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永剛
摘 要:實驗教學是初中物理課程的一部分,在進行物理教學的過程中,也需要做好實驗教學,確保學生可以對物理實驗相關知識形成有效的掌握理解。但是,從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實際開展來講,有效性卻并不是很高,存在一些因素影響了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對此,首先論述影響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性的具體因素,然后針對性提出可行的教學對策,希望可以給初中物理教師一些參考,提高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有效性;影響因素;教學對策
物理課程在初中階段是學生新接觸的一門課程,在初中前學生并未學習過物理,因此缺乏這方面的了解。而物理實驗,對于學生來講,既新奇又有難度,再加上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教學活動的整體效果不如預期,有效性偏低。因此,物理教師應該對實驗教學加強分析思考,找出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具體因素,然后通過有效的手段,對教學活動進行優化改進,讓物理實驗教學更加高效。
一、影響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有效性的具體因素
從實際教學來講,影響物理實驗教學有效性的因素并非只有一個,而是存在于多個方面。第一,物理實驗原理。任何一個物理實驗,都是基于一定的物理原理來設計的,在物理原理的基礎上,通過實驗操作,得到某種具體的現象或是結果。實驗教學的有效開展,就需要學生對實驗原理形成有效理解。不過,目前的實驗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對實驗原理的講解不深入,導致學生沒能充分掌握,這就會影響教學的有效性。第二,實驗操作。在實驗教學中,往往還需要學生動手進行實驗實踐,而在學生實踐過程中,如果操作不當,那么就會導致實驗結果不準確,不能取得理想中的實驗效果,也就無法驗證相關的實驗原理,這樣就導致教學有效性不高。第三,實驗設備。實驗教學過程中,所使用的各種實驗設備也會影響教學的有效性。如果某些實驗設備性能老化,達不到標準,那么在使用這些設備進行教學的時候,自然就無法取得良好的效果。以上的幾點影響因素,物理教師要形成清楚認識,然后在教學中針對性優化處理。
二、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優化措施
針對存在的各種影響因素,物理教師要在實驗教學中合理優化對應的環節流程,將實驗教學有效落實。
1.加強物理實驗原理和操作的講解
要讓實驗教學有效展開,那么就需要將實驗原理和具體的操作做好講解,讓學生對其形成清楚且全面的認識,為實驗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實驗原理講解這個方面,教師需要對物理實驗涉及的理論知識充分講解,讓學生理解為何要進行這樣的實驗。比如,對于探究物體密度的實驗,其根本的物理原理就是密度計算公式:ρ= ,也就是密度等于質量除以體積。而課本上的實驗設計,分為測量質量和測量體積兩個方面,這與基本的物理原理完全符合。而在實驗操作這個方面,這個實驗涉及了質量和體積的測量,質量測量是通過天平實現,這就需要注重天平的操作講解。體積的測量,是通過量筒、燒杯等實現,教師也要對具體的流程進行細致講解,最好是通過多媒體視頻,直觀演示具體的操作,讓學生能夠有效掌握。
2.指導學生有效開展物理實驗
在對基礎的物理實驗原理和操作實現直觀化的講解之后,就需要進入學生實踐操作的環節。在學生進行實驗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就需要對學生加強指導,確保學生能夠有效展開實驗。首先,要指導學生合理分配實驗任務。要有效開展實驗,一般來說需要三個學生配合,一個學生進行實驗操作,一個學生記錄各個環節的數據,另一個學生觀察各個環節的實驗現象。因此,教師就要指導每個小組的學生合理分配任務,避免混亂導致實驗失敗。其次,要指導學生的實驗細節操作。比如使用天平稱量物體的質量時,首先應該校準,確保指針在初始狀態時處在基準點。在稱量物體的時候,要遵循左物右碼的原則,物體要輕放,砝碼不能用手拿,過冷或過熱的物體不能直接放在天平上。基于這些細則對學生進行指導,確保實驗有效開展。
3.關注實驗設備的更新和維護
為了讓實驗教學有效開展,還需要關注實驗設備的問題。一方面,要知道學生規范使用各種實驗設備,不能暴力使用,避免破壞設備。比如彈簧測力計,在教學開始前,就應該告誡學生不能大力拉扯,避免造成彈簧不可逆變形,導致測力計失去功效。另一方面,教師要對實驗設備做好檢查,在教學開始前,應該簡單檢查各種設備,對其中存在問題的設備予以維修,對精度失準的設備進行校準。對于某些無法維修,徹底損壞的設備,應該及時更換新的設備,為實驗教學提供硬件基礎。
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因素存在多個方面。對于物理教師來講,要對這些因素形成有效認識,通過有效手段,積極改善創新教學互動,讓物理實驗可以在更好的環境下開展,切實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盧麗娟.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和應對策略[J].數理化學習(教育理論版),2017(5):74.
[2]趙強.分析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文理導航(中旬),2017(1).
[3]王平,郎春秀.提高物理實驗教學有效性需要關注的幾個要點[J].高中數理化,2017(8):37.
注:本文系甘肅省白銀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BY[2019]G357)階段成果。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