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指出了“互聯網+”營銷戰略作為一種全新的經濟形態,對促進種業營銷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新思路和技術支撐。“互聯網十種業”彌補了傳統的種業營銷模式中的缺陷,而且借助互聯網平臺幫助企業更好的與種植戶互動,了解種子真實需求,降低成本,增加收益,也能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優質服務。但是“互聯網十種業”營銷模式中仍然處于初級階段,其中還有很多環節需要完善,為此從林業種業營銷現狀入手,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了相應的合理性建議,以促進我國林業種業營銷與“互聯網+”的深度結合。
關鍵詞:“互聯網+”;種業營銷;存在的問題;營銷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 2019) 24-0275-02
1 引言
在種業發展中,營銷競爭力是企業制勝的“法寶”,加上“互聯網+”帶來的發展新機遇,種企應該加快確定市場營銷的中心地位,充分利用“互聯網+”等現代營銷手段和思維促進企業創新發展。“互聯網+”需要依托互聯網平臺,而移動互聯網最大的優勢在于開放性、包容性、全球性以及創新性等,這些優勢在提高效率、優化管理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還可以通過整合資源滿足不同的需求,對傳統種業營銷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實踐表明,利用“互聯網+”突破了傳統種業營銷的很多弊端,比如成本、流通等,也使得種企更好的服務于客戶,促進種業服務鏈延伸,對于種企來說也是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另外,借助“互聯網+”平臺促進了企業與用戶之間的有效互動,使服務更加精準化、高效化,推動種業營銷環節向扁平化發展。
2 基于“互聯網+”背景下我國種業營銷的現狀分析
當前,“互聯網+”不斷深入的發展,我國種業營銷與移動互聯網的結合是必然的結果,甚至帶領整個行業轉型。但是在現實發展中,種子屬于有生命的特殊商品,要想順利的在互聯網上進行交易,其中會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在信息化飛速發展的當下,“互聯網+”作為一種全新的經濟形態,已經不是陌生的存在,反而發揮了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起到的優化與集成作用,從而為種業營銷帶來新的發展方向,對促進傳統種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技術層面的支撐,甚至可以說是顛覆性的變革[1]。所以,走電子營銷之路是種業的必然趨勢,但也不可否認的是要走好這段路還需要解決諸多問題,比如我國種子產業仍然落后、用戶相對分散、種植戶需求和企業供給信息不對稱以及成本問題等,這也是傳統營銷方式無法滿足當前時代種業發展需求的重要原因。種子是最基礎的生產要素,而且我國本身就是一個林業大國,所以種子符合多次購買特征,相比較傳統的營銷方式,電子營銷模式很顯然是一種更好的途徑。這也充分說明,走“互聯網十種業”是我們必然的選擇,但是在很多問題上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和解決,使“互聯網十種業”的道路越走越遠。
3 當前我國種業營銷存在的主要問題
3.1 傳統種業營銷模式下種子生產成本較大
現階段,我國農村地區林地難以規模流轉,林地大部分都是無人有效種植和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林業發展,增加了種子營銷難度。在以前,我國種子企業的種子生產模式比較固定,即“種業公司十制種商十制種基地十制種種植戶”的模式,這一過程企業直接對制種種植戶包產值和對種商包利潤,但是其他的分散種子生產地基缺少先進的林業基礎設置以及專業機械,種子生產成本不斷增加,帶來的風險只能由種子企業自行承擔。另外,我國種業在發展過程中出現連續多年庫存積壓的問題,種子低價傾銷,對傳統的“生產企業一經銷商一零售商一種植戶”種業營銷模式帶來了極大的沖擊,也給種子企業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3.2 傳統種業營銷模式中存在較大經營風險
在傳統種業營銷模式中包括種子生產商、經營商和零售商,其利潤為1:2:5,涉及了較多中間環節,成本投入大,這也是造成種子銷售價格高的重要原因。而且由于中間環節較多極易打亂正常的市場格局,售后服務得不到有效覆蓋,加上市場開發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物流費用、周期長等問題,這些都會增加種子企業的經營風險。當前,在我國種業市場中逐漸衍生出扁平化的二級分銷模式,其特點在于市場信息傳遞速度快,可以及時了解種植戶的需求變化而且有更大的利潤空間。但是這種分銷模式下服務效率不高,很難為種植戶提供優質的服務體驗,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從種業市場發展現狀來看,競爭愈加激烈,利潤空間縮減、庫存高漲、壓錢壓貨,種子企業與分銷渠道成員之間的利益沖突與日俱增,使種子企業面臨著極大的發展困境[2]。
