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念

幼兒時期的說謊,是指有意或無意地講假話,而中班幼兒說謊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出于自我保護。不同于小班幼兒因無意想象產生的說謊,處于中班年齡段的幼兒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能夠初步知曉犯錯之后的結果,因害怕受到成人的責備,所以會選擇用說謊來隱瞞錯誤。片段一:誰按了洗衣機開關?
上午外出實踐活動回來后,孩子們陸續進入盥洗室如廁、洗手,我站在盥洗室門口檢查孩子們的衣褲是否塞好。這時,我突然聽到盥洗室里洗衣機運轉的聲音,這個時候洗衣機怎么會啟動呢?我連忙打開洗衣機的上蓋,發現里面并沒有衣物,水嘩嘩地流著,我按下了停止鍵。保育員老師也聞聲走來,看了一眼洗衣機,納悶地說:“咦?我又沒有按過預約洗,怎么就啟動了?”“興許是哪個孩子按了啟動按鈕吧!”我猜測道。我看了看盥洗室里的孩子們,問道:“有沒有誰剛剛按了洗衣機的按鈕呀?”“我沒有!“不是我!”“我才不會按呢!”孩子們都——否認。保育員老師笑著感嘆道:“哎,這下難找到‘真兇了。”因為按下洗衣機啟動鍵后,洗衣機過十秒鐘左右才會啟動放水,對于剛才洗衣機邊站著誰,我們都沒有在意。
當所有孩子都回到座位后,我問道:“剛剛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洗衣機突然啟動了,誰知道是怎么回事嗎?”“不知道!”“不是我按的。”孩子們又接連否認。我擔心孩子們因為我的詢問而害怕不敢承認,于是微笑地說道:“劉老師猜,是不是哪個小朋友在排隊洗手的時候,不小心按到了洗衣機的按鈕呢?”可是,仍然沒有孩子承認。看來這樣問是沒有用了,我只好停止了詢問,開始帶領孩子們玩拍節奏的游戲。游戲結束后,我對孩子們說:“下面我們再玩一個悄悄話的游戲,每個小朋友輪流到劉老師這里來,聽劉老師說一句悄悄話。”孩子們很興奮,都好奇這句悄悄話是什么。于是,我從第一排最右邊的孩子開始,請他們一個一個走到我身邊,我悄悄地在他們耳邊問了一句:“洗衣機按鈕是你按的嗎?”他們則悄悄地在我耳邊說出答案。前幾位小朋友都告訴我:“不是我按的。”當問到凡凡時,他看了看我,悄悄地對我說:“是我按的。”我聽到后,有些竊喜,心想:這招還真管用。但我并沒有做出驚訝的表情,而是接著請后面的孩子來聽悄悄話。等到所有孩子都聽完后,有的孩子迫不及待地問我:“劉老師,是誰按的啊?”我笑了笑,說:“劉老師已經知道了,不過劉老師會替這個小朋友保密的。”
午睡前,我走到凡凡的身邊,低聲問他:“你是很好奇洗衣機的按鈕嗎?”凡凡點點頭,沒說話。“不過洗衣機里沒有東西要洗,如果這樣啟動后空洗,是很浪費水的。”我說道。“我就按了那個最大的按鈕,就按了一下,我也不知道它怎么就動了。”凡凡有些委屈地說。我摸摸凡凡的頭,說:“你按的是啟動按鈕。一開始不愿意承認是你按的,是因為有點害怕嗎?”凡凡點點頭,說:“嗯。”我笑著說:“雖然凡凡當了一回小搗蛋,但是凡凡最終還是選擇了做誠實的孩子,老師真高興。”凡凡害羞地笑了。
片段二:不是我畫的!
