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朵
摘 要:建筑工程行業(yè)在國民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中占據(jù)著關鍵性的位置,在出現(xiàn)裂縫、沉降等現(xiàn)象的時候,會造成混凝土的開裂,最終影響建筑工程的質量。此時,可以采用后澆帶施工技術,提高建筑工程的質量,延長建筑的使用壽命,實現(xiàn)良好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本文對后澆帶施工技術的特點、原理等進行了分析,并重點探討了后澆帶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實踐應用,以期為實際的施工工作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后澆帶;施工技術;建筑工程;應用研究
在建筑工程中,為了將鋼筋混凝土收縮變形和溫度應力的問題處理好,通常會進行變形縫的設置,然而設置變形縫就會造成出現(xiàn)雙梁、雙柱。雙墻等問題,這些問題對建筑物的外觀和平面布局造成影響,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以工程需要為依據(jù),進行澆筑混凝土,并使其密實成連續(xù)整體的結構體,這就是本文所要論述的后澆帶。在建筑工程中應用后澆帶施工技術,不僅使得大體積混凝土澆筑中的施工問題得到解決,還使得高低結構的沉降變形協(xié)調問題也得到較好的解決。然而,在建筑工程中對于后澆帶的設計與施工的實際應用中還存在著部分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討其設計中的受力分析和溫差問題。只有高度重視后澆帶和溫差問題。只有高度重視后澆帶的設計與施工的工程技術,這樣后澆帶才能滿足建筑工程的設計意圖,才能發(fā)揮其最大的優(yōu)勢。
1 后澆帶的概況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為避免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結構因自身收縮不均、沉降不均等情況出現(xiàn)的有害裂縫,需遵循設計規(guī)定,將臨時施工縫設置于基礎底板、墻、梁等相關位置,這種臨時施工縫就被稱為后澆帶。以結構進行分類,后澆帶可分為多個部分。通過構件內部收縮,在一定時間內對后澆帶混凝土進行澆搗,以此把結構進行整體連接。澆筑后澆帶混凝土時,要求其氣溫符合施工規(guī)定,一般較低。其選取的混凝土通常為澆筑水泥或將微量鋁粉摻加到水泥內,其強度等級需高于構件強度,避免裂縫出現(xiàn)于新老混凝土間,后澆帶設置位置,必須對模板措施等消耗因素進行充分考慮。
2 后澆帶的作用
后澆帶能夠克服因溫度差引起的構建收縮,對于各種已經(jīng)建成的混凝土結構,如果是在溫度較低的季節(jié)施工建造的,那么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一旦溫度升高,混凝土結構的內部就會產(chǎn)生溫度的應力,對構建形成向外的擠壓力量。一旦超過限度,混凝土構建中就會出現(xiàn)裂縫。在混凝土結構建成之前對溫度應力的考慮能夠事先進行裂縫的預留,再在一定的時間(混凝土內部硬結收縮完畢后)進行后澆帶的澆筑,就可以做到保護構建整體性的作用。
后澆帶的設置能夠解決因基礎設計和裙房結構組成整體的問題。高層建筑和裙房的結構和基礎雖然在設計時是一個整體,但是考慮到建筑隊地基的重力影響引起的沉降,必須設置后澆帶。用后澆帶將這兩個部分分開,通過沉降量計算后澆帶的澆筑時間。后澆帶的設計之前要對整個裙房結構和基礎的強度進行核對和計算,對由于連接成為整體后的結構體的后期沉降引發(fā)的內部應力進行計算。一般的施工順序是先對建筑的主樓施工,再進行裙房的施工,最后進行后澆帶的澆筑。
3 后澆帶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實踐應用
3.1 后澆帶模板施工
根據(jù)設計圖紙的要求,將后澆帶設置在設計的位置,并通過用支撐牢固的模板支護對后澆帶進行有效保護。后澆帶兩邊的模板在一定范圍內不能進行拆除。將防水預埋施工工作在外墻后澆帶豎向位置做好,對模板進行施工時可用運用捆綁鉛絲網(wǎng)的方式進行,將鐵件埋設在墻體的外側,在完成外側墻的混凝土施工以后,還需要在外墻焊接60mm左右的預制板,在墻體內側進行鋼管支護。外墻在完成防水施工和回填土施工后實施澆筑后澆帶的混凝土,或者將外墻的厚度與強度進行加強,從而實現(xiàn)有效的防水。在進行后澆帶地板施工過程中,臨時增加大于地板厚度的磚墻,將砂漿設置在后澆帶兩邊0.5m位置,從而實現(xiàn)磚墻的防水措施。
