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琴


摘 要:基于“三變”改革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作用機制,分析了“三變”改革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作用,并提出了農村發展集體經濟的建議,希望為相關人士提供參考。
關鍵詞:“三變”改革;農村集體經濟;作用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22-0074-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1.32? ? ? ? 文獻標志碼:A
我國是農業大國,最大的利益群體是農村,最大的利益主體是農民。但是,要想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就要把工作重點放在農村經濟發展方面,尤其是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產權制度改革作為農村“三變”改革的核心,對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針對“三變”改革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作用機制,展開深入分析。
1? 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現狀
從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現狀可以看出,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思想觀念。大多數村干部都沒有高度重視和充分認識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也沒有充分掌握集體經濟發展的目的和主要方法,使農村集體經濟存在監管不足或引導不夠等問題。②自然條件。“欠發達和欠開發”問題嚴重,尤其對地理位置偏僻的地區而言,存在信息閉塞、水源條件差等問題。可開發利用的資源較少,集體經濟發展受到阻礙。③基層組織和人才隊伍。部分村黨員存在文化水平低、年齡偏高的問題,黨組織也不具備較強的凝聚力和號召力。④外部支持。外力幫扶支持力度不足,無論是相關政策的傾斜度還是工作的配合度,都與發展農村集體經濟之間存有較大差異。發展農村經濟統、籌、幫、扶缺一不可,如圖1。
2? “三變”改革對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作用
“三變”改革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有利于提高租賃發包收入、經營性收入、政府補貼收入等方面。
2.1? 有利于提高租賃發包收入
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而言,“三變”改革能夠通過增加農村集體租金收入和股權分紅收益的方式,提高農村集體租賃發包收入。以呂梁市的“三變”改革為例,在改革的過程當中,農村集體參與入股的方式多樣,有集體土地經營權、集體房屋或其他集體資源和資產,農村集體可以通過入股的方式得到租金和股份分紅,提高了農村集體的租賃發包收入[1]。
2.2? 有利于提高經營性收入
“三變”改革主要通過增加農村企業收益,提高農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在改革之后,推動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發展。首先,對資源、資產以及資金都發揮著明顯的聚集效應,使農村集體自主經營能夠順利進行。其次,對農村集體和村民而言,其資源、資產以及資金都入股到農村合作社中,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因為經營收益過多而被部分其他經營主體占用的問題。
2.3? 有利于提高政府補貼收入
隨著“三變”改革的不斷深入,可以通過加大財政資金投入的方式提高農村集體政府補貼收入,推進“資金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當地政府每年需要使用“三變”改革專項資金支持“三變”改革項目。其目的在于通過財政資金的正確引導,促使社會資金、農民閑散資金等,都能成為“三變”改革背景下的承接經營主體,進而有效拓寬“三變”改革資金的來源渠道。集體經濟補貼如圖2。
3? “三變”改革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建議
農村要在“三變”改革背景下有效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就需要從做好農村土地利用規劃、完善加工相關配套設施、構建抵押和交易的平臺等多個方面入手,進而推動農村集體經濟持續發展。
3.1? 做好農村土地利用規劃
基于“三變”改革,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需要做好農村土地利用規劃。對于發展旅游業的地方而言,一旦“三變”改革興起,旅游景區就會對外開放,越來越多的游客會前來游玩,部分村民不愿意自己的土地和房屋被納入合作社或者是其他企業中,而是想利用自己在土地上存有的私建房產,亦或者是已有房產,改造為超市、飯店等自己經營,在經營過程中得到更多收入[2]。但是,如果出現這一現象,就會對整個區域的布局和面貌造成嚴重影響。因此,政府要合理利用整個區域的土地,從根本上解決此類問題。
3.2? 完善相關配套設施
與城市相比,農村的產業大部分以農業為主,如果不經過加工,農產品價格和利潤就會很低。因此,要想有效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和農民的經營效益,就要完善加工鏈的配套設施建設。以呂梁市為例,該地區以馬鈴薯產業為發展核心,處于收獲期時,若是該地區缺乏加工的配套設施,就會影響農村經濟發展。
3.3? 構建抵押和交易平臺
目前,“三變”改革工作已經比較完善,土地流轉也能順利進行,但是與不發達的農村相比,還需要在注重土地面積的同時,注重山林的面積。這就需要高度重視林權的交易和抵押。通過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尋找更多門路,有效解決農村集體“無力發展和不平衡發展”等問題[3]。
4? 結束語
強化“三變”改革不僅能發展農村集體主義經濟,還能有效加強基層黨組織領導力量和話語權建設,進而發揮宣傳和治理的作用,最終推動農村經濟發展。要想基于“三變”改革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就需要做好農村土地利用規劃、完善加工相關配套設施、構建抵押和交易平臺等。
參考文獻:
[1]張應良,徐亞東.農村“三變”改革與集體經濟增長:理論邏輯與實踐啟示[J].農業經濟問題,2019(5):8-18.
[2]陳華彬.“三變”視域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研究——內在機理、運行機制和實證分析[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7(11):56-64.
[3]孟超峰,凌躍進,朱依坤.宣城市農村“三變”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安徽農學通報,2017(13):7-8,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