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集體備課作為備課的其中一種形式,秉承集思廣益、群策群力的理念,在促進教師成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方面發揮了顯著的作用。我校經過教學實踐總結出了三輪集體備課法,本文以一節生物課為例來談談如何落實三輪集體備課。
關鍵詞:集體備課;核心素養;生物
一、 主題背景
目前,核心素養是我國教育領域最受關注的詞匯,也是未來教育改革的關鍵和核心。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學將面臨新挑戰,那么如何在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每一位教師必須面對和思考的問題。
要讓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不流于形式、不止于表象,方法固然有很多,但歸根結底還是要求教師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去。這就有賴于教師加強合作共同研究。集體備課作為備課的其中一種形式,秉承集思廣益、群策群力的理念,在促進教師成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方面發揮了顯著的作用。同時也為這一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有效的途徑。
二、 現實描述
中山中學作為一所新建學校,新老師所占比例大,學校為了加快教師專業化發展,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借鑒集體備課的優缺點,總結出了三輪集體備課法。
第一輪,專家引領指導。由學科組長、備課組長或導師對單元或章節進行指導,提出本單元或本章節的目標、重點、難點、教學基本思路,進行文本解讀,布置并指導教師備課的基本策略。
第二輪,個人教案研討。教師根據指導意見進行備課,形成教案,然后在本輪集體備課中,逐一說課。同伴之間互相研討,提出修訂意見。
第三輪,改稿反饋審訂。教師的雙案經過集體的研討,再一次進行個人修改和完善。由備課組長對修正稿進行終審確認,簽字后方可用于課堂教學。
那么如何以三輪備課法為依托,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呢?下面我以生物教研組集體備課為例來談一談我的看法。
三、 問題探究
在本學期開學初期,我校組織各學科骨干對《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進行了解讀,并結合各學科特點制訂了各學科學生素養培養體系表。
下面以人教版七年級生物《種子的萌發》為例來談談如何進行三輪集體備課。
第一輪,專家引領。
專家引領需要做到:“一目標”“二確定”
“一目標”是指備課組長結合學科素養培養體系表中的一、二和三級指標分析課程標準、教材,確定本節課的具體學生核心素養目標。
“二確定”是指確定本課的重、難點,確定本課的教學思路。
《種子的萌發》一課學生核心素養目標為:
一目標:
1. 生命觀念:認識種子的基本結構,知道胚是新植物幼體。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2. 理性思維:通過觀察種子的結構,培養學生歸納整理等思維能力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3. 科學探究:觀察種子、內容結構和種子的萌發過程,培養科學探究能力。
4. 社會責任:種植種子讓學生精心培育,親歷植物從種子的萌發到生長等過程,培養學生熱愛植物,保護環境的意識。
二確定:
重點:認識種子的基本結構。
難點:種子的萌發過程。
教學思路:
學生自主實驗:首先觀察外部結構,然后解剖種子內部結構,在觀察并了解種子的結構的基礎上才能了解種子的功能,進而理解種子的萌發過程。
第二輪,個人教案研討。
學科組成員在上述目標的引領下,開始獨立備課,學科成員在形成教案前還應做到“五備”“六明確”。“五備”:一備課標,著眼于學生健康、全面、個性發展的核心素養的培養;二備學生,分析學生年齡、興趣、知識背景等,找出學生核心素養的生長點;三備教材和教法;四備教學內容;五備教學媒體手段和板書設計,用于輔助和增強教學效果。“六明確”明確教材內容的基本知識點、基本能力訓練點、重點、難點、核心素養培養的切入點、學生思維拓展結合點。
然后在進行集備,中心發言人進行說課,說教材、學情、核心素養、重難點,說教學內容和環節,同伴之間互相研討,提出修訂意見。
第三輪,改稿反饋審訂。
最后,教師再一次進行個人修改和完善。由備課組長對修正稿進行終審確認,用于課堂教學。三輪集備后定稿的教案如下:
《種子的萌發》
教學目標
生命觀念:認識種子的基本結構,知道胚是新植物幼體。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理性思維:通過觀察種子的結構,培養學生歸納整理等思維能力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科學探究:觀察種子、內容結構和種子的萌發過程,培養科學探究能力。
