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梁
摘 要:隨著我國新課改深入發展,教育方法及教學思想得以創變,引導教師立足教學實況,關注學生學習狀態,以此為由調整教學體系,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繼而實現師生高效交互目標,在有效完成育人任務同時,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教育目的,凸顯師生互動重要性。本文通過研究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實踐方略,以期為提高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質量提供依據。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師生互動;實踐方略
高中信息技術教程不僅涉及理論知識,還有許多需要學生動手實踐的教學內容,教育任務較重,需要師生構建和諧、高效交互關系,一旦師生之間交互鏈條斷裂,將無法保障教育實踐活動有效性,“教”與“學”步調不統一,師生攜手打造優質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愿景淪為空談。基于此,教師若想有效提高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質量,需掌握師生和諧互動方法,以師生互動為紐帶傳遞知識,確保營建教學相長教育氛圍,繼而為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奠定基礎。
一、以人為本進行師生互動
自“以人為本”教育理念推行以來,教師逐漸意識到將學生視為課堂教學主體的重要性,只有教師的精力放在學生身上,才能看清學生在求學之路上的學習狀態,給予學生有效幫助,以此為由調整教學方略,確保教學方法、育人思想均能被學生所接受,繼而削減教學阻力,使師生得以開展良性互動,創設“教學回路”,避免教師教學行為呈單項輸出狀態,為更好落實教學目標奠定基礎。基于此,高中信息技術教師需秉持以人為本教育理念,時刻關注學生,分析并抓住學生信息技術學習需求,立足學生信息技術學習實況,整合教育資源,優化信息技術教學體系,實現師生交互目標。
例如,教師在進行“Excel的基本操作”教學時,可以在課堂教學開始前,讓學生在計算機上自主繪制表格,并進行單元格拆分、刪減、增加、邊框底紋設計等簡單的操作,用以明晰學生相關知識掌握程度,為教師合理開展教學活動奠定基礎,避免教師在學生已經掌握的問題上浪費教學時間,消磨學生學習興趣,在學生學習專注度最高的時候,講解較為重要且較難的知識,達到師生高效交互目的。
二、以問題為載體進行師生互動
問題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鑰匙,是學生思維的閃光點,是師生互動的載體,為此高中信息技術教師需鼓勵學生設問,允許學生發出質疑,只有學生產生質疑,才說明相關知識在學生腦中留下了思考的痕跡,教師可以通過講解,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計算機知識,在師生有效互動同時,培養學生思考、分析、口語表達等核心素養,凸顯師生互動價值。
例如,教師在進行“防治計算機病毒與保護軟件著作權”教學時,可以在課堂教學開始前,率先詢問學生對“病毒”、“著作權”的理解,鼓勵學生自主討論,點燃學生學習熱情,隨即啟動合作學習小組,營建生生互動教育氛圍,隨后提問“計算機病毒來源渠道有哪些?”、“計算機病毒有哪些特點”、“怎樣防治計算機病毒?”、“你對計算機病毒防治有哪些創新想法?”、“你都學習到了哪些軟件著作權保護條例?”等,教師通過提問與學生展開互動,同時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也是梳理學生合作學習脈絡,夯實計算機知識的過程,繼而有效提高信息技術教學質量,突出師生互動的教學實踐優勢。
三、以教學案例為基礎進行師生互動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入教學案例,可以確保師生處于同一教學情境,“教”與“學”步調一致,使師生得以高效互動,為此高中信息技術教師需以教學案例為基礎進行師生互動,為有效落實教學目標奠定基礎,例如教師在進行“制作多媒體作品”教學時,可以先在課堂教學開始前,為學生展示一些多媒體作品,基于當前信息化教學已屬常態,學生對多媒體作品并不陌生,為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并能參與到案例分析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唐嫣、羅晉婚禮娛樂新聞資訊整合在一起制作成多媒體作品,還可圍繞學生的其他興趣點,如王者榮耀英雄使用技巧,時下熱門電影等,設計豐富多樣且極具趣味性的多媒體作品,引導學生分析、討論相關作品,學生在被多媒體作品內容所吸引同時,亦會被多媒體作品表現形式所吸引,繼而詢問教師怎樣可以將音頻、視頻等元素加入到多媒體作品中,至此師生高效互動關系得以建立,教師可順延學生思維進行教學實踐,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同時教師需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自主練習,在動手實踐過程中給予學生針對性幫助,在實現師生互動目標同時,助力學生樹立學習信心,提高其信息技術學習效率。
四、以教學情感為紐帶進行師生互動
良好的情感關系是師生有效互動的前提,若學生無法從情感上接受教師,將無法接受其教學思想及教育方法,使師生之間逐漸產生隔膜,為此教師需以教學情感為紐帶進行師生互動,例如教師在學生遇到學習困難時,可以用幽默、輕松、鼓勵的口吻安慰學生,化解其學習壓力,在學生完成自主學習任務后,教師應給予學生表揚,通過輕拍學生肩膀、豎大拇指、點頭等動作,傳遞教師對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注與支持,繼而達到師生互動目的,這就需要教師不斷提高個人修養,提升個人魅力,用語言、動作、思想、精神等一切教程以外的客觀因素感染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相關知識前率先認可教師,對其產生信賴,繼而接受教師的育人理念及教學方法,削減教師教學實踐阻力,在師生有效互動同時,達到提高信息技術教學質量的目的。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質量若想得以有效提高,教師需明晰師生互動重要性,將學生視為師生互動主體,圍繞學生學習訴求展開教學實踐,以問題、教學案例、情感為載體進行師生互動,營建良好的教學氛圍,繼而有效落實信息技術教學目標,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楊長富.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實踐研究[J].考試周刊,2017(84):119-120.
[2]廖勇書.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實踐研究[J].考試周刊,2018(68):119.
[3]何燕.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實踐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7(z1):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