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仲武
摘 要:構建將學生作為中心的教學課堂,有利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利用助學課堂教學方式,可以使得傳統教學中價值本位發生轉移。改變傳統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主導,對學生意識進行控制的教學模式,同時也能打破學生原有的地位,將課堂變成學堂,將講臺轉變成了學生的舞臺,最終使得我國學生日后發展朝著高素質方向進行。
關鍵詞:助學課堂;教學模式;核心素養;核心概念
通過回顧近年來,在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所出現的變化,我們能夠發現數學課堂變得更加流暢、細膩、精致起來,這些變化可以幫助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理解數學知識,但是卻難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因為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空間觀念、符號意識、數學敏感性等核心概念,并不是十分強,因此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時導致科學素養方面出現問題。通過研究,我們能夠發現,這主要是因為當前教師未能看見數學課堂所存在的弊端,他們未能將熱情與勇氣加入課堂改革過程中。
一、助學課堂價值訴求
學習的過程主要是學生能夠將已經具備的知識經驗轉化成實際應用能力的過程,在構建過程中,不能將其看作是一種獨立行為,它具有一定的社會性質,在社會環境下完成。其中也包括了反思、交流、表達等多個過程。從這一意義上我們可知,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創造一個與社會環境相關聯的學習氛圍,學生和教師組成學習共同體,能夠幫助學生構建新的知識系統,發揮相互幫助的作用,進而使得課堂成為一個助學場所。
助學課堂最核心的內容就是對教學價值本位進行轉移,從知識到基礎知識轉變成人日后發展的價值取向。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更多力量使學生最終達到一個理想的文化素養高度。
二、助學課堂重要主張
在培養學生過程中,教師應當對助學內容進行設計,并且培養學生具備學習能力與探究能力,利用開放性問題和核心問題,培養學生具備創新精神與數學核心素養。教師應當將學生置于一個相互互動,相互探討的氛圍中,將提問、質疑、補充、反駁等加入其中,培養學生具備批判意識、傾聽意識、合作意識以及交流能力。教師在教學時,應當對課程的關鍵內容進行交代,隨后對學生進行點撥,使學生的模糊記憶點逐漸變得清晰起來,最終使得零散知識更加全面化與結構化。
三、助學課堂創新舉措
1.優化教學內容
人作為一個整體,在學習過程中其認知結構中所含有的各項知識并不是獨立的。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可以將多個內容逐漸整合。助學課堂的出現就是對數學內容進行整合,整合的手段就是信息技術。數學多樣化的出現,包括數學繪本、數學閱讀、數學魔術、數學學具,通過一系列方法,可以培養學生具有聯系世界的眼光與整體能力。使其能利用綜合性的技能與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各項問題,最終使他們的學習結果得到質變。
2.改變教學方式
助學課堂中強調師助、互助與自助。師助主要指的是教師需要為學習群體提供幫助,在其中發揮促進作用,使學生將零散的、膚淺的知識點逐漸變得結構化與深刻化。互助主要指的是學生之間相互幫助,他們能夠相互辯論、質疑與補充,從而對知識認識更加全面與深入。自助主要是將學習內容作為核心,利用開放式問題使學生加入討論與思考,從而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與學習能力。
3.調整教學結構
如果只是關注學科知識中的邏輯結構,就會導致教學過程中出現目中無人情況。助學課堂的出現,能夠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邏輯線索,關注學生整個學習過程,指導學生問題在哪里,引導學生解決問題。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做到有針對性的教學。所以我們應當不斷鼓勵學生在學習之前自主研究,在課堂上,可以根據學生之間所存在的差異,使他們之間相互辯論與質疑。教師則需要針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具有針對性的點撥和引導,利用探索的方式開放資源、開放空間、開放時間等,幫助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成果。
4.回歸教師本色
助學課堂的出現需要重新設計教學內容。教師從原來的引導者、控制者、講授者、促進者,逐漸變成了課堂的輔助者,教師利用可以改變傳統課堂中滿堂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以此提高教學質量,同時也能提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幸福指數。助學課堂的出現也需要重新定義學生角色,學生從原來的被動式學習,變成了課堂中的小辯手、小老師、小記者、小偵探,這種學習狀態使學生會表達,會合作,會提問,會思考,最終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綜上所述,數學課堂的出現可以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帶著批判、懷疑的態度,不斷地探索數學世界,并且掌握推理、實驗、觀察等多種方法。學科學習素養方面來看,數學課堂可以幫助學生會探索、會思考、會自學,善反思、善辯論、善交流,最終具備創新力、研究力、學習力。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在數學課堂的背景下,必然會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展莉.小學數學“助學式”課堂模式的探究[J].亞太教育,2019(8):127.
[2]王隴杰.小學數學“助學式”課堂模式的探究[J].學周刊,2019(27):74.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