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燕 高揚
摘 要: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大學生是祖國人才的后備軍,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一個國家大學生的教育是國家的教育之本,是關乎國家人才儲備的主要力量。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現代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當代大學生存在學習態度不端正、不積極。本文從大學生現狀,分析大學該如何擺正自身位置和學習態度及相應的對策進行研究。
關鍵詞:大學生 學習態度 問題分析
隨著高校的擴招,生源質量相比下降,部分大學生存在考試掛科、上課遲到、逃課情況、遲到。現在網絡發達的時代,甚至,一部分大學生沉迷于游戲或者沉浸于戀愛,最后導致不能正常畢業,嚴重的學校給予其勸退。另一部分學生,學習刻苦努力,堅持自己的夢想,畢業后或考研、考博、或成功的就業為國家和社會做貢獻。網絡發達的新時代很多的大學生處于一種迷茫的狀態,不知道如何擺正自身的位置、樹立學習目標、端正學習態度。大學生面臨多種選擇:比如:畢業后就業、創業、考研深造、考事業編等。許多大學生不知道如何選擇。還有很多大學生在一開始就抱著要一邊兼職一邊學習的想法,無法在專心于學習和兼職之間做出選擇。[1]從而導致在大學期間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最終導致學業無成。
一、當代大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原因分析
1.應試教育政策的影響
大學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中的階段以高考為目的,注重課本知識,認為只要考試過了就萬事大吉,缺乏實踐。如果把教育比作養育孩子,高中以前就屬于訓養試教育,而大學就屬于放養試教育。高中的時候每天布置很多作業,上課還會提問,給學生們一種有人在后邊趕你的感覺。好處是增加了學生們的緊張感,讓學生們努力學習;壞處是減少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導致養成了一種只有被“逼著”才能學習的習慣。而到了大學,所有的學習都是自主的,沒有人在后邊“趕”,就沒有了學習的緊張性,使得大學生沒有了學習的積極性。
2.就業因素的影響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社會就業對大學生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國現需的工作崗位不足以保證當代大學生的就業,導致很多畢業大學生不能及時就業。就讓大學生有了一種“反正努力學習也不一定能就業,那為什么還要努力學習”的思想減弱了大學生努力學習和勁頭。
3.父母過度的看中學習成績以及對子女的溺愛
所有的父母都有希望能夠“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不管是打電話,還是回家,父母說的最多的就是要好好學習,努力成才。父母過大的期望不僅給大學生增加了學習的壓力,而且影響了大學生的學校積極性。導致大學生最后出現叛逆學習,不想學習的心態;現在很多大學生都屬于獨生子女,許多家庭就出現了過度溺愛的現象。不管是家庭情況好還是不好,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苦,什么東西都要給孩子最好的。使得大學生出現一種“就算我不好好學習,我也有錢花,我也可以活的很好”的想法。
4、大學生自身原因的影響
大學生民族意識不強,現今世界處于和平時期,社會穩定,很多大學生安于現狀,沒有一點居安思危的想法。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說過“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這是他從唐莊宗既得天下,又失天下的經歷中得出的結論,他指出唐莊宗成功的原因是他的發憤圖強,堅持不懈,而他的失敗是因為安逸享樂,安于現狀。[2]歐陽修說的同樣試用于當代大學生,如果大學生還是安于現狀,不努力學習,那么他最后也會和唐莊宗一樣不會成功;大學生自律能力弱,大學之前的學習都是學校老師監督來完成的,到了大學,自主學習對于一個被管了十幾年來的學生來說比較困難,自主學習能力差。
二、端正大學生學習態度的對策
1.完善教育政策,支持自主學習
習主席曾說過,教育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業。國家完善教育政策,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發展教育事業,著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幫助找到合適大學生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大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培養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能力。
2加強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提高學習積極性
完善相應就業制度,增加就業崗位,改善就業環境和待遇,提高大學生就業的積極性。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轉變就業觀念,樹立自主擇業觀、平等就業觀、競爭就業觀、多種方式就業觀,著力解決就業問題,從而提高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家庭教育的轉變,培養自立能力
父母放開手,著力培養大學生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給大學生固定的合適的生活的費,遏制奢侈浪費行為的出現;支持大學生勤工儉學,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為以后工作積累經驗,提高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4.樹立自律意識,營造學習氛圍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大學生自己應該有一種居安思危的意識,明白“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意義,要懂得先苦后甜的道理;大學生要提高自己的自律性,不隨波逐流,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維,積極主動調動學習努力的氛圍,改善學習環境。
結 語
結語:大學生擺正自身位置、端正學習態度,有利于提高自己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提高自己的就業機率,能夠推動大學生實現自己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益于減少曠課、掛科、沉迷游戲等現象,營造學習氛圍,改善學習環境,帶動更多的大學生努力學習;有助于推動社會的發展,民族的振興和國家的富強,大學生對社會做出貢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為國家儲備更對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周勝光,對當前大學生現狀分析研究及思考[J].社會觀察,2014(9)
[2] 鞏本棟,歐陽修的經學與文學[J].文學2010.9
[3] 孟憲法,生于憂患死于安樂[J].賞讀2014.09
作者簡介:李彥燕女(1997.11)學歷:大學本科;學校:山東協和學院專業:醫學影像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