3.2 施工縫處理
在建筑工程中,要及時處理超長后澆帶施工過程中出現(xiàn)的施工縫,同時在處理時確保不會損傷周圍的建筑。在處理施工縫的過程中,首先要及時清理施工縫處多余的木方,為了順利完成清理工作,可使用鐵鉆子來進行處理;隨后需要及時改良施工縫,改良其為垂直縫;最后需要在超長后澆帶中進行澆筑砼施工,但在澆筑施工前,需要清理干凈施工縫。首先需要對底模進行清理,該位置的清理工作非常重要,所以要保證沒有任何水泥漿粘附在上面,接著需要處理鑿毛。在完成清理工作以前,還要通過塞水的方式濕潤施工縫,從而確保更好的處理施工縫。
3.3 混凝土澆筑施工
應該嚴格的按照相關的施工方案以及施工規(guī)范,控制混凝土澆筑的厚度,禁止出現(xiàn)混凝土澆筑厚度超標的問題,如果混凝土澆筑厚度過大,會導致鋼絲網(wǎng)模板出現(xiàn)側壓力增大的問題,導致鋼絲網(wǎng)模板出現(xiàn)外凸,影響建筑物的設計尺寸以及局部的實際尺寸。在進行鋼絲網(wǎng)模板的澆筑以及振搗施工時,應該采用分層澆筑的方式進行,嚴格的控制鋼絲網(wǎng)模板與振搗器之間的距離,避免在振搗的過程中出現(xiàn)水泥漿流失的問題。在混凝土施工的過程中,為了保證整體施工質量,必須保證混凝土澆筑的密實度,尤其是在進行垂直縫的澆筑施工過程中,應該盡可能的采用鋼釬進行振搗,并且在施工時應該確認混凝土達到初凝狀態(tài)的時間,然后將表面的碎片、浮漿等清理干凈,檢驗混凝土初凝狀態(tài)的做法為用手指按壓,如果表面不存在指紋,則表明達到初凝狀態(tài),然后進行清洗,露出混凝土骨料,以此保證混凝土施工質量;對于木模板的垂直施工縫,應該采用高壓水進行沖洗,如果在工程施工中有具體的工程監(jiān)管以及施工條件的要求,應該對混凝土的表面進行處理,對于存在孔洞、蜂窩的施工縫,應該及時的采取措施劑型修補,以此保證混凝土澆筑的質量。
3.4 后澆帶澆筑時間和溫度的控制
在澆筑后澆帶過程中,因類型的不同,它的時間長短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后澆收縮帶的澆筑時間通常為2個月左右;而后澆沉降帶,則需要綜合分析其施工工序和成本等,對提前對施工的具體情況進行全面考慮;對于后澆溫度帶,它的時間大約為60d左右的時候能夠開始進行澆筑作業(yè)。與此同時,天氣、材料等因素也會限制后澆帶的澆筑時間,在圖紙上需要詳細的標明提前或者延后情況。在澆筑過程中,想要盡可能避免新舊混凝土裂縫現(xiàn)象出現(xiàn),就需要準確的把握澆筑溫度,通過長期實踐研究得出,100℃的溫度為后澆帶澆筑最適宜的溫度。在完成后澆帶澆筑施工兩天以后,選取合適的時間進行處理,防止裂縫出現(xiàn)在新舊混凝土上。
3.5 后澆帶的控制要點及配筋設置
為了有效提高后澆帶的澆筑質量,在開始澆筑前需要對后澆帶內存有的污水、雜質等進行徹底的清除,另外,需要用水不斷濕潤后澆帶的表面。為了避免污染物腐蝕后澆帶內的外露鋼筋,要在完成清理工作以后,對其進行密封。在后澆帶設置過程中,可能需要切割連接建筑結構的鋼筋,想要使結構質量得到保障,強化各結構之間的聯(lián)系是基礎保障,因此在切割鋼筋過程中需要停止一些操作。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建筑工程中利用后澆帶施工技術的過程中,需要對這項技術的特點和原理進行詳細分析,在把握沉降差異、溫度收縮、不規(guī)則裂縫的基礎上,使混凝土施工技術能夠得到有效保障。在具體施工的時候,需要按照規(guī)定的流程,對各個步驟和整個過程進行控制,保證后澆帶施工的質量,促進建筑行業(yè)的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高彥琴.后澆帶施工技術在房建施工過程中的應用[J].建材與裝飾,2016(46).
[2]趙巖.分析后澆帶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運用[J].四川水泥,2015(06).
[3]鄭瑞躍.淺談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技術質量控制[J].江西建材,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