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華云
摘 要:語文這門學科不僅蘊含著豐富的文化知識,更承載著我國的傳統文化,帶有極強的人文性特點。基于語文的學科特點,新課程標準中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促進學生“知識、技能、情感和價值觀”發展的目標,語文教學的人文教育作用再一次被關注。無疑,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需要將滲透思想道德教育作為核心任務,積極落實。本文也將圍繞這一點展開有關方法的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思想道德教育
語文教材中大量蘊含著積極思想、文化、內涵的文章,為教師開展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優秀的素材,這也是語文教學中實施德育教育的優勢之一。為了將我國的思想、文化、道德等傳統繼續發揚,教師必須采取更完善的教學手段,將語文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作用綜合體現,促進學生們的健康發展,為培養全面發展型人才做好儲備工作。下面將提出幾點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議。
一、利用導入,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
多讀優秀的文章,能夠對學生的情感起到積極的熏陶作用,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吸收的優秀內容將會對他們的思想、品格發展產生根深蒂固的影響,并且會長期的伴隨他們。對于新課的學習,學生難免會在開始時存有一種抵觸感和陌生感,教師恰如其分的導入,率先調動他們的情感,既能夠解決這一問題,也能夠有效達成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標。筆者在教學《黃河頌》時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都知道我們的母親河——黃河,她洶涌澎湃,氣勢雄偉,你們聽過黃河的歌曲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首非常有氣勢的歌曲,聽一聽它講述的是我們祖國的大好河山的哪一部分?同學們閉目傾聽,之后告訴老師你所想象的畫面,看一下誰描述得更完整。”這樣的設計正是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同時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引導學生主動閱讀理解內容,了解祖國大好河山的壯觀,自會對中國的壯麗山河、豐富物產、光輝歷史等生出一種熱愛之情。
二、抓住詞句,培養學生的愛國思想
作者在創作文章時將自己的情感滲透到了每一詞、一句中,我們在賞析文章時,也要從這些字詞句的分析入手,深入感知作者在創作時的情感歷程,產生共鳴。因而在教學中,教師不光要突出文章的主旨、思想,還要帶領學生深入到每一字一句中,將文章傳遞的價值觀挖掘出來,進而起到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因而,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就要從課文的字、詞、句入手,啟發學生為什么作者不用其他詞語而用這個詞語,為什么在句子中用了這種修辭手法,讓學生在品讀的過程中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有血有肉,從而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比如,在教授《圓明園的毀滅》中的“他們把園里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重點體會一下對這句話中那幾個詞語印象深刻,學生肯定會找到“凡是”“統統”“拿不動的”“掠走”“實在”“任意”等詞語。通過分析這些詞語的意思,可以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凡是”“統統”說明他們已經把圓明園洗劫一空。“任意”則寫出了他們的瘋狂、野蠻。這句話不僅寫出了英法聯軍不但把圓明園洗劫一空,而且進行了破壞,生動地表現了英法聯軍的貪婪瘋狂、野蠻,不但激起了學生的強烈憤慨,同時使學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強化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三、分析故事,培養學生做人的道德準則
小學語文教材中收錄的文章都考慮到了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成長需求,蘊含著一些人生哲理和做人的基本原則。在豐富的故事內容中,教師要找到與學生們實際生活相貼合的點,讓他們在讀文的同時聯想到自身,從中得到真正的收獲。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誠信教育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誠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準則,教育孩子從小立志,成為講誠信、講道德的人。在誠實教育方面,培養學生以誠待人,嚴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作業考試求真務實,不抄襲、不作弊。守信教育方面,培養學生守時、守信,有責任心,承諾的事一定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遇到失誤,勇于承擔責任,知錯就改。
四、樹立榜樣,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從小培養未成年人具有科學精神,有著重要的意義。這是因為只有從小提倡科學精神,才能使兒童養成獨立思考、勇于創造的習慣,形成敢于探索、敢干質疑的精神,科學對待身邊事物的精神。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文章列舉了許多科學數據,說明黃河從過去走到了現在,還將繼續走下去,黃河變好的夢想,在你們這一代一定能成為現實。《只有一個地球》通過講述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告訴學生在全球,人類隨意毀壞自然資源,不顧后果的濫用化學品,臭氧層遭受破壞,溫室效應使地球溫度上升,冰川融化使得海面上升,這一切已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這些觸目驚心的事實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把環保意識滲透到教學中去,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五、結語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但體現了語文的工具性,同時也體現了語文的人文性;不但體現了德育的重要性,而且有利于推動智育更好地進行;不但能夠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而且有利于學生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這樣才能把教書與育人結合起來,把德育與智育結合起來,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司占波.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思想道德教育[J].新校園(中旬),2016(2):13-14.
[2]王軍.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J].考試周刊,2013(3):40-40.
[3]姜立宏.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思想品德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3(14):13-13.
[4]呼格吉樂.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卷宗,2014(7):15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