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銳
摘 要:數學是初中教學體系中的一門重要的學科,也是學生學習理科的工具。因此,重視數學在教學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是廣大一線數學教師共同的心聲。傳統的初中教學,教師采取強制灌輸的方式,這樣的教學模式與數學需要主動思考的特點大相徑庭,因此,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初中數學的教學模式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教師要在改革的浪潮中吸取其精華,從而使初中數學從真正意義上實現高效課堂。
關鍵詞:初中數學;新課改;教學效率
新課改倡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這一創新理念的提出,顛覆了傳統教育教學模式,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符合現代教育教學規律,是創建高效課堂的理論指南,也是區別傳統課堂的參考標準。因此,初中數學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必須積極學習和掌握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思想,努力探索先進的教學方法,創建高效的初中數學課堂,最終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
一、改革教學手段
傳統的教學手段單一、僵化,我們知道初中數學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和抽象性,這對于正處于直觀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時期的中學生來是一個較大的挑戰。很多數學概念、公式、定律學生看不見、摸不著,當然也無法理解其蘊含的數學內涵。這也成為數學教學的短板。因此,教師要改革教學手段,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已經被廣泛地應用于教育教學中,多媒體作為時代與課改的產物也應運而生。在帶來教育教學新局面的同時還可以把抽象的數學知識直觀化、具體化,大大降低數學教學的難度,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
例如,教學北師大版八年級數學“圖形的旋轉”時,這節課的主要學習內容是能夠根據旋轉的性質畫出某個圖形按照指定要求旋轉后的圖形。教學時需要教師畫出方格紙以及已知圖形。這步需要花費較長的課堂時間,不利于課程教學的有效進展。但若能夠運用多媒體,教師只需課前做好相關課件,課堂上就可以直觀地演示給學生。并且利用多媒體信息的強大功能,教師點擊鼠標就能動態地為學生演示整個畫圖的步驟和過程。幫助教師節約了大量的教學時間,推動了課堂教學的進程,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多媒體與初中數學的有效融合,對于提高數學教學效率、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都知道,幾何圖形是初中數學中重要的教學內容,由于其抽象性,成為眾多學生學習的障礙。多媒體怎憑借其直觀優勢,把學生從幾何學習的困境中解放出來,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改革教學模式
數學是一門需要認真思考、主動探究的學科。學生的主體作用對學好數學至關重要。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才能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這也正是新課改的重要體現。因此,教學時教師應以學生的發展為主要目標,在學習過程中重點指導學生自主思考。學生能夠自己解決的要大膽放手。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建立屬于他們自己的認知體系,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力和靈活運用能力。
以北師大版八年級數學“平行四邊性的性質”一課為例,本節課的主要知識是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動手實踐得出平行四邊形角、邊、對角線的性質。學生在小學已經接觸過這方面的知識,對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有初步的了解。初中是對小學學習的拓展和延伸,需要將小學的表象認知深化為理性理論。為此,教師先組織學生動手“畫一畫、量一量”獲得對平行四邊形的直觀認知,為學生的進一步探究指名方向。學生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從位置關系、大小關系說出平行四邊形的很多性質,如對邊平行且相等、對角形等等。接著,教師組織學生合作證明這些性質,學生在教師的提示下,畫出輔助線,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證明平行四邊性的性質。整個教學過程,都是學生在思考、實踐、合作,教師只是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導、組織學生學習,真正踐行新課改倡導“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
三、改革練習形式
練習是鞏固基礎、內化能力的重要途徑。傳統的練習教師習慣采取“一刀切”,統一標準、統一要求,學生的學習要求得不到滿足,因此,出現優秀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好”的現象。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改革這一練習形式,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差異,設計層次化的練習題,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其“最近發展區”得到提高和發展,增強學習的信心。
如在學習了八年級數學“勾股定理”后,教師設計了這樣層次化的練習:學困生只要能夠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決形如“一個直角三角形三邊長分別為4、5、x,求x的值”這樣的基礎題目;中等生要能夠解決一些靈活題,如△ABC的三邊a、b、c滿足(a-b)(a2+b2-c2)=0,判斷△ABC的形狀?優秀生以一些開放性的題目為主,如需要通過畫輔助線構建直角三角形的練習題。通過設計層次化的練習題,真正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的新課程目標。
總之,要想切實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效率,教師就要借課改的東風,從教學手段、教學模式、練習形式三方面著手改革,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他們在教師的指導下,在數學的舞臺上,盡情揮灑,譜寫數學教學的新篇章。
參考文獻:
[1]顏紅光.談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學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8).
[2]陳寶春.新課改帶給初中數學教學的變化[J].課程教育研究,2014(34).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