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平
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生本教育”在我校落地、生根、發芽。面對新形勢下的課改春風,小學作文教學勢必成為了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小學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作文就是讓學生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有真切感受的,用文字表達出來。它是學生認識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的體現,是學生語文程度的重要客觀標志。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小學作文的具體要求:能寫簡短的記敘文和常用的應用文,做到思想健康,中心明確,內容具體,條理清楚,語句通順,書寫公整。注意不寫錯別字,會用常用的標點符號,培養學生用詞造句,布局謀篇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小學作文教學的任務即是培養學生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即說話訓練;運用文字培養表達,即作文訓練。前一種是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后一種是書面表達能力的訓練。所以小學作文教學包括說話訓練和作文訓練。
針對這一具體要求,我認為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就必須正確運用模仿和創造兩種基本手段,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學生的作文能力,循序漸進,運用方法,不斷提高。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個體的學習一般總是由模仿學習逐漸過渡到創造性學習的,無論模仿還是創造,都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模仿對于兒童正如創造對于成人那樣同等重要。作文是一種綜合的智力技能,既離不開模仿,也離不開創造。茅盾認為:“文章寫好以后,如果覺得跟名著相比有點模仿的樣子,那也不要緊,人生在世,第一樁事就是模仿,嬰兒若不模仿大人,就不會說話。”宋朝朱熹也說過:“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蓋學之既久,自然純熟。”
事實證明,必要的模仿符合兒童寫作的心理規律也符合作文教學的規律,對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有極大的幫助。
一、首先要注重說話的起始訓練
在低年級的作文教學中,由于初入學兒童的自身特點所決定,應當從提高兒童的口頭表達能力開始。
進行說話訓練,可以單獨開設說話課,通過觀察事物、看圖說話、口述見聞等方式進行,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說話課的內容,第一是要使學生有話可說,有趣想說;其次是能夠啟發學生的思維展開聯想,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低年級說話課尤其要之一內容豐富而具體。
還應該做到一點是不能把說和寫的訓練截然分開,應及早地結合起來,先說后寫,從說到寫,交錯進行。并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將模仿和創造兩種手段有效地結合起來,以仿寫作文寫作訓練的過渡形式,實現從仿寫到自創的過程,進而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二、其次要從說話向成篇作文的過渡
中年級的作文訓練,是由看圖說話向獨立成篇的作文過渡的階段。它既是低年級看圖寫話的延續,又是高年級作文訓練的準備。在作文教學中要注意把握住這個特點:中年級作文教學,要繼續重視詞語和句子的訓練,并在此基礎上著重進行段的訓練,做到段落分明,條理清楚。
為了達到這個要求。第一要加強基本功訓練,進行創造性的模仿,以加強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第二要加強分段,概括段落大意的訓練這是作文教學的重要訓練項目。第三要進行言之有序的訓練,寫幾段話,先講什么,再講什么,要有調理,要安排好素材的前后關系。例如從事物的方位看,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由遠及近還是由近及遠;從外到內還是從內到外,從整體到部分還是從部分到整體,要有恰當的觀察順序,把觀察分析的條理性和語言文字表達的條理性結合起來,才能逐步做到段落分明、條理清楚。
三、最后要向高質量的作文邁進
高年級的作文教學是低、中年級作文教學的發展,到了高年級,老師要盡量避免學生的套作和仿作,一定要強調文章表達的是自己的思想,這不僅是訓練作文的必要,也是發展個性,培養創造性人才的必要。要使學生從心里感受到,作文是人的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的表現,作文要來源于生活,作文要在遣詞造句,謀局布篇上多動心思,最根本的還是要訓練思想和培養感情。訓練思想要著重于平時多觀察、多閱讀、多積累。思想和情感要在具體的內容上表現出來在字里行間透露自己的情感,有序的表達。作為教師,要善于發現心思的這種求知的欲望,只要有一點點滴的可取之處,也應及時跨贊。為了培養具有開拓性創造性的人才,必須加強作文的“寫實”訓練。
我個人認為,還應該采用如下的方法。
1.要在閱讀實踐中教會學生作文。閱讀是學生作文的積累、感悟、體驗、遷移、模仿,因此不可忽視閱讀的實踐過程,要讓學生邊閱讀邊領悟,滲透作文方法的指導,做到讀中學,讀寫結合。如在教學中多用仿寫段落,續寫文章,概括縮寫等。
2.在生活體驗中教會學生作文。作文即生活,生活即作文,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寫照。因此,作文教學生活化,回歸自然,回歸主體,學生能把生活中的現實用語言表達出來即是作文。先做事,后寫文,才是作文教學的上策。
3.在游戲活動中教會學生作文。兒童生來好奇,我們要順應兒童的心里特征,構建作文過程。游戲活動是他們的樂園,游戲使他們情緒高昂,感受深刻,在游戲中共享樂趣,這同樣是作文之道。
4.在觀察想象中教會學生作文。不會觀察、不會想象,是學生作文的障礙。教師在平日教學中須引導學生善于觀察,學會觀察事物的方法,發揮自己的想象,不局限平常的思維,做到觀察與想象的統一,才會讓自己的文章變得生動形象。
5.在社會交往中教會學生作文。社會是一個大課堂,人與人的交往,使學生對現實生活及價值的認識會不斷發生變化,讓學生把社會體驗表達出來,使學生走向了與做人相結合的道路。社會交往是情感的交流、是做事態度的交往、是價值去向的交往,這是作文人性化的一個表現。
總之,在當前的課改中,只有把模仿和創造辯證統一起來,把豐富學生生活和加強作文方法的訓練有機地結為一體,才能有效地提升小學作文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