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維思
摘 要: 學生患有抑郁癥,輔導員應該正確認識和積極應對,以免病情嚴重和影響擴大化。首先輔導員需要正確解讀抑郁癥,了解這種疾病是可以被治愈的,要有陽光的心態來面對患抑郁癥的學生。其次要掌握有效的方法在班內篩查出有抑郁傾向的同學,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幫助。一旦發現病情加重,一定要讓學生去醫院接受規范、系統的治療。并對學生家長進行必要的告知和引導。最為關鍵的是建立良好的班級氛圍,為抑郁癥的學生提供良好的人際環境,從而幫助其自我修復。
關鍵詞: 高職學生;抑郁癥;輔導員
1 輔導員應該正確解讀抑郁癥
從輔導員的工作中,發現新生當中患抑郁癥的學生數量較往年增加一倍,甚至個別學生從初、高中時期就開始患病,有豐富的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經歷,對自己病情的起因和發病、治療過程都非常了解,進入大學后也在繼續進行相關的治療。就我校心理健康中心匯總的數據,00后學生患抑郁癥的人數總體呈明顯上升趨勢。需要引起全體新生輔導員的重視,但首先需要輔導員正確地解讀抑郁癥。
抑郁癥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征,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臨床可見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其發生原因除已經被證實的遺傳因素及腦器質性改變外,更不乏社會心理因素,這一點在大學生群體中表現尤為突出,且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就大學生來說,抑郁癥有極強的家庭和個人成長經歷等因素的影響,可以通過與家長的良好溝通和配合來幫助學生減輕抑郁情緒。同時大學也是個人心理成長和發展較為迅猛的時期,隨著生活和學習環境的改變,也為抑郁病情的好轉提供了新的機遇與挑戰。校園生活環境也為抑郁癥學生恢復正常的社交功能提供了良好的資源。
2 如何在班內篩查出有抑郁傾向的同學
新生心理普查可以篩查出有抑郁傾向、自殺傾向的學生。同時家庭有重大變故、成長經歷曲折、單親家庭、情感長期遭受挫折的同學一定要多關注。可以通過定期的班委會議、寢室長的反饋,對出現心理和行為異常的同學迅速把控。同時建立定期與班級同學談心談話的機制,面對面篩查出有抑郁傾向的學生。
3 良好的班級氛圍能極好地幫助抑郁癥學生自我修復
如果輔導員能夠建立良好的班級氛圍,對抑郁癥學生病情的恢復是有重要推動作用的。
首先定義什么是良好的有助于抑郁癥學生恢復的班級氛圍。特征一:全班同學友誼第一,競爭第二。全班處于良性競爭的心理氛圍中。大家會比較注重團結,把個人的成長和發展與集體的發展融為一體。畢竟班級的第一名客觀來說只有一位,但是全班每個人都可以去超越過去的自己,而不只是關注名義上的且唯一的第一。特征二:同學之間互幫互助,相互關心的氛圍濃厚。特征三:全班同學會得到正確的對于心理問題和抑郁癥的相關知識,當班上有同學診斷出抑郁癥時,不會因為同學異樣的眼光而遭受二次傷害。
以上氛圍的建立需要輔導員耐心地對班級同學進行觀察,且逐步引導全班學生建立良好的班級氛圍。針對特征一,輔導員在引導全班同學樹立個人目標時,應該強調以自我為縱向考評的標尺,合理地看待在班級中的排名,肯定他人的成功也肯定自己的成長。所以在班級考評時,輔導員要多維度地發現和肯定學生,對每個同學不同的優點進行鼓勵。
針對特征二,需要通過多樣的班級活動,增強全班的凝聚力。讓同學們都可以從他人身上吸取經驗、互相學習。引導班級同學處于一種良性的互幫互助的氛圍當中。所以定期的班級聚餐、組織同學之間的茶話會、以班為單位參加集體活動都有很重要的建設性作用。針對特征三,需要對全班進行心理知識普及和開展心理班會。建議每學期至少開一次心理班會,在教室里設立心理知識小櫥窗,利用班費購買心理學書籍,鼓勵學生多參加院、系心理活動。讓同學們了解對抑郁癥患者應該持有開放、包容的心態,而不是把他們當成“危險”的人來對待。
4 病情嚴重的學生應去醫院進行規范的治療
如果發現患抑郁癥的學生病情加重,如出現嚴重失眠、疲憊感,極端壓抑和痛苦。通過自身調節和他人幫助無法緩解癥狀,甚至出現自殘、輕生傾向,就必須引導學生及時去醫院進行規范的藥物和心理治療。
第一種情況,學生以前沒有經歷過系統、專門的治療,一定要讓學生去公立醫院掛號、就診。并及時告知家長和家長做好溝通,密切保持聯系,及時掌握學生的用藥情況,特別要了解清楚在服藥初期會出現哪些副作用,是否對學習和生活產生影響,是否需要請假回家調養。并與該生室友做好溝通,讓室友多理解和關心。
第二種情況,是學生一直在服用抗抑郁藥物,只是情況出現惡化。需要提醒學生及時去醫院調整用藥的種類和劑量,或者立即進行心理干預。并與室友做好溝通,避免因調整藥物產生的劇烈情緒波動造成寢室矛盾,避免給抑郁癥學生帶來不必要的壓力和傷害。
5 對學生家長進行必要的告知和引導
大部分患抑郁癥的學生愿意把病情告知家長,但極少數學生因為特殊的家庭原因不愿意告知父母。處理這類情況的原則是以學生的安全為前提,盡量尊重學生的意愿。如果抑郁情況不太糟糕、病程不長、個體恢復情況較好,輔導員可以不急于告知家長。應給學生做思想工作,盡量讓學生親自告知父母。但如果病情緊急、病程較長、情況嚴重,則需要與學生講明輕重緩急后立即告知家長。
部分家長對抑郁癥不了解,將抑郁癥直接等同于“自殺”。對這類家長需要進行抑郁癥知識的普及,幫助其端正態度,讓家長明白如何與患抑郁癥的孩子進行有效交流,從而有助于學生盡快恢復。
參考文獻
[1]李凡繁.有留守經歷大學生抑郁和社交焦慮[D].湖北大學,2012.
[2]李偉.抑郁癥患者的心理護理內容與方法[J].中國民康醫學,2011,23(4):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