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評價主要包括學習方式、知識結構、思維方式、技能掌握、學習效果等智力因素和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狀態、興趣、情感、動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增強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而正確的教學評價則是激發學生學習自主性的關鍵。堅持激勵性評價機制,不斷完善評價內容,優化評價形式,創新評價語言等,以增強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有效措施
一、 完善評價內容,促進學生綜合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而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這要求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評價必須重視數學知識與技能兩項內容實際達成情況,在此基礎上關注“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實現。我們要將過去單一的紙筆考試(卷面)評價內容,改為幾個部分:卷面、理解能力、運算能力,應用能力及研究性學習等,同時還可以建立了學德評價機制,將學生的學習態度、情感等單獨列出進行評價,設立這樣的評價內容,基本上反映了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與結果。比如:《整式及其加減》課堂教學中,教師進行學生學習情況評價工作時需要綜合測評學生對于合并同類項法則、同類項概念、合并同類項正確計算方式等知識點的掌握,重視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得到觀察、分類、探索、歸類等維度的能力培養。而這些數學知識掌握方面的測評,教師可以借助于例題推演進行考察。問題1:2x2-3x+1和-3x2+5x-7的和;-x2+3xy-12x2+4xy-23y2和-12x2+4xy-23y2的差。幾個整式相加減,通過用括號將一個整式括起來,再用加減號連接,然后去括號,合并同類項。通過上述兩個公式的計算,使得學生更加熟練地掌握整式加減計算方式;問題2:我國出租車收費標準因地而異,甲市為起步價6元,3千米后每千米收費為15元。乙市為起步價10元,3千米后每千米收費為1.2元。試問在甲乙兩市乘坐出租車s(s>3)千米的價錢差是多少錢?如果在甲乙兩市乘坐出租車的路程都為10千米,那么哪個市收費標準高些?高多少?需要先分析甲乙兩市乘坐出租車s(s>3)千米的價錢分別含S的式子表示出來,再求甲乙兩市的價錢差。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感受整式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問題3:已知M=4x2-3x-2,N=6x2-3x+6,比較M和N大小關系。對比兩個式子的大小,通常采用作差法,也就是先把兩式作差,再把所得的差和0比較,若M-N>0,則N
二、 優化評價形式,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現有課堂評價主要以階段測評、單元測評、課后作業三種形式組成,其內容僅僅局限在基本概念和知識掌握及運用。而這種過于單調、以教師為主導、將具體分數當作唯一標準的評價方式嚴重抑制學生創新意識,降低數學課堂教學的靈活性。新課改背景下,有關課堂教學評價的研究不斷深入,數學教師只有及時優化評價形式,突顯學生課堂評價中的主體地位,才能充分彰顯教學評價的作用和意義。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把生生互評、學生自評、小組評價、師生互評等形式合理融入評價活動中,以最大程度上提高評價效果。比如:小組評價,教師按照學生實際學習水平將其劃分為不同層次,落實最優組合,建立學習合作小組。教師要有效設計數學問題并且明確學生思考方向,特別所設計的數學問題應屬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按照合作流程展開學習活動,最大程度調動學生的自主性,縮減優等生和后進生學習差距。教師要全程巡視和檢查學生數學問題解決情況,整理學生學習信息,及時給予點撥、引導,幫助學生不斷優化數學思維。此外,學生對其他同學進行評價時,也會反思自身是否存在同樣問題,同學的優點我能否參考借鑒,通過這種互動友好的教學氣氛來推動教學活動的進行;學生自評,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自我評價的過程中發現和解決問題,由于自我評價內容相對寬泛和多樣,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問題:1. 對于問題你有獨立分析嗎?A(有分析過),B(沒有分析)。2. 針對同種問題你可以想出幾種解決措施?A(想出幾種),B(一個答案)。3. 課堂討論中是否準確表達自身想法?A(是),B(否)。4. 小組討論中你能否和組內成員進行有效的討論學習?A(能),B(不能)。5. 針對課堂表現個人是否滿意?A(非常滿意),B(比較滿意),C(不滿意)。6. 針對課堂教學內容完全理解了嗎?A(完全理解),B(理解),C(不能理解)。通過一系列問題填寫,教師能夠全面掌握學生實際學習情況,了解課堂教學的缺陷,針對后期教學方法改進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三、 創新評價語言,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課堂教學評價語言需要預設,預設在學生出現可能狀態時該如何引導,導向何處;如何評價,評出學問。但學生個體的獨特性、課堂的動態復雜性,決定了評價導語不可能全部事先預設,教師要根據學生課堂現場生成的學習狀態,靈活調節,用欣賞的語氣,以真誠的心態,以前瞻的眼光,用溫情的語調,生成即時有效的教學評價,撥亮學生感悟的盲點,撥正學生學習的誤點,讓學生的生命航向始終在目標引領下正確前進。比如:《二次根式》課堂教學活動,教師可以根據以往學過的平方根和勾股定理等知識設計二次根式概念導入問題“11的算術平方根是多少?”“面積為a(a>0)的正方形邊長是多少?”“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分別為1與2,則斜邊是多少?”“上述式子有什么共同特征?”學生進行前三個相對簡單的問題進行計算解答,教師在黑板上板書結果分別是11、a(a>0)、5,隨即教師再次給出下面幾個例子7.2、49121、(c+b)(c-b)(c=25,b=24),形成一組式子,引導學生觀察和總結它們的共同特征,通過第四個問題的處理(都屬于開平方運算,并且被開方數都是非負數),進而引出課題知識。針對二次根數概念的學習,教師可以板書2、33、x(x>0)、1x、42、0、1x+y、-2、x+y+1x+y(x≥0,y≥0)拋設探究問題“同學們,你們認為一個式子是二次根式需要滿足幾個條件?”“判斷上述式子,哪些處于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課本學習,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一般的,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a叫做被開方數),完成上述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提出思考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分析“當x是多少時,二次根式3x+1在實數范圍內有意義,其中x的最小整數值是多少?”“a≥0時,a結果一定是什么數?”教師點出課題之后,直接給出二次根式,通過上述引導性問題來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討論。教師給予適當點撥:第一,強調被開方數條件a≥0;第二,講解二次根式a(a≥0)中a可以是數,也可以是代數式;第三,指出二次根式的雙重非負性,問題解決完對于定義的應用和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教師評價必須嚴格遵循客觀公正原則,多多給予學生鼓勵和肯定等語言,使得學生更加直觀和具體的感受成就感。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研究興趣,借助于等級或分數+成長記錄+評語的方式,教師提供的學生數學知識掌握情況測評將會更加豐富、更加客觀,幫助家長、學生、教師三方均可以及時且全面的了解學生數學知識實際學習水平,有利于教師改進教學模式、激勵學生持續性學習。
四、 結束語
課堂教學的評價作為教學活動的關鍵環節,既是教師有效掌握學生學習動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了解自身學習情況、改正錯誤有效措施。這要求在實際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堅持以激勵性評價為主,豐富教學評價形式和方法,創新評價語言,及時改變課堂評價片面重視選拔與甄別的功能,以充分發揮課堂評價助力初中數學教學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光軍,梅超.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評價實踐探究[N].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20(2):79-81.
[2]羅奇.基于新課標理念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構建[N].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7,31(2):148-152.
[3]吳慧琴.基于新數學課程標準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思考[J].未來英才,2016(1):88-89.
[4]楊廣東,游強,李海剛等.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評價促進學習評價的實踐研究[J].考試周刊,2016(20):64.
作者簡介:
林勇,福建省晉江市,福建省晉江市內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