社會責任:種植種子讓學生精心培育,親歷植物從種子的萌發到生長等過程,培養學生熱愛植物,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種子的基本結構。
教學難點:種子的萌發過程。
教學模式:“雙主互動、情智內化、五步九環一評價”教學模式
教學手段:多媒體、實物展臺
教學環節
第一步:導:
環節一:組織課堂,規范行為
環節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在歌曲《春雨萌萌下》陪襯下播放了“植物種子萌發”的視頻,師述:冬季過后萬物復蘇,大地吐綠,各種植物的種子都開始萌發了,那么你們知道小小的種子里有什么秘密呢?為什么一粒小小的種子能長成一株植物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種子的萌發》。在欣賞音樂的同時觀看視頻,并思考種子長成一株植物的秘密。
第二步:點
環節三:出示目標,學生朗讀,老師略作強調
1. 認識種子的基本結構,知道胚是新植物幼體。
2. 學會描述植物種子萌發的過程。
第三步:學
環節四:提出問題,合作探究
環節五:小組匯報,討論補充
自主探究活動一:觀察不同植物的種子
看一看、摸一摸不同植物的種子,你發現了什么?總結不同植物種子的形態、顏色、大小不同。
自主探究活動二:探究種子的內部結構
①觀察菜豆種子的外形,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②解剖種子并對照教材63頁圖認識種子各部分的結構名稱。
③學生代表利用實物展臺,向其他學生匯報交流。
④教師出示菜豆種子結構圖,引導學生搶答。
自主探究活動三:種子的萌發過程
①觀察萌發2天、4天、6天的菜豆種子,討論種子各部結構的變化,各組學生代表相互交流,分享收獲。
②觀看菜豆種子萌發的視頻,然后把視頻消音,引導學生給視頻配音。
③教師繪畫板圖,學生連線。
第四步:啟
環節六:鞏固應用,內化提升
1. 通過以上探究你認為種子結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
種子結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新植物體幼體。
2. 教師出示玉米結構圖,學生填表對比菜豆、玉米種子結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小組討論、思考、總結、匯報不同植物種子形態的不同,但結構基本相同建立結構功能相統一觀點。
第五步:清
環節七:師生質疑,討論評價
學生反思,提出疑問,小組討論解答,掃清疑問。
環節八:課堂小結,總結收獲
假如你是一粒種子,請你以第一人稱“我”,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的結構和你的萌發過程,注意在描述你突破層層阻力從土壤中萌發時要有感情色彩。學生匯報展示形成知識體系完成情感升華。
環節九:布置作業,出示箴言
種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礫中,有生命力的種子決不會悲觀和嘆氣,因為有了阻力才有磨礪。
在三輪集體備課后,在運用階段,教師應依據學生的現實情況、自身教學風格和個性特征,結合集體備課的意見,開展教學活動。同備課組成員集中聽課評課,進一步完善教學設計。教師要對實際教學進行反思,發現深層次問題,利用集體智慧,共同研討,以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進一步完善教學設計。
四、 反思
在三輪集體備課過程中,我們體會到三輪集體備課是一種較為理想的集體備課模式,有助于教師診斷集體備課中的缺陷,樹立正確的集體備課觀念,督促教師適時調整和改進集體備課行為,從而整體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我們備課組在嚴格的執行三輪備課的過程中受益很多。
但是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集體備課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集備的操作程序不夠規范。雖然我們的集體備課有一套基本章程,但是很多細節還需進一步規范,這樣才能讓我們的集體備課短時高效;二是缺乏與以核心素養引領的集體備課評價機制。部分教師備課時沒有評價標準引領,導致缺乏對核心素養深入研究和學習,課本沒有深入挖掘,集體備課不充分憑借經驗,從主觀臆想出發。基于上述問題我們下一步要進一步研究和完善。
參考文獻:
[1]蔡文藝,周坤亮.以“核心素養”為中心的課程設計[J].遼寧教育,2014(7):87-90.
[2]張偉.例談以“核心素養”培養為目標的生物學教學設計[J].中學生物學,2016,32(4):11-14.
[3]郭學芹.集體備課說課討論會是提高基層黨校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2017.
作者簡介:莊麗偉,廣東省深圳市,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中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