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培煙
[摘 ? ? ? ? ? 要] ?我國當下的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是其中職教育階段中極為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但是,其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已經不能很好地應對當下的教育形勢,因此,就需要對其相應地進行一些教學改革措施。
[關 ? ?鍵 ? 詞] ?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2-0078-02
每一個時代的更迭都會伴隨著一項重大的科技技術更替。比如說,世界上著名的蒸汽時代、電氣時代等,而發展至今則是偉大的信息時代。信息技術在當下的世界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我國當下的發展歷程當中,各項領域的發展均伴隨著信息技術的影子。而對我們來說,信息技術最直接表現的就是計算機技術以及相關設備。因此,為更好地促進其計算機技術及相關應用的發展,就需要在教育階段相應安排一些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而本文將主要針對其中職教育階段中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進行相關的分析。目前,由于其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從而導致學生的學習觀念發生了相應的改變,而其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還處于一種較為傳統的模式,這主要是傳統的教學理念根深蒂固所導致,因此,想要更好地發展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就需要更新當下的中職計算機教學理念,相應實施一些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一、計算機應用基礎概述
目前來說,我國當下指的計算機應用基礎就是在使用計算機設備時所需要掌握的一系列基礎知識,比如說最基礎的硬件設備操作,即鼠標和鍵盤的操作知識和技能。當學會計算機的硬件基本操作后,就可以進行更深層次的內部軟件和操作系統的進階操作知識和技能學習,如復制、粘貼、移動等最基礎的操作。從基本構成上來說,計算機由軟件和硬件組成,而我們最主要使用的就是軟件,即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兩類。硬件是保障電腦各項性能運作的重要基礎,而相關的系統軟件則是讓電腦用以滿足各類用戶的使用需求所存在的直接體現。而我國大多數高校中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主要是教授最基礎的熟悉計算機操作系統,即大多數人對計算機所必須掌握的相關計算機知識就是計算機應用基礎。
二、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主要教授的相關知識
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在課程教授當中主要分為計算機發展史、應用領域、信息表示、二進制換算法則、字符編碼等。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會相應地有不同的科目分類。
(一)計算機發展史
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出現的時間是1946年,這臺計算機也被稱為ENIAC,和我們當下所使用的計算機有很大的區別,ENIAC屬于電子管計算機,這種計算機不僅計算能力低下,而且內存和工作效率也不足。隨著科技技術的不斷發展,時代的變遷,計算機逐漸進化為晶體管計算機、中小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
(二)計算機技術的主要應用領域
目前計算機技術和相關設備的主要應用領域大致為信息管理、科學計算、實時控制、辦公、人工智能、工業生產自動化、電子商務、網絡通信、電子輔助設計等。而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逐步發展,我國各個領域基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相關的計算機技術和設備應用,因此,為了國家和社會的進一步發展,需要加強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和研究。
(三)計算機信息表示
計算機主要的表現形式就是二進制,這種表現方法應用了諾伊曼思想,通過以0和1兩種數字進行表現,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逢二進一,基本信息單位為位,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二進制位。其換算單位為1B=8bit、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1TB=1024GB。上述換算單位主要是英文制,而我國的語言為漢語,計算機技術發展至今天,漢字也可以進行相關的換算,即1漢字=2B。
(四)計算機字符編碼
在介紹完計算機的信息表示后,繼續對其計算機的字符編碼進行相關教學。我國當下計算機所使用的是ASCII碼,也被稱作美國標準信息交換碼。
(五)中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主要科目
在經過一定篇幅的闡述后,我們了解到計算機應用基礎的相關知識。但是其計算機應用基礎在中職院校當中的教學有不同的教學科目。而我國當下的教育教材中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有八章。
第一章計算機基礎知識。計算機的發展和應用、計算機發展、計算機應用、計算機的硬件簡介、主機箱、中央處理器和主板、存初期、輸入輸出設備、其他外部設備、計算機主要性能指標、計算機及編碼、數制、編碼、計算機軟件系統、系統軟件、應用軟件。
