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旦旦
【摘要】數學課程在初中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在進行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學生的提問,教師能夠對學生學習情況等重要信息獲取,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部分教師的提問缺乏合理性,導致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下降,也就不喜歡向教師進行提問,從而對初中數學教學的質量產生影響。為了促使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得到提高,教師應該采用相應的方式積極促使學生主動提問的能力得到提高,所以接下來的本文中,筆者主要對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有效途徑進行探究。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學生;主動提問能力;有效途徑
在進行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對課堂提問進行優(yōu)化,不僅是新課標對初中數學提出的要求,也是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所以初中數學教師應該不斷對自身素質進行提升,對教案進行精心設計,以促使學生主動提問能力得到提高,并實現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教學目標[1]。
一、在學生思維渙散時進行提問,促使學生注意力得到集中
初中生的年齡相對較小,多數學生并沒有形成對數學進行主動學習的動機,所以能夠長期專注于數學學習主要的動力來自于外部的激勵,為了促使初中生實現主動的數學學習,教師應該對自身的作用進行充分發(fā)揮,給予學生有效的指導和引導,以促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好奇心得到激發(fā),提高學生主動繼續(xù)您提問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一)引言提問,引起關注
教師對新課進行教學時,導入是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此時多數學生還處于較為松散的狀態(tài),教師應該采用具有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引言進行課程的導入,使學生的注意力能夠向學習方向進行轉移。例如在對于有理數的乘法進行學習時,教師的引言中包含了一個有趣的問題:一張厚度為0.1毫米的紙,經過20次對折之后,紙的厚度較高,還是30層樓的高度較高?這一問題必然會激起學生對紙進行對折20次之后的高度的好奇,也就能夠主動進行提問,基于此,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0.1毫米厚度的紙經過20次對折之后的厚度進行計算,從而吸引學生對新的數學知識的關注。
(二)課中提問,集中思維
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會逐漸出現分散的情況,所以此時教師應該選擇有趣且與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息息相關的教學內容進行講解,吸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注意力和求知欲,也就能夠提高學生主動進行提問的積極性,以促使學生的注意力能夠集中于數學知識,從而促使課堂教學的效果得到改善。
二、在學生思維困惑時進行提問,促使學生數學思維得到啟發(fā)
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初中生經過小學六年的數學學習之后,已經能夠逐漸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進行轉變,但是在該過程中必然還會遇到很多障礙,如果對學習中的障礙處理不當,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就會受到打擊,進而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降低。而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障礙進行有效的、合理的處理,能夠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信心以及積極性。以此為基礎,在進行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采用合理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找到對問題進行處理的關鍵點,引導學生提出自己對數學學習的疑問,促使學生能夠從多個角度對數學問題進行思考,以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從而在對待數學問題的過程中,能夠更加清晰和順利的看清問題的本質,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在對函數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對兩個函數圖像進行繪制,并與學生共同對不同函數圖像之間的差異與相似性進行觀察,之后引導學生對形象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行了解,從而保障學生能夠對函數的知識點進行把握和順利應用[2]。
三、在學生出現問題時進行提問,促使學生對新起點進行探究
在進行實際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多種狀況,而不是向教師在課前預想的完美形態(tài),但是對于學生在數學知識理解方面存在的錯誤,部分教師認為對錯誤的認知和理解進行分析并不能夠促使學生的學習成績得到提高,所以對學生的錯誤經常采取忽略的態(tài)度。但是在事實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錯誤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如果教師能夠積極對學生錯誤的思路進行分析,并將學生錯誤的思路與正確的思路進行對比,便能夠強化學生心中對于函數學習的疑問,進而積極主動向教師進行提問,由此,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自主認識到自身對數學知識理解存在的錯誤,從而能夠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例如在進行二次函數的教學當中,將y=x2圖像進行上移一個單位之后,所得圖像應為y=x2+1,但是部分學生會認為所得的圖像是y=(x+1)2。對于這一情況,教師可以不對學生的錯誤進行直接指出,而是引導學生對圖像進行移動時x的變化情況進行思考,讓學生能夠自主認識到對圖像進行思考的錯誤,從而更加有利于學生對二次函數本質進行認知和理解[3]。
四、在師生之間開展相互提問,促使課堂更加生動
教學過程需要師生雙方共同進行參與,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解決,教師應該適當接受學生的提問,更需要對于學生的提問進行鼓勵。在教學過程中采取互動模式的方式,強化學生的批判意識,提高學生主動提問的能力,讓學生能夠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的對問題進行發(fā)現和提出,并進行分析和解決[4]。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進行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只有對學生主動提問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提高學生進行提問的能力,才能夠促使學生的批判意識得到強化,并真正的對數學知識進行掌握和對數學問題進行解決。
參考文獻:
[1]陳瑋.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有效途徑[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29):268-269.
[2]蔡清石.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有效途徑[J].人文之友,2018,(10):123.
[3]周永強.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有效途徑[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17):257.
[4]滿楊.淺析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有效途徑[J].學周刊,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