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文練筆是語文教學活動當中重要的教學策略,也是提升學生語文知識水平的重要教學途徑。從語文教學實踐的角度對語文教學當中隨文練筆的重要性進行解讀,并對隨文練筆實施過程當中存在的誤區以及形成這種誤區的原因進行分析與探究,進而針對性地提出了隨文練筆誤區問題的解決方式,并對具體的優化策略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語文教學;隨文練筆;教學優化
一、 語文教學中隨文練筆的重要性
語文教學的實踐過程當中,閱讀環節與寫作環節對于學生的語文能力形成至關重要,隨文練筆不是簡單地將這兩個教學環節進行綜合,而是使學生通過隨文練筆活動的參與而掌握語文知識的實踐性。隨文練筆是語文教學活動當中的實踐部分,與常規的作文寫作或者其他語文教學實踐活動不同的是,隨文練筆具有即時性和自由性的特征,也就是著重強調“隨”與“練”。這種靈活的實踐教學方式,能夠迅速地使學生對于語文基礎知識進行掌握與鞏固,并且極具真獨行地激發并培養學生的語文創造能力。
二、 語文教學中隨文練筆的誤區
(一) 混淆隨文練筆與作文的區別
隨文練筆是語文基礎知識教學活動的輔助性策略,在語文基礎知識教學活動當中發揮輔助性作用。隨文練筆教學作用的實現需要建立在一定的語文知識教學基礎之上,同時也應在應用強度上加以適當地界定,進而使語文知識的實踐性得以呈現并被學生所掌握。作文活動也是語文教學的實踐活動,相對隨文練筆來說具有更大的應用強度。作文活動性質的應用核心在“作”,是一種系統化的語文知識實踐培養,而隨文練筆活動性質的應用核心在于“練”,是一種針對性的語文知識實踐訓練。從教學目標與實踐內容以及實踐活動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
(二) 盲目增加隨文練筆活動次數
語文教學活動與其他學科的純粹知識傳遞相比,有著其自身的獨特性。語文教學不僅需要向學生進行一定程度的必要性語文知識傳授,而且更加注重學生文化含蘊的培養,其本質上屬于非知識素質培養。當學生在語文課堂當中獲得了一定的心靈啟發或者感悟的時候,需要輔以隨文練筆活動使學生能夠即興地將這種感悟進行表達,進而使學生通過實踐的過程迅速將這種啟發、啟迪或者感悟、感想深化到內心深處,進而有效地實現語文教學目的。然而在當前的語文教學的實踐當中存在著盲目增加隨文練筆活動次數的現象。學生在沒有任何“情感”需要表達的時候,就沒有任何創作的驅動力,極容易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這種對于隨文練筆的應用誤區,在語文教學活動當中產生了負面的教學效果。
三、 語文教學中隨文練筆的優化策略
(一) 發揮“隨”的針對性
從教學實效的角度講,隨文練筆在語文教學活動當中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通過隨文練筆活動的展開,使學生迅速而有效地掌握語文教學的精髓——文化知識內涵。隨文練筆的教學作用發揮,首先在于對于“隨”的準確發揮。要在恰當的教學時機“隨”好語文基礎知識內容,使學生已經初步形成的語文知識認知馬上得到實踐的機會,進而實現鞏固與加強的作用。例如在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中第二課《金色的草地》的課堂隨文練筆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文中描寫蒲公英花朵張開與合攏的情景,想象文中第一人稱的愉悅心情與感受,并以第一人稱來寫下自己在此情此景下的心理活動或感想。在這次隨文練筆的過程當中,教師首先應聲情并茂地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境,并著重強調“大自然生命力”等積極性精神元素的概念,進而使學生感同身受地習得到此課文的文化精髓。
(二) 突出“練”的引導性
“練”是隨文練筆活動的行為界定,學生在隨文練筆當中只有秉承“練”的原則才能最大化地實現隨文練筆活動的教學意義。“練”為針對性訓練,例如在《金色的草地》的課堂隨文練筆活動中,學生大可不必長篇大論地論述思想境界相關內容,而是要求學生通過主觀的個人視角,表達個人化的感悟或者《金色的草地》對其產生的啟迪,甚至單純的見解或者感想也可以,但要針對“大自然生命力”這一中心概念界定范圍之內。在這一過程當中,關鍵在于引導學生的真實自我表達,使學生進入主動性認知思維狀態。在隨文練筆過程當中要強調突出“練”,讓學生在一定中心思想的引導下自由地“訓練”自主思維能力、自由地表達個人化的感受。通過隨文練筆活動,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挖掘了自我內在優秀素質并高效率地掌握了語文基礎知識。
(三) 提升“教”的培養性
隨文練筆是作文訓練活動的一種,也是提升學生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但教師不能將隨文練筆的作用局限為對寫作技能的提升,而是應當明確認清隨文練筆對學生文學素養和情感表達的培養作用。在隨文練筆活動的過程中,讓學生能夠打破傳統作文寫作模式的局限,通過隨文練筆活動來激發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從而豐富學生的文學素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自覺地去尋找寫作素材和寫作技巧,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四) 明確“學”的目的性
語文教學并不僅僅是知識的定向傳授,更重要的是對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作用,而隨文練筆活動也不應當局限于教材要求的限制,教師也不應盲目增加隨文練筆活動的次數。教師需要認識到學生的年齡段特點以及心理特點,根據學生情感表達的訴求,從而激發學生寫作的內在驅動力,例如在小學語文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的《桃花心木》教學中,讓學生回想大自然體現的人生哲理,充分調動學生自身的記憶儲備,并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善于發現和表達,從而達到隨文練筆的教學成效。
四、 結語
從經驗主義角度對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隨文練筆的誤區進行探析得出,混淆隨文練筆與作文的區別、刻意增加隨文練筆活動次數是影響隨文練筆發揮教學作用的關鍵問題。針對問題形成的原因,進而提出了發揮“隨”的針對性、突出“練”的引導性、提升“教”的培養性以明確“學”的目的性四個強化隨文練筆教學作用的實施策略,進而有效解決了小學語文教學中隨文練筆教學方法的應用問題。
參考文獻:
[1]任祥鐵.隨文練筆,練出習作中的精彩——論小學語文習作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5(2):14-16.
[2]趙寧.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隨文練筆的實效性和巧妙性[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15(4):27-29.
[3]張麗雅.尋找低年級“隨文練筆”的最佳切入點[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10):32-34.
作者簡介:陳紅,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明溪縣城關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