區域活動結束后,我突然發現,彥君的外套背面有很多水彩筆的筆印,各種顏色,各種圖形。我很驚訝,彥君的背后怎么會有水彩筆的筆印呢?我立馬問彥君:“你知道你衣服后面有水彩筆的筆印嗎?”彥君點點頭,說:“嗯,我知道,是語恩畫的。”這時,大家都看向了坐在最后一排的語恩。語恩大聲說道:“不是我畫的!”彥君急了,指著語恩說:“就是你畫的!”語恩噘起了嘴,站了起來,雙手叉著腰,更大聲地喊道:“不是我畫的!就不是我畫的!”這時,跟彥君坐在一起畫畫的芯儀舉起了手,說:“劉老師,我看見語恩拿筆在彥君衣服上畫來畫去的。”說著還用手比畫了起來。語恩聽后,沒有繼續大聲反駁,而是坐下來,噘著嘴,嘀咕著:“不是我,就不是我畫的。”
當其他孩子都準備午餐時,我單獨把語恩和彥君帶進了午睡室,問道:“你為什么會將畫筆畫到彥君的衣服上呢?”語恩不說話,彥君說:“她想在我的畫紙上畫小花,我不給她畫,她就說要在我的衣服上畫。”語恩的眼眶里漸漸出現了眼淚,但是仍不說話,似乎是默認了。于是,我拉著語恩的手,說:“語恩,你很喜歡畫畫,畫得也很棒,所以想幫彥君畫,是這樣嗎?”語恩點了點頭,說:“我畫的小黃花可好看了,我要給她畫一朵,可是她不肯!我就在她的衣服上畫了。”“可那是彥君的畫紙,所以她不想別人在她的畫紙上畫呀!但是她的衣服是畫紙嗎?你覺得這樣做對嗎?”我問道。語恩搖搖頭,說:“不對。”“那現在應該怎么辦呢?”我追問道。語恩想了想,說:“彥君,對不起,以后我不畫了。”彥君接受了語恩的道歉。 這時,我摸著彥君的外套,說:“哎呀!這么漂亮的新外套,臟臟的都不好看了,也不知道能不能洗干凈呢!”語恩立馬說道:“能!上次我衣服袖子上有水彩筆痕跡,阿婆就洗干凈了。”我又故意皺起了眉頭,說:“那這件衣服應該讓誰洗呢?”語恩猶豫了一下,說:“我讓我阿婆洗。”“可這是語恩畫的哦,又不是阿婆畫的。”語恩抿了抿嘴,說:“那讓彥君把衣服給我,我來洗。”于是,下午放學后,倆人交換了外套。當晚,語恩在阿婆的幫助下,將外套清洗干凈了。第三天,語恩將曬干的外套還給了彥君。
分析:
從以上兩個片段中不難發現,有時候幼兒不愿意承認錯誤,很大程度上是害怕受到懲罰,或是害怕更多的人知道,擔心別人笑話自己,這是幼兒通過之前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有的幼兒在犯了錯誤后,會抱有僥幸心理,認為“如果我不認錯,還可能逃過一關;如果認錯了,就一定會被懲罰”,從而會用說謊來避免受到懲罰。
幼兒是獨立的個體,和成人一樣希望得到尊重,如果教師當著眾人的面指責孩子的錯誤,可能會令孩子產生羞辱感和抵觸心理,即使孩子知道自己錯了,也不愿意承認。例如,在片段一中,教師當眾詢問,沒有任何結果;但教師用說悄悄話的保密方式詢問,幼兒在感受到安全之后,選擇承認錯誤。因此,針對不同的事件以及當事幼兒的不同性格,教師可以采取不同的解決策略,達到教育幼兒的效果。
反思:
在日常活動中,遇到幼兒犯錯卻不愿意承認,利用說謊隱瞞時,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以平常心看待幼兒犯的錯誤,保護幼兒的自尊心
面對犯錯的幼兒,教師如果過于氣憤、責怪、嘮叨,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會導致幼兒試圖用各種途徑掩飾錯誤,甚至會傷害幼兒的自尊心。因此,教師要以平常心對待,通過溝通、引導等方式幫助幼兒解決問題。
2.不要急于評判,心平氣和地與幼兒溝通
面對幼兒犯下的錯誤,教師不要用特別重的言辭去指責,可以通過聆聽幼兒的描述,全面了解事情的經過,體會幼兒當時的想法,進而判斷幼兒是否做錯了事情,出于何種原因選擇說謊,還可以和幼兒一同思考如何對事情進行補救。
3.對幼兒最終能承認錯誤的行為進行表揚
對于中班年齡段的幼兒來說,弄壞了游戲材料、打翻了東西等,都會引起他們的緊張感,如果幼兒最終能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行為,教師可以說:“謝謝你告訴我你的想法,不過老師還是希望你下次不要這么做了,好嗎?”這樣既可以減輕幼兒的內疚感,又可以提醒幼兒下一次如何做會更好。
4.讓幼兒明白自己的錯誤,并能主動承擔后果
當幼兒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時,教師要讓其明白該錯誤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引導幼兒道歉,或讓其在可承受的范圍之內承擔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