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印福
摘 要:現如今,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教育的形式也日益多樣化,衍生了很多新型的教學方法,問題導學法便是其中之一。這種教學方法比較適合初中生的邏輯思維與應變能力。通過問題的導入,讓學生在此問題的基礎上對其分析和解決,從而獲取一定的數學知識和能力。主要圍繞初中教學中問題導學法的應用,對其做出相應的分析。
關鍵詞:初中教學;問題導學法;自主學習
隨著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普及,初中教學越來越受到國家和社會的關注,尤其是數學這門學科的教學。問題導學法始終以學生為主體,老師則發揮主導作用。通過問題導入、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總結生成四個部分,更好地啟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和學習,問題導學法能夠更好地啟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和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在新形勢教育背景下,是一種針對數學教學的有效方法。
一、問題導入,互動交流
問題導學法的關鍵就是問題的導入,只有導入一個恰當的問題,才可以為課堂增添一抹色彩。在問題的導入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個原則:一是導入的問題必須符合本節課所教授的知識,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知識的前提下,更多地調動其積極性。二是在問題的導入時,要考慮大多數學生的學習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要在日常的教學中觀察和記錄學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比如在學習“正弦和余弦”這一內容時,教師設計問題導入時,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一個人沿著某個斜坡向上走了14米以后,他的位置升高了6米,如果他沿著斜坡再向上走6米,那么他的相對位置升高多少米?并且他在水平方向上前進了多少米?”教師這一問題旨在引導學生思考直角三角形中在一個角是銳角的情況下,怎樣確定這個銳角的對邊比值、鄰邊及斜邊的比值,從而根據定義求出直角三角形的正弦與余弦的值。可以引導學生分成各個小組,根據實際問題的解決而獲得本節課要學的知識點。貼近生活的例子很好理解,通過學生分組討論,激發了其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
二、自主學習,引導學生動腦思考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一直在被動地接受老師的知識灌輸。這種以老師為主導的教學方法不僅不能增加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加重了其學習負擔。而問題導學法恰恰與其相反,它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助,在教學中彰顯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索能力,讓課堂更加生動有趣。比如在學習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時,老師可以設置這樣一個問題:現在有兩個三角形,其中兩個角是對應相等的,請問還需要什么條件使這兩個三角形全等呢?在同學們思考的過程中,也可以繼續提問,大家有沒有想出其他判斷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呢?讓同學們不斷開拓思維,在課堂上綻放光彩。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也應主動了解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問題,對個別學生進行相應的指導,在時間上給予學生足夠的保障,讓學生對問題有深刻的認識和把握。
三、合作探究,實現雙贏
每個學生都是鮮明的獨特個體,每個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度都是有差異的。問題的選擇上也只能以多數人的水平為基準。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合作探究就顯得尤其重要。教師在布置完問題后,要引導同學之間互相探討,成績較好的同學可以擔任其中的組長,幫助和引導成績稍弱的同學,幫助同學之間達到互補的狀態。這樣不僅極大地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還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在同學們討論結束后,由組長代表發言,闡述小組研究的方向以及最后商討出來的結果。教師要對回答較好的小組給予表揚,即使學生回答錯誤,也要給予鼓勵,然后教師再對各組討論出來的結果進行總結,用來檢驗學生這節課的學習成果以及學生在這節課中所展現出的不足的地方,對其存在的問題加以講解,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知識。
在解決完數學問題后,還要把問題帶到相應的案例中,做到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將問題的情境與數學知識緊密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理解知識與運用知識。這不僅可以體現出一個教師的教學方法的完整性,還更容易讓學生接受,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聯想到課堂中所學習的數學知識,激發其學習熱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起組織者、指導者的作用,充分地相信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取知識。
四、結語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問題導入法的應用使教學課堂變得更生動活潑,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隨著經濟與科技的迅猛發展,在新課改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學校應該積極采用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與時俱進,符合新時代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問題的導入要融入日常生活,科學運用問題導學法,使教學過程實現更優化,一定程度上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黃慧群.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5(5).
[2]霍吉智.淺議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問題導學法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2(18).
[3]康迎春.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7(30):48.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