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峰
摘 要: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青少年的健身意識也在被喚醒,但對于健身而言,僅僅是意識是遠遠不夠的,行動與方法更為重要,大學階段的青少年,健身行動的建設與健身方法的掌握與大學體育課程是分不開的,大學體育課程改革中課程項目內容的增設與豐富在某種程度上提升了學生們的體育興趣。在行動方面,若是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程時間讓學生體驗并領會健身需要做什么需要怎么做,了解要達到健身的目的所必需的運動時間或者運動負荷與運動量等,讓學生們能夠了解一些運動項目的方法才可能讓大學生這個群體成為全民健身中的一員。
關鍵詞:新時代背景 高校大學體育 課程改革
1大學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1.1師生對體育課程重視度不夠
現(xiàn)階段由于教師和學生對身體健康重視度不夠,學校沒有真正落實好新型體育課程要求,認為體育課不同于文化課,存在著只重視理論知識學習不重視實踐教學的誤區(qū),體育課程得不到重視。例如讓學生自由活動或組織簡單的運動項目代替了體育理論和實踐教學,導致許多學生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學生的課余時間和體育課程都沒有得到很好的分配利用,學生在宿舍長時間打電子游戲或看電影之余沒有進行適當運動,出現(xiàn)諸如了肥胖癥、脂肪肝、視力下降等健康問題。
1.2體育教學形式單一,學生興趣缺乏
傳統(tǒng)體育教學形式單一枯燥,體育課程教學只設置了諸如跑步、體操、籃球足球等運動項目,長此以往,學生對體育課程漸漸失去興趣,對課程認識產生了誤區(qū),認為體育課就是他們的自由活動時間,并且體育考試對期末考核影響也不大,把體育課當成選修課對待。體育教學觀念的落后,教學形式的單一,導致學生喪失主動性和積極性。
1.3體育教學場地及設備設施不健全
受到體育場地面積的制約,學生無法盡興地進行鍛煉,并且學校所設置的運動器材單一,學生可選擇性不多,也影響了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興趣。另一方面,除了和場地和設備問題,學校對體育項目設置也具有局限性,除了跑步,球類運動以外,有許多其他活動項目也能夠開展,只要學生樂于接受,對身體鍛煉有幫助的活動類型,都可以運用到體育教學之中。
2高校大學體育課程改革的探討
2.1高校大學體育課程改革的依據與方向
高校體育的課程改革都是以國家的政策法規(guī)為依據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體育法》的頒布,以及《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和《全民健身條例》、《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等的頒布與實施均在左右著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方向,在這些法規(guī)條例等的左右下,學校體育工作逐步確立了以“健康體育、快樂體育、終身體育”為指導思想。自2003年全國普遍實施《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以來,也成為指導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依據。其中明確確定了高校體育課程的基本目標包含五個層面———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目標。然而反過來再看我們體育教學改革后的狀況,對照上述相應目標的內涵,相信教學的成果與課程的目標還有一段距離。從全民健身的角度來講,運動參與更重要的是要“積極”與“自覺”,身體健康要做到的是“體質與體能”的提高,而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是作為隱性目標來實現(xiàn),任何體育項目的教學均可以通過良好的教學組織來實現(xiàn),因此本人認為運動參與、運動技能和身體健康目標是重中之重。
2.2教師教學理念
教師的教學觀念決定了教師的教學活動,無論是課程的教學組織還是教學方法的選擇,而這些將會直接影響教學的長期效果。同樣是健美操課程,認為體育課程最基本的任務和目標為增強學生體質的教師在教法和組織上會更偏向于健身房帶操的形式去完成教學任務,而將體育課程最基本的任務和目標定位為基本技術與技能的掌握的教師們則會更偏向于利用技能與技術的傳授,在運動量上則會不加以考慮。而若是教學理念不統(tǒng)一,不管如何改變體育課程的設置,變化的可能僅僅是學生的選擇性變得多樣化而已,課程的教學效果在提升學生體質的這個目標上恐怕不會有所改變。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不僅僅是中老年人的健身意識在提高,大學生們的健身意識也在不斷的提升,據調查,我院三亞校區(qū)學生就有不少人到三亞各大健身房參與器械或健身房的團操健身中。因此,筆者認為小范圍的體育課程改革必先統(tǒng)一思想和規(guī)范課程目標才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2.3課程項目設置
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有部分學生的體育意識與鍛煉意識也均有了提高,在體育課程改革中,課程項目的設置是課程改革很重要的一項內容。在課程設置上與現(xiàn)代健身和休閑娛樂方式相結合將一些健身性、娛樂性、時代性強的體育運動項目納入課程體系,比如瑜伽、街舞、普拉提等,并結合民族特色和本土文化資源進行創(chuàng)新將諸如藤球、毽球等項目引入課堂,同時對一些偏競技化的項目可以進行教材化,增加競技類項目的趣味性,實現(xiàn)競技項目的軟著陸,同時學生們也可以有更多的選擇性,充分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育宗旨與原則。但是僅僅增設一些可以讓學生感興趣的體育項目也是遠遠不夠的,比如同樣是瑜伽課程的學習,不同的組織教法對于學生體質提升的效果差別是非常大的,所以筆者認為在課程改革的問題上必須統(tǒng)一思想,以什么為基本任務必須搞清楚,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這樣教師在課程的安排過程中才能有清楚的認識,改革的成效也才會更大。
結束語
當前對于國力的競爭的考察重點從軍事轉移到經濟,又從經濟朝向人才的方向轉移,因此各國都開始將高素質人才的培養(yǎng)列為國家重點戰(zhàn)略。在這一背景之下,我國對高校環(huán)境中的學生素質建設提出了諸多舉措,近年來的教學改革,即為諸多舉措的核心體現(xiàn)。
參考文獻:
[1] 王勇.淺析終身體育思想下的大學體育教學改革[J].浙江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7,16(04):89-91.
[2] 杜朝輝,徐延林,黃龍.基于體質現(xiàn)狀的大學體育課堂教學改革研究[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4(05):107-112.
[3] 王萍,孫洋,劉石,王斌.新時期我國大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7,35(01):15-19.
[4] 姜彬.通識教育視野下的大學體育教學改革[J].當代體育科技,2017,7(0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