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如今的社會發展了,教師也在不斷地創新教學方法,新課改在不斷深入的過程中明確地提出了要對學生進行綜合全面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為了積極地響應新課改的要求,“六環一線”的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六環一線”的教學模式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且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高中歷史;六環一線;核心素養;策略
一、 前言
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是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充分的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特點,只是一味地教授知識點,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都是處于被動的狀態,因此學習積極性不是很高,如果教師不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那么學生的學習效率將會不斷地下降。但是“六環一線”的教學模式就能夠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能夠充分調動出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二、 “六環一線”課堂教學模式的概述
“六環一線”課堂教育模式簡單地說就是六個教學環節加上一條主要的主導線路所構成的一個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充分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六環一線”的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過教師正確的引導才能讓學生在正確的道路上學習,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六環一線”中的六環主要指的是:檢測預習、依標導學、互動交流、小組展示、質疑探究、達標測試,而一線主要指的是教師的指導性教學要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三、 在高中“六環一線”歷史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的教學策略
(一) “檢測預習”環節,完成課前任務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更加注重對學生進行課堂上的教學,因此忽視了讓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有的教師雖然會布置一些課前預習的任務,但是也是口頭上的,因此沒有辦法很好地檢測到學生的預習情況,很多學生就都不會進行課前預習。教師應該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之前要認真地鉆研教材,然后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出相應的課前預習任務,教師在課前可以將《導學案》預習任務發給學生,然后學生就可以根據任務去預習知識點。在預習的過程中要對不理解的問題進行標注,然后在課堂及時地提出來,這樣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當學生在學習《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回想一些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知識點,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對舊知識點有一個鞏固,還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新知識點。在上課的時候,教師可以隨機抽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對一些表現比較好的學生可以給予一些獎勵。高中歷史教學中,應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尤其是在預習環節,應培養學生學會學習,應通過巧妙設置課前預習任務,讓學生養成樂學善學、勤于思考、信息意識等幾方面素養,才能真正將身心投入歷史的學習中。
(二) “依標導學”環節,明確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
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出現盲目學習的狀態,就是因為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不知道學習重點是什么。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必須要設定明確的教學目標,然后讓每個學生都知道教學目標是什么,這樣學生就會有目的性地學習,在教師正確的引導下學生的學習效率也能夠得到提高。當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應該舉手示意教師,教師就可以對學生進行單獨輔導,因為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都是不同的,不可能為了解決一個學生的問題而耽誤整個教學時間。因此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在不打擾他人學習的情況下解決每個學生的問題。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對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建立模塊教學目標,并通過課程的學習使得學生了解和掌握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并體會唯物史觀的科學性,以及理解不同時空條件下歷史的變遷、延續和發展,深化對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發展趨勢的認識,了解世界歷史發展的多樣性,使得學生養成良好的國家情懷。
(三) “互動交流”環節,開展各種學習活動
為了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開展各種各樣的學習活動,在“六環一線”的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是最為常見的學習方式。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將自己不理解的問題提出來,要進行大膽的質疑,要勇于發言,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教師在分組的時候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分組,保證每個學生的優點都能夠得到發揮。合理開展學習活動,引導學生之間相互交流,例如,對已經整理的史料進行批判、辨析、綜合概述、比較分析等,使得學生不斷形成歷史概念,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深度學習,同時也能夠將這些歷史知識消化,真正成為自身所掌握知識的一部分,不斷強化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
(四) “小組展示”環節,培養學生交流合作能力
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然后在小組內部明確每個人的責任,還要依次選出組長、發言人、記錄者這些角色,當學生經過溝通討論得到問題的答案后,要向全班同學展示自己小組的成果,然后其他小組要做出一些評價,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團結合作的能力。
(五) “質疑探究”環節,激發學生求知欲
一個好的問題能夠將學生迅速地代入到問題情境中,學生的求知欲能夠被很好地激發出來,學生不由自主地就進行探索,從而得到問題的答案。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深入的挖掘教材,將教材中隱含的一些知識點都挖掘出來,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例如,當學生在學習《太平天國運動》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提出為什么太平天國運動會失敗,通過這樣一個問題,學生會以尋找答案的方式進行學習,從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六) “達標測試”環節,了解學生學習情況
測試是最能夠檢驗學生學習情況的方式,因此教師應該精心地設計一些試題,然后在課堂上就讓學生完成測試,這樣能夠最快速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也能夠及時指導自己的不足,然后進行反思。
四、 總結
總而言之,在高中歷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轉變教學方法,充分地利用“六環一線”的教學模式,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郝香梅,白日升.“三塊、兩法、六環、一線”綜合管理法[J].教學與管理,1997(05):13-14.
[2]張翔.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初探[J].高中教學,2016.
[3]鄭愛明.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創新模式[J].中國校外教育,2017.
作者簡介:
羅榮燕,貴州省遵義市,貴州省習水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