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生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對新鮮事物非常感興趣。因此,如何順應小學生的發展天性,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這是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學生具備一定的想象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他們語文素養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想象力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36-0064-02
引? ? 言
小學生對語文知識有著自己的認知方式,教師只需要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使他們掌握一定的學習能力,并促使他們對所學知識形成自己的認知。如此,可以促進語文教學的順利進行。
一、培養學生想象力的重要性
小學生有著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對于一些未知的事情,他們往往能夠天馬行空地進行想象。教師應當順應學生的思維發展趨勢,引導他們在語文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并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首先,想象力是學生創造的源泉。學生具備一定的想象力,有助于他們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教師引導學生對文章中出現的某個形象進行想象,能使他們對文章所表達的內容有更深刻的了解與認知[1]。此外,學生閱讀課外讀物,能對其中的文字描寫進行想象,這對他們以后的寫作非常有幫助。
其次,想象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生想象到哪些內容,教師要鼓勵他們大膽表達出來,這樣,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會得到鍛煉,進而為提升他們的語文成績奠定良好的基礎。學習語言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師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并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語言的奇妙之處。基于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造多種機會引導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進而不斷提升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
最后,教學實踐表明,小學生具備一定的想象力,能促使他們不斷提升自己的社會交往能力。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常常會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逐漸學會如何與他人進行交流,從而提高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
基于此,筆者認為,在平時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選用多種教學方式,給學生創造良好的想象空間,尊重學生表達的意愿,鼓勵他們自由表達想法,以便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并獲得良好的發展。
二、培養學生想象力的策略
1.圖文并茂
教師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想象,會降低他們對學習語文知識的畏懼心理。小學階段,學生更容易對直觀的內容產生興趣,因此,在語文課堂上,教師不僅要呈現文章內容,還要展示與文章內容相關的圖片,讓學生從中獲得一定的靈感。
例如,教學《小蝌蚪找媽媽》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更深刻的了解與認知,筆者借助多媒體給學生呈現了小蝌蚪的形狀,并展示了青蛙的形象,使學生的想象有明確的方向,即變化的過程為什么會有顏色上的變化?為什么小蝌蚪變成青蛙之后尾巴不見了?是如何不見的呢?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這篇課文給學生普及了一些基本的生物知識,若是學生學有余力,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給學生講解一些科學知識,進而不斷拓寬學生的視野。
再如,教學《植物媽媽有辦法》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課文中講述的內容自己是否見過?每種植物使用的方法是否相同?相同的植物是否長得一樣?并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使他們對所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與認知。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圖片直觀地呈現出來,會在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能夠促使學生更好地展開想象。
2.創設教學情境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會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進而愿意與教師進行良好的互動。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中,教師引領學生圍繞課堂內容進行想象,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教學《曹沖稱象》一課時,筆者創設了這樣的教學情境:假如不借助現代技術,去稱重一頭大象,你們會采用哪種方法呢?在這個情境中,學生需要像曹沖一樣去思考這個問題,如果不借助現代技術去稱重一個龐然大物,可以采取的手段非常有限,如此一來,學生便會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再如,教學《紅馬的故事》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教學中,筆者創設了以下教學情境來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如果現在讓你自由畫畫,你會畫什么東西呢?鑒于小學生當前的認知,他們可能會畫出一些花花草草,教師不必對學生所畫的內容進行評價,而是可以鼓勵他們積極動手的學習態度,這樣,學生受到教師的鼓勵后就會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課堂上,從而為他們接下來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并設計與學生認知相符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進來,促使他們展開自己的想象力,在此基礎上,引導他們學到更多的語文知識。
3.充分利用文章留白
留白是一種文學表現手法,即作者留有一定的空白,讓讀者進行思考和想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留白,以引發學生的想象。
例如,《坐井觀天》這篇課文的結尾是“小鳥也笑了,說:‘朋友,你是弄錯了。不相信,你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吧。”
為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教師可以提出這樣幾個問題:青蛙最后聽從小鳥的建議了嗎?他跳出了井底嗎?如果他跳出了井底,他會看見哪些景象呢?在問題的引領下,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展開合理想象,并對文章寓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再如,《霧在哪里》這篇課文的最后寫道:“霧呢?不知道消失到哪里去了。”教師可以根據這個開放性的結尾,提出一系列問題:“霧到底去哪里了呢?還能找到霧嗎?找到的時候,霧還是霧的形狀嗎?霧是不是跟云彩一樣呢?”這樣引發學生的思考與想象,為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創造條件。
語文教師應當做一個有心人,仔細研究語文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內容來引發學生的想象和聯想,使學生在不斷的訓練中逐步提高想象力。
結? ? 語
綜上所述,語文教師應當認識到培養小學生的想象力是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挖掘語文教材中可以培養學生想象力的內容,促使學生能夠通過學習語文知識,展開合理的想象。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多鼓勵學生,使他們對想象產生濃厚的興趣。
[參考文獻]
林宏亮.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想象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6(26):28.
作者簡介:李霞(1976.12—),女,江蘇射陽人,本科學歷,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