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貴
摘 要:探究式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使學生順利地積累知識,完成學習任務,探究式教學要求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在探究中合作學習,這就要求學生逐步改變學習方式,學會自主思考和解決問題,學會建構知識,學會探索和創新。
關鍵詞:探究式;小學體育;教學策略
探究式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實現角色互換,讓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推動者,這就要求教師逐步改變自己的角色定位,對學生的學習和思維有一個透徹的了解和幫助,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使學生能夠順利地積累知識,完成學習任務,學生也需要改變傳統的被動接受知識的方式。探究式教學要求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在探究學習中相互合作,逐步改變學習方式,學會自主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學會建構知識,學會探索和創新,并逐步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
一、探究式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的比較
1.教育雙方所扮演的角色不同
傳統教學中,教師永遠占據著主導地位,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學中教師只是盲目地將已有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整個過程枯燥乏味,教學過程就像車間的生產線,教師只是不斷地出口產品,整個教學過程是一成不變的,教師總是控制著生產線,學生只能等待輸出產品,這使得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而不去思考。
在探究式教學中,二者的地位和角色發生了互換,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演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推動者和服務者。整個教學過程不是一個枯燥的、流水線型的過程,整個教學過程更注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學生逐漸從知識的接受者轉變為探索和建構知識的主體。
2.探究式教學更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掌握所教的體育技能,發展身體,增強體質,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雖然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仍然是教學的主體,但由于教師的主導地位過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并沒有真正放在首位;而在探究式教學中,教學的最終目的不僅是引導學生掌握運動技能,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也要提倡和指導學生如何學習,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方法,使學生真正成為教育的主體。
3.探究式教學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接受新知的過程,對于這一過程,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教師通過教學和示范,盲目地向學生灌輸體育知識和技能,學生是教育的接受者,學生在被動過程中接受學習。探究式教學中學生是教育的直接參與者,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會主動思考,通過與他人合作或自我探索來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和探索的能力,最終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綜合利用能力。
4.探究式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創新精神
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忽略了知識的來源,在探究式教學過程中,學生將通過自己的思考,通過認真探索,逐步培養不滿足現狀的進取精神、尊重他人的思想和成就等積極的學習態度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同時了解科學知識對自然、社會和人的意義和價值,學會與社會和人交往,他們的精神意志和境界得到升華。
二、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實施探究式教學的條件與途徑
1.要求教師教學水平高,專業技能扎實
探究式教學要求教師不僅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能,而且具有較高的教學能力。一方面,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尤其是新課教學中,教師需要反復展示規范的專業技術動作,這就要求教師具備更高、更全面的專業技能水平。同時,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糾正學生的錯誤,組織和探索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同時具備較高的教學能力。另一方面,實施新的教學方法是一個探索的過程,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學經驗,同時具備掌握課堂教學的能力,隨時應對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突發事件,及時有效地控制課堂。
2.學生人數不宜過多
探究式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進行探究性學習,能夠及時有效地糾正學生的錯誤,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探究式教學能更好地理解和接近學生。另外,如果教學規模過大,學生人數過多,教師就不能充分考慮每個學生的發展趨勢,了解每個學生的情況,這些因素會影響探究式教學的教學效果。
3.學生應具有一定的知識、經驗和思維發展水平
由于探究式教學要求學生自主探索和思考,如果學生的知識和經驗不足,思維能力低下,就難以參與探究式教學,阻礙了集體教學的發展。
4.教學場所和教學設備應得到保證
小學體育課堂探究式教學的第一步,要求通過場地的布置和設備的擺放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小學課堂較多,體育課程相對密集。同時,在同一個場地上,同一個班級可能會有很多班級,這使得教學場地的使用成為不可能,這就要求學校、老師協調好教學場所和教學設備。
總之,作為一種新的課堂教學方法需要經過一段磨合和適應期,這樣探究式教學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才能在教學中得到應用。同時在教學過程的實施中,教師和學生需要合力去適應。
參考文獻:
[1]斬玉樂.探究教學的學習與輔導[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
[2]張崇善.探究式:課堂教學改革之理想選擇[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
[3]季瀏.體育課程教學論[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