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婷
摘 要:網絡時代尤其是“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公共圖書館服務創新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共圖書館應該加強數字資源建設,提高圖書館員的職業技能和知識儲備,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展創新服務云平臺,不斷地提升自身的服務水平。
關鍵詞:互聯網+;創新服務;讀者需求
飛速發展的移動互聯網技術使得人們的思維模式、行為方式和生活樣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這樣的背景條件下,圖書館要順應時勢,不斷創新服務技術和服務方法,利用互聯網技術打造信息服務零距離,利用線上和線下雙平臺為讀者提供更貼心服務。公共圖書館作為海量文獻信息資源的重要平臺,為讀者提供查詢檢索服務。公共圖書館應積極的直面互聯網技術帶來的挑戰和機遇,更新服務理念,轉變服務方式,利用移動通信平臺,打造多種服務方式,滿足讀者的不同需求。
1 互聯網時代下圖書館用戶群體的需求與行為變化
當前社會,現代圖書館首先是文獻信息服務中心。因此,用戶需要是圖書館選擇資源的首要標準。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公布了第十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中顯示,2016年我國成年國民各媒介綜合閱讀率為79.9%,較2015年的79.6%略有提升,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68.2%,較2015年的64.0%上升了4.2個百分點,圖書閱讀率為58.8%,較2015年的58.4%上升了0.4個百分點。可以看出當前民眾對于數字化閱讀的模式飛速適應,數字化閱讀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方式,更適合現代快節奏的社會需求,可以想象,互聯網將成為人們隨時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同時,高科技通信技術的涌現,也為圖書館拓展和創新信息服務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當前,在網絡環境下,人們的閱讀方式正在向數字閱讀為主過渡,數字閱讀逐漸改變人們的生活與學習方式,用戶信息行為受大數據信息環境下驅動改變了很大,用戶對文獻信息需求呈現出全方位和綜合化的趨勢,如文字、圖像、音頻、動畫、視頻等多種媒體信息檢索與使用的需求,都使得公共圖書館引進先進技術和數字資源,打造數字圖書館和移動圖書館平臺。圖書館必須根據用戶的漸變需求與社會發展的需要,不斷進行自我調整以適應新的發展需要。就是因為我們不斷地以讀者的需求為導向,不斷地調整和創新,才能推動公共圖書館與時俱進,健康發展。
2 “互聯網+”對公共圖書館的影響
2.1 “互聯網+”促進公共圖書館轉型
圖書館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期的圖書館功能已經從單一的“藏書樓”向面向公眾開放的“公共文化空間”轉變;在轉型期間,圖書館也由完全的政府扶持,向政府、社會共同參與轉變,巨大的變革使許多問題暴露出來:讀者的需求難以滿足,工作人員服務意識淡薄,服務脫離時代要求,圖書館與讀者缺乏溝通,圖書館事業績效水平較低。面對科技的進步,數字媒體對傳統紙媒的沖擊和信息化對傳統圖書館的沖擊,這就要求公共圖書館要緊跟時代潮流,及時引進“互聯網+”思維,不斷創新服務內容和形式,通過微博、微信、官方網站等新技術平臺與讀者進行互動,了解讀者的不同需求,為讀者提供多元化、個性化服務。
2.2 “互聯網+”與信息資源建設共融合
“互聯網+”是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并創造新的生態的過程,已經深入到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互聯網+”條件下,實現多行業領域信息資源的融合,包括圖書館結構化信息資源與非結構化的用戶數據的融合,將非結構化數據包括文本、圖形、音頻、視頻等數字化放入圖書館信息資源平臺;不同類型圖書館與公共文化機構數字資源的融合,公共圖書館提供數據庫平臺,更多讀者可以在圖書館的官網訪問海量數據,下載論文、影音、電子圖書數據,真正做到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圖書館的服務;不同信息生態資源的融合,如紙質資源和電子資源的融合,公共圖書館將紙質書籍和電子資源結合在一起,方便讀者的不同選擇。
3 互聯網時代下公共圖書館服務創新策略
3.1 提供多樣化服務
3.1.1 提供自助檢索服務、自助借閱服務
公眾進入圖書館面對巨大的圖書館藏都是無從下手的,如何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書籍是非常重要的。公共圖書館引進RFID電子標簽和自助檢索機、自助借閱機等先進設備方便讀者查詢、借閱。讀者走進圖書館,只需要在檢索機上輸入書籍名稱或者關鍵字,就能立即顯示出該書的館藏地點、索書號、借閱狀態等。通過自助檢索,可以快速準確向用戶提供他們所需要的文獻信息資源,節省讀者查找文獻信息的時間和精力。
3.1.2 提供移動終端自助服務