第二章Windows操作系統。Windows的啟動和退出及界面組成、Windows的啟動和退出、Windows的界面組成、Windows的基本操作、鼠標和鍵盤、開始菜單、窗口、菜單、對話框、Windows的文件管理、文件的概念、文件夾和文件位置、我的電腦、文件和文件夾管理、文件和文件夾屬性、磁盤管理、系統設置、任務欄和開始菜單、桌面設置、控制面板、Windows附帶的常用程序、計算器、記事本、寫字板、畫圖、Windows網絡使用、網上鄰居、資源共享。
第三章Word簡介。Word 2003的啟動和關閉、Word 2003的工作界面、查看Word文檔、Word的基本操作、文檔的創建、文檔的輸入、文檔的保存和打開、文本編輯操作、Word的排版技術、設置字符格式、段落格式化、設置制表位、項目符合和編號、格式刷的使用、邊框和底紋、分欄、插入頁碼和設置分隔符、設置頁眉和頁腳、Word高級排版操作、樣式的使用、長文檔制作、特殊排版、文檔的頁面設置、表格制作、創建表格等。
第四章Excel應用。Excel簡介、Excel的界面組成、文件操作、Excel的基本操作、單元格的基本操作、區域選擇、工作表操作、公式與函數、輸入公式、自動求和、函數、地址引用、工作表的格式化、單元格格式化、行高和列寬、圖案和顏色、網格線和邊框、數據管理、建立數據清單、數據有效性、數據的排序、圖表制作、創建圖表、編輯圖表。
第五章PowerPoint應用。PowerPoint的簡介、特點、工作界面等以及最基本的操作、工作界面、幻燈片,演示文稿等制作和編輯、演示文稿的保存、演示文稿的編輯和美化、頁面格式轉換、編輯文字和段落、改變頁面外觀、插入其他對象、幻燈片的切換、動畫方案、自定義動畫、添加音樂和聲音、幻燈片的自動播放。
第六章Internet應用。通過局域網接入Internet、通過撥號方式接入Internet、用IE瀏覽網頁、IE的使用、IE的設置、用Outlook接收和發送電子郵件、Outlook的界面、賬號設置、郵件的撰寫和發送、郵件的接收和閱讀。
第七章課程實訓。用Word制作、用Excel創建、制作相冊、繼續插入其他幻燈片、設置動畫效果、設置幻燈片的切換方式。
第八章本課程求職面試可能遇到的問題應對等。
三、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經過上述一定篇幅,我們了解到了計算機應用基礎的相關知識,還有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的相關教學科目和教學類型等,從中分析了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問題,明白了傳統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方式的教學效率低下,因此,為了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和質量,就需要針對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實施一些改革措施。
(一)結合實際教學工作,調整教學內容
對傳統的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來說,主要是套路式教學,也就是照本宣科地對教材進行朗讀式教學,教師沒有很好地發揮計算機技術的作用,反而使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計算機技術變得死氣沉沉,使中職學生在畢業以后在社會上的競爭力不足,還需要再進入企業進行磨煉。因此,為了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進一步發展,需要教師結合實際的教學工作,調整教學內容更貼合社會需求,幫助學生在畢業以后,在公司工作時可以快速上手,以最快的時間結束磨煉期,更好地接軌學校和社會,完成學生到成人的身份轉變。
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比如說辦公軟件的教學中可以加強學生對辦公軟件的學習,為學生多布置一些實用性更高的課后作業,而且在進行教學工作前,讓學生自主進行辦公軟件的熟悉和相關簡單操作,從而幫助其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對整個教學過程來說,要講究循序漸進,要做到一視同仁。對掌握程度較弱的學生要耐心教學,布置一些較為簡單的辦公軟件操作作業,而對掌握程度較高的學生可以相應地加快教學步伐,做到因材施教。
(二)合理安排課時,改變現有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模式
想要更好地提高其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效率和質量,就要針對其課堂學時和教學模式進行相應的改變。這主要是由于中職院校中計算機應用基礎的課時往往是有限的,而且傳統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模式也存在很大的問題,需要進行科學合理的改變。
在實際的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結合教材中每一個章節進行科學合理的課時安排,對前期的計算機歷史知識的課時安排相應減少,將中期的辦公軟件以及操作系統的課時相應增多。并且需要教師改變現有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模式,使教學內容和方法更貼合當代學生的時代觀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四、總結
我國的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工作正備受教育界關注,對此,為了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就要仔細分析教學問題,并相應實施一些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措施,從而促進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鐘昌振,楊泉波.微項目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5(17):56-57.
[2]鄭芳芳.微課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實踐策略與思考[J].福建電腦,2017,33(5):40-41.
[3]鄧勇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科學咨詢,2014(6):129.
◎編輯 趙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