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英



摘 ? 要:改革開放以來,高等教育的模式正在努力改變,但還是存在一些缺陷。本文在這方面做了一些思考,力求探索一種符合大學生成長的教育體制思路。通過引入基于篩選法的教育體制,讓學生進入大學能盡快找到自己滿意的專業,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和效率。以職業角色為出發點,設置一系列篩選性課程讓學生學習,學生通過篩選性課程的學習確定自己想從事的專業。
關鍵詞:高等教育 ?篩選法 ?職業角色 ?篩選性課程
中圖分類號:G640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9(a)-0214-02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mode of higher education is trying to change,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shortcomings. This paper makes some reflections in this regard, and strives to explore an educational system in line with the growth of College students. By introducing the education system based on screening method, students can find their own satisfactory majors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improve their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efficiency. Starting from professional roles, a series of screening courses are set up to enable students to learn. Through the study of screening courses, students can determine the specialty they want to engage in.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Screening Method; Professional roles; Screening course
1 ?概述
教育體制的改革國家一直在進行,最開始是“恢復高考”,接著1985年國家出臺了《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形成了分級辦學、分級管理、多元化體制和籌資的辦學方針。l993年國家出臺了《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其中教育改革部分包括了辦學體制改革、政府職能轉變和教育經費改革。1998年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以及l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對教育體制改革也都有進一步深化的論述。2003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要求落實“以縣為主”的新體制[1]。
從上面可以看出,國家一直不遺余力的開展著教育體制的的改革。這些改革從宏觀上進行調控,讓教育的辦學方式、辦學體制不斷成熟。但是目前的改革還是忽略掉了從高中到大學的跨越。學生往往上了大學一年之后才覺得自己不喜歡所選專業。所以有必要對大學的教育體制進行改革,讓學生從高中進入大學后,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思考,能確定自己想學的專業。
2 ?教育體制缺陷探討
從小學到高中的教育,體現教育的基礎知識,而大學的教育,體現教育的職業知識。從高中到大學的跨越,突然選擇某個專業,學生表現的有些不知所措。同時,某一院系有很多近似的專業,怎么區分這些專業做出選擇,也是學生比較迷茫的。怎么讓學生順利的從教育的基礎過渡到職業化、專業化,是本課題需要解決的問題。
挖掘學生內心真實的專業意向和想法,具有普遍的現實意義。有的學生高考沒有選擇好專業,大學期間出現厭學情緒而沉迷于游戲、小說等,有讀大學一年級退學重新高考的,有大學二年級退學重新高考的,有的甚至大學讀完了再重新參加高考的,其中不乏985/211等全國重點大學的學生。創建一套基于篩選法的教育機制,一切以學生需求為出發點,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不僅能極大程度降低教育資源的浪費,還能增大教育的效能,讓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用,學以致用。
3 ?基于篩選法的教育體制方案
(1)總體方案。為了讓學生更快的找到自己想從事的職業對應的專業,有必要基于這些職業設置對應的篩選性課程,這些篩選性課程課時不必太多,可以設定為16課時。學生通過學習這些課程來了解對應的職業,以選定自己想要的專業,這個篩選放在大學一年級進行,篩選法總體方案示意圖如圖1所示。
學生通過選擇自己有意向的若干門篩選性課程,最終確定自己想讀的專業,其他沒選的篩選性課程作為興趣發展。學校也可以根據學生篩選性課程的學習成績和表現選擇學生。
(2)具體實施。目前各所大學對專業內的二次篩選基本上都涉及到了,采用大類招生的方法,讓學生大二下學期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方向,但是在學生選擇專業方面還是一片空白。下面就根據篩選法選擇專業進行探討。每所大學可以根據專業設置對應的篩選課程,首先根據專業列出對應的篩選性職業,如圖2所示,給出了一部分職業。
其次,根據不同的篩選性職業,設計出對應的篩選性課程。以機械工程師為例,首先讓學生了解這一職業的崗位職責:①負責對企業現有的機器設備的設計改進工作;②進行新產品的設計開發;③診斷和處理機械故障,并及時進行維修,保證設備能夠正常運行;④負責制定機械設備的運行以及維護保養制度,負責設備的保養工作;⑤負責設備的安裝調試工作,為相關部門操作人員提供咨詢指導,確保能正確使用相關設備;⑥熟練使用機械制圖軟件,進行機械制圖[2]。針對其崗位職責,以實例為載體,設計其篩選性課程。由于軸類零件比較簡單,故以軸類零件為載體來設計該課程《機械工程師之軸類零件》,如表1所示。
進行此課程時,第一步從最形象的軸類零件三維制圖開始,繪制前可以通過一個視頻講解下軸類零件的功能和用途,學生繪制三維圖后,可以利用制圖軟件的視圖功能和動態觀察器講解投影的基本知識,這一階段的識圖可以從尺寸基準及尺寸標注上講;第二步進行軸類零件二維制圖,讓學生掌握二維制圖的同時講解圖紙上的偏差、粗糙度和形位公差,經過從三維到二維,讓學生從形象到抽象理解三視圖;第三步向學生介紹軸類零件加工設備,讓學生了解加工軸類零件的機床、夾具、刀具和冷卻液,讓學生對加工設備有個全方位的認識,再配合切削過程講解下切削參數,讓學生從實際到理論,逐步提高認識;第四步講解軸類零件圖的技術要求及加工工藝,這一步是在上述三步的基礎上更深入的講解,可以把這些知識進行有機的分配,學生一步步認識到加工工藝重要性,并能制訂簡單軸類零件的加工工藝;第五步講解軸類零件的加工,配合上一步的加工工藝,進行實際操作,讓學生在操作中進一步理解零件的技術要求和加工工藝;第六步講解軸類零件的設計,通過前面幾個步驟,學生對軸類零件各個方面有了全面的認識,可以進行軸類零件設計的講解;第七步講解軸類加工設備的維護和更新的知識,可以在加工設備現場講解,讓學生在會用加工設備后進一步了解設備維護和更新的知識。
其他課程也可以仿照上面課程來制定,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后續的專業課也可以按照上面的思路進行深化。
4 ?結語
本文從大學生選擇專業的角度考慮高等教育的改革,首先分析了當前高等教育的缺陷,從高中到大學的跨越有些大,學生在選擇專業方面有些倉促,造成在大學的厭學情緒或讀大學期間重新高考。接著提出了基于篩選法的高等教育改革總體方案和具體措施。學校通過開設一系列的篩選性課程幫助學生選擇專業,學生通過若干篩選性課程的學習,最終確定自己的專業。進入某專業后,經過一定時間的專業學習,再選擇自己的專業方向。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官網.高等教育體制改革[EB/OL]. http://www.moe.edu.cn/jyb_xwfb/xw_fbh/moe_2606/moe_2074/moe_2438/moe_2442/tnull_39569.html, 2008.10.9.
[2] 獵頭網. 機械工程師崗位職責和任職條件是什么?職業發展怎么樣?[EB/OL]. http://www.haolietou.com/n_14638, 2017.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