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楊
【摘要】目的 探究思維導圖結合動機性訪談對H型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命質量的影響。方法 從2016年9月~2018年6月間我院收治的H型高血壓患者中選取78例作為本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9例,其中對照組患者接受基礎護理和健康教育干預,觀察組患者接受思維導圖結合動機性訪談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自我管理情況和生命質量量表得分情況。結果 干預后觀察組按醫囑服藥、就醫依從性、運動及合理飲食人數均多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生命質量量表得分為(81.06±8.77)分,高于對照組的(68.73±7.31)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思維導圖結合動機性訪談能夠有效提升H型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生命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思維導圖;動機性訪談;H型高血壓;自我管理能力;生命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6..02
高血壓是一種極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是該病的高發群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飲食結構的改變,該病越來越趨于年輕化,且發病率也逐年升高[1],其中H型高血壓患者占高血壓患者比例最高。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成人空腹血漿半胱氨酸水平高于10 umm/L時即為H型高血壓。由于大多H型高血壓患者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使得病情反反復復,以致對患者的生活、生命質量造成較大影響[2],傳統的護理以及健康教育雖能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但效果并不顯著。本研究旨在探究思維導圖結合動機性訪談能否提升H型高血壓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對患者生命質量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9月~2018年6月間收治的H型高血壓患者78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9例,其中對照組男22例,女17例,年齡40~72歲,平均(51.47±4.81)歲;觀察組男23例,女16例,年齡41~74歲,平均(52.33±5.0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1)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3]中關于原發性H型高血壓相關癥狀,并經我院確診者;(2)文化程度均在小學以上;(3)為接受過H型高血壓相關知識學習者;(4)長期居住于本市者;(5)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排除指標:(1)繼發性高血壓患者;(2)存在嚴重臟器功能障礙者;(3)存在精神病史者。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基礎護理,并于患者住院期間進行四次面對面方式的關于原發性H型高血壓的健康教育,每次20 min,在患者出院后進行電話隨訪,每周安排1次,每次20 min,持續6個月。
觀察組:結合醫師與專職護士的建議,設計針對H型高血壓患者的思維導圖,對該組患者給予思維導圖結合動機性訪談護理干預。動機性訪談具體如下:采取連續性改變行為的訪談模式,前4次訪談于患者在院期間完成,在院訪談期間均采取面對面、一對一訪談模式,時長20 min左右。首次訪談結合思維導圖對患者運動、飲食、服藥、復診及血壓監測等情況進行詢問、評估;第二次訪談對患者自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與總結;后兩次訪談則是進行加強健康教育。患者出院后原本的面對面訪談改為電話隨訪,每周隨訪一次,每次20 min左右,持續6個月,結合患者自我管理中的缺陷,將其作為隨訪的重點,并通過患者在院期間建立的和諧的護患關系提升患者行為改變的信心。通過隨訪對思維導圖進行適當的修改,用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行為改善或在改善的行為加笑臉表示,對未得改善的行為以警示號表示。
1.3 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按醫囑服藥、就醫依從性、運動及合理飲食人數,評估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采用生命質量量表對兩組患者生命質量進行評判,該表包含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和特異模塊4個方面,共47項,最終統計患者所得總分,患者所得分數越高表示生命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將研究所得數據輸入電腦,用SPSS 21.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計數資料采取x2檢驗,P<0.05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情況
干預前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均較弱,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按醫囑服藥、就醫依從性、運動及合理飲食人數均多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生命質量情況
干預前兩組患者生命質量得分相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 論
思維導圖是由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學家Tony Buzan所創建的,它是以一個中心關鍵詞引起形象化的分類和構造的想法,能夠使枯燥的信息變得生動,易于理解與記憶。動機性訪談是以咨詢者為中心,使咨詢者行為自我改變的內在動力增加,具有較強的普遍適應性和針對性[4]。本研究將思維導圖與動機性訪談相結合,應用于H型高血壓患者的護理當中,探究該法是否能夠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生命質量。
從本研究結果可看出,經過干預后兩組按醫囑服藥、就醫依從性、運動及合理飲食人數均明顯增加,但觀察組人數要多于對照組人數(P<0.05),這提示思維導圖結合動機性訪談能夠有效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同時,從患者生命質量量表評分結果可看出觀察組患者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提示思維導圖結合動機性訪談能夠更好的提高患者生命質量。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結合動機性訪談能夠有效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命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黃 慶.針對性護理改善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及睡眠質量的作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02):28+31.
[2] 陳慧燁,顧君玲,朱 琦,楊 燕.基于思維導圖的護理干預對老年科高血壓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23):1-3.
[3]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J].心腦血管病防治,2019,19(01):1-44.
[4] 翟一如.探究思維導圖結合動機性訪談在H型高血壓病病人自我管理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9,17(02):142-145.
本文編輯:吳 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