3. 3 信息不對稱造成種子使用者處于弱勢地位
受到傳統種子零售業的區位、時間、信息條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種植戶很難買到想要的、優質的種子,加上各個農資電商布局的農村物流并未形成成熟、健全的體系,客單量少,配送成本明顯增加,而以次充好的現象就越來越多,成為林業發展中的一大難題。在這種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造成種子購買方明顯處于劣勢,而種子企業無法了解種植戶信息與需求,增加種子供應難度,中間環節多、信貸保險更是使得其很難推廣,如何建立起誠信體系就成為種子行業發展的關鍵點。
4 基于“互聯網+”背景下種業營銷對策
4.1 拓寬渠道,轉變固有種業營銷模式
在傳統的種業營銷模式中基本為先庫存再銷售,難免會出現庫存積壓、存儲成本高等問題,而電子營銷模式中,依托互聯網平臺了解種植戶的種子需求,形成訂單,再線下供應種子,利用第三方物流進行種子配送,從而完成種子交易[3]。在這種營銷模式下,中間環節少,信息反饋快,利潤空間更大。另外,互聯網的發展衍生出多種營銷渠道可以供種子企業選擇,比如微信公眾服務,在平臺上發布產品、促銷信息、品牌推廣等可以提高種子企業及其品牌的知名度,而且可以擴大銷售規模。但是要想利用“互聯網+”平臺還需要加大種植戶網絡知識、電子營銷知識與理念等的宣傳教育,即培養新型職業化種植戶,才能將電子營銷模式逐漸普及給種植戶,促使林業得到發展。所以,在這一過程中政府的作用顯然是不可缺少的,需要加大電子營銷質量監督力度,積極指導并構建種子質量追溯體系、誠信體系和預先賠付等制度,為種子企業、種植戶以及銷售商等的利益提供保障[4]。
4.2 實施整合營銷,促進“店商十電商”融合發展
相比較傳統的種業營銷模式,互聯網平臺的信息透明化、服務高效、質量可靠等諸多特點,可以在短時間內為種植戶篩選出優質的、價格合理的品種,而這也將成為種業發展網絡銷售的重要方向。但是“店商”也有其絕對的優勢,比如采購方便,可以到現場親身體驗,也避免了網絡購物存在的陷阱。所以,要想發展必須將線上與線下整合起來,才能促進種業營銷的良性發展。同時,在銷售種子的同時,還可以延伸服務,為種植戶提供種子、施肥、病蟲害防治、林產品銷售、保險等一系列服務,提高種植戶忠誠度,才是種業營銷發展的新方向[5]。
4.3 建立現代化種子物流配送體系與售后服務管理模式
解決種業營銷中的流通成本問題,保證種子企業的最大化利潤,還需要建立起現代化種子物流配送體系,為種業電子營銷發展打好基礎。針對這一問題可以由政府出面推進農村電子營銷服務網點和物流體系建設,重點是將種業配送業務發展至農村。在一些主要林業種植區可以建立一、二級配送中心、三級配送站和村鎮配送點,為種植戶提供更加人性化、便利化的配送服務,大大提高了種子流通效率。另外,在售后服務方面也應該加強改進,為種植戶提供專業的技術質量,對提升種子企業在現代化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且,在健全的售后服務管理與先進的技術指導下,還可以激發林業領域創新、萬眾創新,形成積極向上的氛圍,促進林業現代化發展以及提升農村經濟水平。
5 結語
“互聯網+”已然成為我國種業營銷發展的新方向,但是僅僅依靠互聯網平臺仍然有很多風險問題,而線上與線下整合營銷無疑是種業營銷發展新出路。在這種發展背景下,種子企業以及政府應該聯合起來,加快優化傳統的種業營銷模式,加大變革力度,轉變營銷觀念,減少不必要的流通成本,為種植戶提供個性化服務,促進資源信息的有效共享,只有這樣才能促進種業營銷現代化、可持續化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偉文,孫寧,閻巖.農業電商平臺的未來發展之路探索——詳解“互聯網十農業”新貴愛種網[J].中國種業,2017(3):6-12.
[2]李小妹,侯軍岐,論我國“互聯網十種業”戰略及其實施[Jl.中國種業,2017(3):13~16.
[3]李亞春,楊華,“互聯網+”風潮下的種業發展思考[J].中國種業,2016(8):29~30.
[4]任智,侯軍岐,“互聯網+”形勢下種業的發展之路[J].中國種業,2015(12):19—21.
[5]孫中華.“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種業營銷現狀及對策[J].種子世界,2017(2).
收稿日期:2019-10-18
作者簡介:楊秀瓊(1970 -),女,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云南省林木種子的調劑、培育技術咨詢和指導等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