讀者利用移動終端登錄圖書館的移動服務平臺,隨時隨地、輕松自由地完成許多以往必須親自到圖書館才能實現的服務。湖北省圖書館通過支付寶城市服務、微信公眾號還有官方網站的平臺提供線上服務,讀者不僅可以方便自由地實現讀者賬戶注冊、館藏查詢、圖書續借、咨詢問答等服務,還可以通過線上報名參加圖書館舉行的各種活動。公共圖書館還將進一步完善移動平臺功能,針對讀者當前的支付習慣,提供微信和支付寶的支付渠道解決讀者沒有帶現金的困難,實現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圖書館讀者身份認證及消費支付,通過手機賬戶支付賠書費、辦卡費、無損費等費用,可以節省繳費者的排隊時間、減少了收費方的工作量,極大地簡化了繳費手續,避免因費用問題而產生的不便。
3.1.3 提供破損書籍修復服務
圖書因長期流通,不可避免會出現破損現象,越是熱門書籍流通率和破損率越高,但是有的書籍僅僅是書皮脫落,書標損壞,如果僅僅因為如此就進行剔除處理未免太浪費,所以進行圖書破損修復工作至關重要。以湖北省圖書館少兒書刊部破損書修復服務為例,2017年全年就已修補4000余冊圖書,服務臺各相關人員分責任到片區對破損圖書尤其是高流通率破損書及時進行修補。前期只是對破損書標進行替換,后期配置專門圖書裝訂機對散架圖書進行裝訂,經工作人員修復過的破損圖書,面貌煥然一新.如同剛出版的新書一般。更為重要的是,“破損書修復服務”有效延長了圖書的流通周期,提高了館藏資源的利用率,從另一側面確保了“服務創新”活動的有效開展。
3.2 優化館藏資源,完善信息資源建設
一方面繼續擴大實體文獻資源的積累,同時建設豐富的數字資源,實現兩者的協調互補。對于大多數公共圖書館來說,實體文獻資源建設是圖書館資源建設的重要內容。我們可以采用館內采購為主,讀者決策采購為輔的采購模式,我們通過對讀者借閱書籍的次數和偏好進行書籍采買,體現圖書館文獻建設的實用性原則和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的理念,使讀者成為館藏建設的一個決策者,這也是對傳統圖書館采訪方式的有效補充。
另一方面完善移動搜索服務,建立全方位的學術資源一站式移動搜索引擎,為讀者提供整合后的覆蓋館藏內外的中外文圖書、期刊、報紙、學位論文、會議論文、標準、專利等各類文獻資源的一站式信息搜索和資源導航服務,讀者可以在移動互聯網中隨時隨地查詢、檢索所需的信息資源。
最后引進電子圖書、期刊等數字資源,加快紙質文獻的數字化,建設豐富的數字資源。更新計算機、服務器、網絡等基礎設施,設立電子閱覽室。
3.3 創新“互聯網+”活動形式,打造品牌活動
網絡環境下,圖書館的服務沒有地域、時間的限制,只有具有特色的讀者活動才能吸引廣大的讀者。網絡環境下,直觀豐富的圖片展覽以及通過AR技術進行的立體動態演示,讓書籍里的文字活起來,更加容易吸引廣大讀者的興趣。公共圖書館通過網絡的方式發布活動信息和報名鏈接,讓廣大讀者在通過線上了解線下參與的方式參加圖書館舉辦的各種活動,寓教于樂,感受知識的力量。
湖北省圖書館積極打造“少兒童之趣”精品少兒活動、“長江講壇”特色講壇活動、“長江讀書節”讀者線上線下交流互動活動等精品活動,提供專門開展活動的場地,安排好各個活動的時間與順序并開展宣傳,通過圖書館官網、微信公眾號和QQ 群等社交網絡宣傳活動的時間、內容、地點、報名人數等,方便讀者參加活動。
3.4 提升館員職業技能
美國圖書館學者謝拉認為:“圖書館員作為知識的管理者,不可缺少的是關于知識的知識”。在當前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的形式下,我們的圖書館員也要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讀者。
首先,對于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圖書館員自身必須進行有效的管理,了解館藏資源的分類信息,向用戶提供準確高質量的信息。其次,利用信息共享平臺,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QQ等平臺發布圖書館最新的活動消息,實時為讀者進行檢索服務、參考咨詢服務、活動報名服務,讓讀者足不出戶就能感受到圖書館的服務。第三,服務臺工作人員針對每個月圖書館來館人數、借閱數據、借閱需求的數據分析,了解讀者的偏好和需求,選購讀者需要的書籍、開展讀者喜愛的活動等等。最后,要成為信息資源知識的吸收者,圖書館定期開展培訓活動,加強館員的知識,提升館員的業務水平。
4 結語
為讀者提供便捷高效高水平的服務是圖書館始終追求的宗旨,隨著信息網絡的發展,對公共圖書館的創新服務提供了新的時代要求,公共圖書館將依托“互聯網+”的方式給更多的讀者傳遞服務,通過藏書資源信息化、檢索方式智能化、參考咨詢人性化、閱讀活動人文化這些高標準打造高品質的文化閱讀空間,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升級版要求,讓更多的人選擇圖書館。
參考文獻
[1]馮國權.互聯網思維下圖書館服務變革探討[J].圖書情報工作,2015,02:25-30+16.
[2]代驪.復合型圖書館是信息化社會圖書館的發展趨勢[J].中國電子商務,2010(7).
[3]閻志華.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圖書館信息服務創新[J].中國科技信息,2015(8):149-150.
[4]劉軍軍.從用戶需求看圖書館云平臺建設[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28(10):162-164.
[5]謝凡.用戶需求是圖書館發展的動力[J].現代醫院,2016,16(7):1082-1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