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圓
摘 要:新媒體藝術是具有新時代代表性的一種藝術形式。新媒體藝術的發展建立在符合大眾審美的前提條件下,與藝術美學的本質相結合,承載著中國文化藝術的表現性主流意識思想,將新媒體藝術逐步打造成適應時代特色的文化藝術,以盡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本文在研究中以新媒體藝術設計為核心,分析新媒體藝術設計的主要形式,明確新媒體藝術設計的審美變革,提出其審美要求策略,提高新媒體藝術設計水平,并為相關研究人員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幫助。
關鍵詞:新媒體;藝術設計;審美要求;審美變革
在計算機電子技術與遠程通訊技術的應用發展下,推動移動網絡與網絡技術的不斷更新和優化,使得新媒體技術逐漸應用到藝術設計中,二者相互融合,提高了現代藝術設計對新媒體技術的依賴性,實現新媒體技術和現代藝術的高度結合,促進藝術設計的多樣化發展。對此,在現代化視角下,當代藝術設計人員要始終秉持著對新生事物的重視,合理利用新媒體技術工具,融入到藝術設計中,深入分析新媒體藝術設計的審美特點和審美要求,促進新媒體技術和藝術設計的融合,進而提高新媒體藝術設計水平,促進藝術設計發展。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探究新媒體藝術設計的審美要求策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1 新媒體藝術的主要形式
藝術具備多重個性,在各個時代或是文化背景下,會展現出各種形態以滿足其功能與需要,而當代藝術成就除了融入藝術家的獨具匠心,也和新媒體多樣化形態不可分割。
1)視頻藝術。視頻藝術是通過動畫、合成視頻、音頻數據等制作形成,并在各類攝影裝置中廣泛使用。根據麥克盧漢的“媒介即資訊”理論,電視帶來的影像文化時代,讓觀影者體會到被資訊包圍的接觸感。由此可以看出,視頻藝術屬于一種凸顯個人情感與思想的藝術形式,沒有商業利益目的,通過錄像技術打破原有時空與時間的束縛,弱化人的時間感、距離感,而藝術家視頻重組、快進和剪輯等處理,擴展藝術表現領域。
2)網絡藝術。網絡技術可以實現各類媒介的整合,形成聲音、文字、視頻和圖片等綜合媒體特性,具備實時互動與全球化優勢,打破單一媒介的局現象,造就綜合媒體效應。例如,奧里亞·利亞利娜的網絡藝術經典作品《如果你想讓我為你清潔屏幕》中,利用網絡技術,形成巨大的網頁,功能區較為明顯,“如果你想讓我為你清潔屏幕,請上下移動鼠標”。
3)全息攝影。全息攝影依托于光的干涉特性,把光波振幅和相位數據同步在感光底片上,通過重建的方式,形成和原物體相同的立體影像。這種攝影形式使得物體光和參考光同時在底片上交會和干涉,通過底片曝光顯影和定影后,形成全息影響,記錄被拍攝物體的光強度與相位分布。例如,在瑪格麗特·貝妮昂的全息藝術作品《水的低語》中,水的色彩可以根據隨觀者位置或是角度的變化發生改變,捕捉同一位置視線下,隨著上下移動而造成的變換效果。
2 新媒體藝術設計的審美變革
1)審美取向平民化。新媒體藝術作為一種新的藝術形式,新媒體藝術發展迅猛,大眾逐漸從精英文化賦予逐漸轉變成自我選擇的自我解放,人們可以在網絡上創作,人機交互,為大眾的藝術創作、欣賞和審美提供了平臺和機會,形成大眾娛樂的審美方式。在文化消費的時代下,傳統藝術創造的審美理念深受沖擊,其表達方式無法適應新興大眾文化的要求,形成文化泛化與審美平民化發展趨勢。從根本上看,大眾文化的興起,人們日常生活中豐富了“美”,特別是數字媒體的推進,有利支持和推進大眾文化與娛樂產品的發展,和傳統藝術形成較大的反差,具備廣泛傳播力的藝術作品普遍存在于新媒體網絡,表現出新媒體藝術審美表達方式的民主化,將新媒體藝術逐步打造成適應時代特色的文化藝術,以盡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2)審美趣味多元化。