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濤 趙會杰
【關鍵詞】人性化護理;手術室;護理質量;作用
如今,醫學模式由以往的疾病為主轉變成患者為主,護理工作的內容不只是與疾病存在關聯,還涉及到給予患者的人性化護理工作,從本質上完成人性化護理模式的落實,構建友好的護患關系m。手術室中的護理工作者,其主要是配合醫生進行手術,按照護理工作流程全方面執行,適應患者自身的需求。為了分析人性化護理模式對手術室護理質量產生的作用,選取從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冶于我院的12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開展相關臨床研究,現具體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從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于我院的12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治護理方案分成常規護理的對照組(n=60),與人性化護理的觀察組(n=60)。其中觀察組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齡20~70歲,平均(45.14±2.72)歲。對照組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齡25~73歲,平均(49.52±3.04)歲。兩組患者一般治療沒有統計學差異,可比較(p>0.05),并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關注患者生命體征。
給予觀察組患者進行人性化護理,具體如下:首先,術前溝通。在接收手術通知單之后,護理人員要走進病房中和患者與家屬溝通,包括手術室中的基本設備與環境和收拾方式,介紹給患者在手術之后可以使用藥物進行疼痛的解除,構建友好護患關系,提高患者對手術的依從性。其次,手術準備工作。護理人員要細致的檢查手術之前情況,選擇非語言交流方式,按照患者手術的具體部位指導患者正確擺放體位,縮小患者身體暴露的面積,以免觸碰到患者的自尊心。再次,手術護理。手術過程中若患者的體溫呈現下降的趨勢,要做好保溫措施,并且巧妙的和患者溝通,轉移患者注意力,消除患者緊張壓力,便于手術正常進行。最后,手術隨訪。在手術之后的一天到三天之內對患者隨訪,統計患者治愈情況,指導患者多進食水果與蔬菜,加快疾病的恢復效率。
1.3觀察指標選擇手術室護理質量評價標準評估兩組護理工作者,以問卷調查的方式統計患者對護理工作的難易度,總分100分,通過患者與家屬共同填寫問卷表格,現場回收,涉及到十分滿意、一般滿意和不滿意三項內容,其中十分滿意代表護理工作者態度特別親切,護理方式有效,帶給患者手術治療的安全感與放松感;一般滿意代表護理工作者態度親切,護理方式相對有效,患者沒有產生焦慮感;不滿意代表護理工作者態度不夠親切,護理方式不夠恰當,尚未帶給患者足夠的安全感與放松感,甚至產生焦慮情緒。總滿意率=(十分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x100%。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20.0軟件,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值檢驗。計數資料則用(%)表示,采用x2值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情況對照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為93%,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為98%,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理滿意程度更高,P<0.05.如表1。

最近幾年,護理學在不斷完善進行中,基于“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已經廣泛的存在于醫學領域內,彰顯著人性化護理的優勢。手術室中的護理工作涉及手術之前和患者與家屬溝通、手術過程中配合醫生與麻醉師時刻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手術之后及時隨訪,可以有效的舒緩患者相緊張心情,加強手術室護理工作質量。在此期間,護理工作者要對于患者病癥情況與文化水平,選擇合適的語言和患者交流,充分給予患者關心和愛護,提高患者對手術治療的信任度,便于患者早日恢復健康。
本次研究主要是分析人性化護理對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中的作用,選取從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于我院的12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治護理方案分成常規護理的對照組,與人性化護理的觀察組,各60例,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情況。結果表明,對照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為93%,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為98%,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理滿意程度更高,P<0.05。因此人性化護理方式作用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可以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