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本科漢語言國際教育,為文化、語言的傳播培養出了優秀人才,本文分析我國本科漢語言國際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出現的問題提出合理化政策建議,以促進我國本科漢語言國際教育的健康、穩定發展。
關鍵詞:漢語言國際教育;課程設置;國際漢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09-0013-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9.007
2012年,我國教育部重新修訂《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將原來的對外漢語、中國學以及中國語言文化三個專業合并為漢語言國際教育。這就對該專業的發展提出了挑戰,漢語言國際教育的培養目標是什么、專業方向有哪些、專業課程該如何設置、本科教育應重視哪個方向的培養等一系列問題,專家學者對其進行了深入探討。
一、漢語國際教育課程設置內涵
本文認為漢語國際教育即是對第一語言為非漢語的族群傳授漢語言文化的教育或活動,包括之前提出的對外漢語教學、國際漢語教學、國際漢語教育和漢語國際傳播,以及所涉的漢語國際教育事業、學科、專業等不同提法及豐富的內涵和外延。
課程既指某一課業或教學科目,又指課業和科目教學進程的安排。課程是一切教育活動的核心,也是教育系統得以運行的主要手段。課程建設是對課程進行優化改革的過程,是教育的基礎性工作,直接關系到學生知識的構建、能力的塑造和素質的提高,是確保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
二、漢語國際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專業定位不準確,培養目標不明確
就當前本科院校漢語言國際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可以看出,現在的教育方式、課程設置與教育部規定的漢語言國際教育的人才培養是不相符的。在對學生的教育上缺乏區域性特色,在與國際上其他語言進行接軌時顯現出明顯的劣勢,不利于我國漢語言國際教育的發展。
(二)課程設置不合理,課程特色不鮮明
在本科階段的漢語言國際教育課程中應體現語言類、文學類等課程,此外,還應該有實踐、外語類課程,但是通過走訪調查發現,很多學校在課程設置上過于偏重語言、文化等課程,而忽視了實踐、教學方法等。很多學校即使開設了第二語言等課程,但實際上并沒有發揮第二語言應有的特點與作用,這就不利于該專業學生對于本專業整體知識框架的掌握與構建,同時也不適合當前漢語言國際教育的形式。
(三)理論和實踐脫節,未滿足社會需求
我國本科院校開展漢語言國際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中小學、雙語學校以及國外漢語學校的師資力量,為漢語言的國際教育提供一個穩定的供求、優質的師資力量,更加重視培養將中國文化帶出國門的人才,從而能夠為中國文化、語言的傳播做出貢獻。這些人才在理論知識上非常淵博,但是實踐經驗幾乎為零,本科教育大多還是停留在課上講授的形式,很少有讓學生真正在實踐中學習經驗,領悟課上教師教授內容的真實含義。
三、漢語國際教育本科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對策
(一)突出專業特色,明確目標定位
針對漢語言國際教育出現的專業定位不準確,對于學生的培養目標不明確等問題,筆者認為在課程設置時應著重考慮該學科的新特點,重視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表現,以及實踐活動對學生的教育意義。此外,各地區的中文系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開設不同的輔修課,例如,在東北地區,本科院校的中文系應該考慮開設俄語、日語、韓語等課程。處于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西南地區,就應將川劇、竹編等具有中國特色的歷史知識編入教材。
(二)優化課程設置,厘清課程關系
高校課程設置與教育部規定的人才培養方案、培養目標息息相關,如果專家學者認為高校學生應牢牢掌握漢語言知識,就應該讓學生主修現代漢語、語言學綱要等。課程設置與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緊密相關的,在本科漢語言國際教育課程設置中,應重視與培養目標的高匹配性。高校對學生的培養目標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例如課程設置的先后、所占課時等,所以在課程設置中應充分考慮大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師教學的時長,以及教學的難易程度,合理安排課程。
(三)注重社會需求,遵循市場規律
衡量某一專業課程體系是否合理的標準是該人才能否被社會所需要,由于受客觀與主觀因素的影響,很多國內本科漢語言國際教育學生畢業后真正從事本專業工作的概率是比較低的,而大部分學生選擇考取公務員、教師以及到企業工作,很少一部分學生到國外擔任漢語言教師。從這種就業形勢上可以看出,高校在專業課程設置上應該做適當調整,根據就業方向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教學,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課程。此外,高校應該根據市場需求與規律,探索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漢語言國際教育的人才培養的區別,堅持按照市場需求進行培養,采取國內外聯合培養的措施,逐步構建差異化漢語言國際教育課程體系。
參考文獻:
[1]陳慧.漢語國際教育本科專業中華才藝課程體系研究[J].湖北工業大學學報,2013(6).
[2]左云.來華留學生漢語國際教育(本科)專業課程設置研究[D].海南師范大學,2014.
[責任編輯 薛曉靜]
作者簡介: 唐佳琪(1993.7— ),女,漢族,吉林白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