的內容時,教材語篇的內容主要是急救相關知識,并以新聞報道形式介紹了John救助一位婦女的真實故事。本節課的主要學習內容是關于急救知識的詞匯以及描述急救過程的句式,其中重點語法為省略句的用法。教師可以通過設計梯度式探究任務,一步步指引學生從語篇故事的探討,深化對重點詞匯和語法的探討,從而更好地完成課堂學習任務。在此情況下,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鼓勵學生開展交流合作
在深化素質教育改革的要求下,高中英語教師不僅要完成基礎知識技能的教學任務,還要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思維、文化價值情感,逐步使學生具備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因此,在合作學習法的應用過程中,教師也應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方式開展交流合作。比如在學習“A healthy life”一課時,每個人對健康生活都有不同的理解,在此課學習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深刻認識吸煙、酗酒、不良飲食習慣等對健康產生的危害,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教師可以在組織學生完成教材語篇學習后,以小組討論、小組辯論或開展課外社會調查實踐等方式,深化主題,展開深刻的交流探討。通過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交流合作學習過程中,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加豐富的學習體驗,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等方面的發展。
(四)及時開展英語教學評價
在合作學習法的應用過程中,也要注重對教學評價方法的創新。與傳統的高中英語教學方式不同,合作學習法的學習成果主要以各小組的匯報內容的形式體現,而且小組學習成果是所有組員共同努力的結果。為了避免個別學生依靠其他小組成員、自身未參與合作學習情況的出現,教師應注重對學生小組合作學習過程的觀察。同時應采取學生自評和小組互評的方式,充分反映每一名學生在小組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在教師的觀察評價過程中,則應耐心指導,多采用激勵性語言,從學生的實際問題出發,引導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使其更愿意參與到英語學習過程中。合作學習過程本身具有較高的開放性和自主性,只有及時做好教學評價,才能保證實際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合作學習法是一種非常適合高中英語的教學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讓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得到英語語言思維能力、知識運用能力等全方位的培養。同時合作學習法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幫助其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從而促進學生英語學習水平的更快提升。
參考文獻:
[1]陳莉萍.合作學習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才智,2019(15):28.
[2]吳彤.合作學習法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9):75-76.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