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勇軍
【摘 要】本文闡明高中物理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分析當前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論述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將多媒體課件引進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情景教學模式引進課堂拓展學生探索思維,將物理研究方法引進課堂構建物理思維體系。
【關鍵詞】高中物理 核心素養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9B-0069-02
在高中教學階段,物理學科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對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與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當前,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各學科的教學理念與模式都發生明顯的變化,特別是核心素養理念已經深度融入中小學教學當中,著力培養學生的學習意識、能力和習慣,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物理核心素養不僅關系到學生物理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的養成,而且也影響到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對學生更加深入地探尋物理規律、發現并剖析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物理教師必須要切實轉變教育教學理念,將核心素養的培養作為現代物理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斷地引導學生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感受物理知識的魅力,學會主動思考和探究物理現象與規律,促進學生科學思維的形成與發展。
一、高中物理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
高中物理的核心素養,是促進學生實現能力提高和個人發展的重要因素,對學生學習熱情的激發、學習能力的提升、學習思維的養成等有著關鍵性的影響,主要包含四項基本要素: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
(一)物理觀念的形成
在高中階段,學生已經掌握基本的力學、光學、電學等基礎知識,但相關知識體系相對比較淺顯而散亂,尚沒有形成統一規范的物理思維體系。因此,高中物理在核心素養方面的要求,首先應當從物理觀念的形成著手,使學生對物質、運動、能量等概念及相關知識形成更加全面的認知,初步形成物理學科的基本體系,從而在學習和實踐中能夠靈活地運用物理學各方面的知識來解釋物理現象,利用物理學原理和技巧來解決實際問題,并且在現象分析與問題解決過程中更好地總結物理規律,從而促進學生物理知識體系的不斷完善。
(二)科學思維的形成
物理學是一門由現象探究本質的學科,學生在進行物理學習過程中,應當逐漸了解并掌握模型建構、推理論證等物理研究方法,形成更加科學的物理學思維,從而運用正確的思維方法來認識和解決問題。科學思維既是高中物理學習效果提升的重要保障,又是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重要體現,有助于學生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的養成,從而推動物理學習與研究的不斷深入發展。
(三)實驗能力的形成
物理教學非常強調實驗課程的重要性,旨在通過物理實驗的研究方法,對物理猜想、假設與總結進行科學的驗證。對于高中學生來說,實驗能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能,該項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僅有助于學生掌握問題論證的技巧,而且能促使學生學會在生活和學習中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并進行驗證,促進學生物理綜合素能的有效提升。
(四)科學態度的形成
作為科學的一項分支學科,物理學的教學將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科學現象、知識及原理等認知,使學生認識到科學發展和變化的歷史與規律,從而在尊重前人研究成果和見解的基礎上,合理地運用邏輯與實證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科學進行質疑與質證,從而保持旺盛的好奇心與科學探究意識,使學生能夠為社會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二、當前高中物理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方法落后,課堂效率低下
相比較高中其他學科而言,物理學科的理論性與實踐性都有著更高的要求,相關概念與知識非常抽象,對于高中學生來說有著較大的理解難度,因而需要更加高效的教學方法以達到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目標。然而,一些高中物理教師沒有深刻認識到物理核心素養的重要意義,仍然以考試成績作為主要的教學參考對象,被動地進行物理知識灌輸式教學,導致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急劇下降,課堂教學效率十分低下,更不可能實現物理學習的衍生發展。
(二)科研意識落后,觀察能力缺失
科學研究是高中物理核心素養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但從教學實踐情況看,許多教師的物理教學在理論知識與日常生活的結合方面缺乏有效的措施,導致學生只是按照課本教學的知識進行死記硬背,沒有形成積極的科學意識。尤其是對生活中經常見到的物理現象,如果沒有教師的明確要求,那么許多學生都沒有形成主動觀察的科研意識,有的甚至嚴重缺乏觀察能力,難以發現生活中的物理常識,導致物理學習僅僅停留在書本上。
(三)創新思維缺乏,實踐技能不足
由于受到高考的壓力影響,不少教師和學生主要把精力放在已知物理知識的學習上,采取“題海戰術”等方法來實現知識的鞏固,而不愿意將時間和精力花費在未知現象的研究、思考和探索上,導致物理教學的創新思維十分滯后。即使是在物理實驗課堂上,教師和學生也只是圍繞課本教學的實驗內容進行操作,既沒有在知識學習和生活觀察中進行思維拓展,又未能推動物理實驗的深度探究,造成學生實踐技能發展嚴重不足。
