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推理判斷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理解能力,綜合能力等等都是常見的思維能力,是智慧的核心范疇。而在小學數學中高年級的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依托教學課程,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從不同的角度培養學生思維靈活敏捷度等等基本素養。本文就結合當前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教學現狀,淺談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中高年級;思維能力
一、 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分析
1. 小學中高年級可以從四年級起算,到小學結束為止。分析當前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能夠為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供良好的理論依據。首先由于小學數學不同年級的教材編寫變化比較大,內容涉及很多方面,為學生的抽象思維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教材基礎。例如蘇教版的小學四年級以下的數學教材中,既有圖形的認識,了解基本的乘除加減,同時還有一些應用題。這就對培養學生多方面的思維能力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教材依據。
2. 中高年級的小學生他們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關鍵階段,這一階段他們的辯證性思維逐漸開始顯現出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經歷也逐漸地增多,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也逐漸地水漲船高。在低年級時,學生主要是在主觀層面上思考問題,缺乏邏輯性和自覺性,很少去想為什么會這樣,而中高年級的學生,思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能夠具有初步的獨立思考能力,他們會敢于質疑,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時在考慮問題時也會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問題。
3. 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思維能力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是他們的生活經歷和學習經歷并不豐富,因此他們的思維能力發展需要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雖然高年級的學生在思維上能夠進行主動的探究,但是他們主動進入角色的速度比較慢,思維能力和習慣并沒有很好的形成,思維方法也需要教師進行傳授。小學中高年級的數學知識邏輯性比較強,內在的聯系比較緊密,只憑學生的一己之力,很難把數學知識掌握得很好,理解得很透徹。
二、 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邏輯思維能力是指學生對于事物的具體推理,判斷,抽象,概括,等等綜合方面的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掌握基礎的數學內容。
(一) 思考條理性的培養
條理性的思考要求學生能夠在做數學題時思路清楚,過程完整,解決問題要能夠有具體的步驟,在小學數學教材中有許多課程的安排,都體現了條理性。例如在小學四年級上冊中有這樣一道題目,小明買了三本書,用了18元,小華買了同樣的五本書,則用了多少錢?這就需要學生能夠站在解決問題的角度去思考,去發現已知條件,從而根據已知條件推論出最終的結果。因為18元可以買三本書,就可以求出一本書的價格。而需要求小華買的五本書的價格,就需要首先求出一本書的價格。小華和小明買的書是同樣的,因此它們的單價也是相同的,自然而然小華買書的價格也就得出來了。
(二) 區別比較能力的培養
區別比較能力,就是能夠找出兩種事物或者幾種事物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通過培養區別比較能力,能夠使學生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得到提升。“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因此,任何的事物之間都是存在著不同點的,同時也是存在著相同點的,這就需要學生能夠認真地觀察,仔細的發現他們的相同與不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教師在講解三視圖時就可以利用相關的知識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教師可以首先給出圖形的俯視圖,讓學生能夠從選項中選出和給出圖形的俯視圖相同的圖形,這就對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學生通過仔細觀察,認真的分析,才能夠得出問題的答案。同時,教師在其中也可以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從而有效地提升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 利用數形結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數字與圖形是密不可分的,利用數形結合的方法能夠將問題進行層層的剖析,從而使得復雜的數學問題簡單化,找到更加快捷簡便的方法來解決數學問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能夠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得學生能夠在腦海中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變為具體的實物模型進行理解,學生通過掌握了這種學習能力,提升自己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數形結合的思想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具有大量的實踐案例。例如,借助圖形來解決一些計算困難的代數問題。在數學中,與幾何相比代數相對來說比較抽象難懂,因此學生在理解時存在一定的困難,利用數形結合的方法,能夠使學生通過對圖形的觀察和推理更好地理解代數問題,通過仔細地觀察和推敲,使得解答過程更加的簡單明了,學生理解起來也就會更加的容易。例如教師在講解到有關路程、速度、時間的相關知識時,由于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師就可以畫出圖形進行知識的講解,能夠有效地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幫助學生培養數學思維能力。
四、 手腦并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讓學生動手操作進行學習也是一種很不錯的教學方法,眾多的科學故事也告訴我們在實踐中容易得出真知,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之中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也要依靠這個教學手段,小學生這個階段的學習和實踐也是分不開的,新教材有著很顯著的特點之一就是直觀教學,更多的圖片信息和思考問題以及人物的設定都是鼓勵小學生發散思維,通過動手操作來獲得知識。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多設計一些有趣的動手操作的活動,讓學生能夠交流起來,將自己腦子里的想法展現出來,利用這種形式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分組教學不失為一個很好的幫助學生手腦并用的方法,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易得的物品就可以作為操作的輔助,例如,在進行教學時把火柴分發給一個小組,一共有二十根火柴,分給五個小伙伴應該怎么分才能讓大家得到的都一樣呢,組內合作大家共同交流想辦法,再給學生適當的引導,讓他們聯系課本知識想一下這個小活動是用到了課本上哪一塊的知識呢,哪個小組又快又準確,回答就能夠給每位成員都得到一個小紅花作為獎勵。
五、 總結
總而言之,在小學中高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能通過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能夠增長數學知識,提升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葉小華.淺談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11).
[2]李金銘.淺析如何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J].新課程(小學),2017(1).
[3]向秀花.淺談課堂教學中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未來英才,2017(9).
作者簡介:
鄭裕民,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浦縣六鰲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