新媒體藝術是后現代社會的產物,深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后現代主義文化為大眾文化的發展提供藝術支持和美學支持,而新媒體藝術發展對后現代文化的審美價值形成巨大沖擊。藝術家將不同事物以新媒體工具進行二次加工處理,打破藝術作品原有的價值觀念,讓受眾重新認識和理解作品,賦予受眾重新思考的審美意義,而在解構與再構建中,讓受眾形成新的審美體驗。例如,周星馳的經典作品《大話西游》,利用改編、拼貼、模仿和移植的方式進行西游記作品的重新解構,促進后現代主義電影的轉型,也讓新媒體藝術設計的審美趣味逐漸多元化。
3)審美形式創新化。在計算機網絡的發展下,新媒體藝術利用新媒體網絡平臺進行藝術創作和傳播,這種新的藝術形式,是藝術設計領域的熱潮,使得人們頻繁使用新媒體進行藝術創作,不斷涌現出新的藝術形式,特別是在三維技術應用下,數碼攝影、計算機后期制作和數字視頻不再是某一技術者的專長,藝術家可以通過新的藝術形式來創造符合自身審美期許的藝術作品,使得新媒體藝術產品隨處可見,形成審美形式的創新化。
3 新媒體藝術設計的審美要求策略
1)色彩設計。為了實現設計者與受眾間的信息有效傳輸,在新媒體藝術設計中,設計人員必須合理選擇設計形式,以信息傳遞為基調,促進受眾的廣泛共鳴。這就要求設計人員必須重視色彩的設計,這主要是因為色彩是一種視覺印象因素,在當前的新媒體時代下,藝術作品很多通過網絡媒體進行傳播,而和諧而鮮明的色彩設計是深化受眾對信息主體印象的有效方式。由于統一社會背景下,人們的色彩認知同一性較大,設計人員可以利用這一特征,加強色彩設計,滿足受眾需求,通過色彩設計輔助媒體產品的展示,吸引受眾眼球,獲得最大的審美體驗。
2)結構設計。結構設計是藝術作品的重要部分,在新媒體藝術設計中,需求者通過瀏覽網頁界面而獲取信息,而優秀的網頁結構設計不僅要吸引瀏覽者的注意,還要使其快速找到所需信息。對此,在結構設計中,設計者要合理布局網頁界面模塊、邊角設計、廣告頁插放和檢索欄位置,斟酌設計細節,將新媒體藝術設計建立在美感和情感的基礎上,優化網頁結構,凸顯藝術設計的文化風格,利用網絡界面設計進行信息傳遞,發揮出新媒體的傳播職能,滿足受眾的審美要求。
3)信息符號設計。藝術設計以符號為載體,在新媒體時代下,符號屬于信息傳播或是語言表達的重要媒介。對此,在信息符號設計中,設計人員必須了解和掌握符號的意義,并在信息傳遞中實現符號的完整傳遞。考慮到生活背景、宗教信仰以及歷史因素的差異性,人們在符號理解信息方面也存在較大的差距,這就要求設計人員在進行新媒體藝術設計中,分析受眾對符號的接受程度,根據傳播信息提煉出符號意義,把微觀信息上升到宏觀層面上,讓受眾可以準確理解符號自身情感因素和信息內容。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藝術設計中,為了提高藝術設計水平,發揮出新媒體的作用和價值,要求設計人員必須了解新媒體藝術的主要形式和審美變革,根據新媒體藝術設計的審美要求進行設計和創作,緊抓色彩設計、結構設計和信息符號設計,凸顯新媒體的特點和優勢,促進新媒體技術和藝術設計的深入融合,進而提高新媒體藝術設計的綜合水平。
參考文獻
[1]孫雯,米高峰.新媒體藝術及其審美"新"特征初探[J].新西部,2010(7):114-114.
[2]肖永亮.新媒體藝術的審美評價[J].藝術評論,2009(7):79-82.
[3]冷嘉倩.傳播學視野下新媒體藝術設計的發展[J].新聞與寫作,2016(1):104-106.
[4]邵晶晶.新媒體藝術引發的審美思考[J].美術大觀,200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