(四)體系建構落后,物理思維散亂
從教學實踐看,有些教師和學生已經認識到物理思維培養的重要意義,也嘗試通過思維導圖等方式進行物理體系的建構,但建構的效果并不理想。由于物理學知識涉及面廣,力學、電學、聲學、光學等各分支之間既存在著諸多聯系,又有著明顯的區別,導致體系建構難度較大。目前,多數思維導圖仍然按照課本不同章節進行獨立地建構體系,而未能形成物理學統一規劃的科學體系,導致學生的物理思維仍然處于相對散亂的狀態。不同物理學知識之間的銜接與串聯不足,影響了物理核心素養的深度培養。
三、高中物理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一)將多媒體課件引進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是核心素養理念在現代教育體系中的核心體現,也是學生核心素養得以培養的重要保障。物理學知識對于高中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理解難度,特別是大量的抽象概念與知識已經超出許多學生的想象力范圍,很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物理課堂教學事倍功半。因此,教師應當探索將多媒體課件引進課堂,將各種物理現象以圖像、聲音、動畫乃至視頻的形式,予以更加直觀、清晰地展現,從而有效降低學生理解物理的難度,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物理知識的學習當中。例如,教師在進行三大守恒定律中能量守恒定律的講解時,可以制作一組能量轉換的微動畫,即陽光照射植物促進生長,經過時間推移后植物轉化成為燃料,為汽車的發動提供動力,之后汽車在行駛過程中與地面形成摩擦而導致輪胎發熱,使學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太陽能—— 化學能——動能—— 熱能”這一能量轉換過程,從而對能量守恒定律中的能量轉換關系形成直觀的認知,為定律的講解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將情景教學模式引進課堂,拓展學生探索思維
核心素養的培養,非常注重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是對新知識、新問題的探索思維的培養,從而引導學生更加積極、深入地進行專業學習。情境教學模式,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生動的學習場景,幫助學生在專門設計的學習環境和氛圍中形成知識的聯系與拓展,促使學生思維的遷移和延伸。高中物理是一門與生活有著密切聯系的科學學科,在教學中為學生留下探索與思考的空間,有利于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形成與完善,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逐漸掌握更多的物理規律,實現物理知識的衍生發展。在物理教學中引入情境教學,包括實驗情境教學、生活情境教學等方法。其中,實驗情境教學是物理教學中非常常用的教學方法,教師通過將書本上的知識以小實驗的形式,在課堂上向學生進行展示,可以更加直觀地對物理知識進行解讀,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使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師在進行光的折射、反射、衍射等知識教學時,可以提前準備好一個裝水的玻璃缸、幾只防水小手電筒以及其他實驗器材。將課程協商調整至晚自習階段,然后帶領學生通過手電筒照射水面的方式來觀看光柱的變化。將光學的相關原理與知識傳授給學生,從而使課堂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有效激發學生對光學原理的學習興趣,學會利用身邊的手電筒、玻璃杯等進行實驗的重置以及衍生的探索,促進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深入發展。
(三)將物理研究方法引進課堂,構建物理思維體系
高中物理教學的目的,不僅是傳授基本的物理學知識,而且包括學生物理思維體系的構建。只有將物理學的各項知識進行串聯,學生才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物理現象和物理規律,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成長與發展。因此,教師有必要將物理研究方法引入課堂教學中,使學生的學習由知識向方法、技巧乃至思維轉變,促進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快速發展。例如,教師在進行電磁學教學時,將電學與磁學的各項知識進行串聯教學,將電磁學與力學的相關原理與知識進行結合。如電磁感應或者帶電粒子的運動,與力學相關規律之間有共通的原理,從而引導學生學會綜合地運用知識,融會貫通,舉一反三,使學生對知識繁雜的物理學形成更加科學合理的認知。
核心素養理念對于高中物理教學來說,是一項重要的思想和理念,需要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予以體現。針對當前物理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弊端,高中教師應當將核心素養培養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不斷探索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學習能力、促進思維拓展的教學新方法、新策略,以更加嚴謹、科學的教學態度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
【參考文獻】
[1]王添華.基于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學科核心素養培育探討[J].文理導航(中旬),2017(10)
[2]政建偉.讓實驗走進學生——談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改革[J].才智,2015(22)
[3]李海濱.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培養[J].華夏教師,2018(10)
[4]張永杰.淺談高中物理教學中學困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新課程(中學),2017(7)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