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通化市東昌區佟江小學)
學生每天與教師和班主任朝夕相處,班主任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因而在具體的班級管理中一定不能忽視任何細小的部分,為學生提供更加全面健康的成長和學習環境。小學階段的學生容易受到日常接觸人的行為和思想的影響,相比以教導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引導和管理,用這種以身作則的方式來管理和教育學生會取得更加好的成效。小學班主任應該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氛圍和情景,用情感的力量來感染學生,使得學生能夠更加的優秀。如在管理班級紀律和學生行為相對較差的學生時,就不能用直接批評和教育的方式來告訴學生以后應該怎么做,不能直接的進行說教甚至批評學生的不足,這樣的教育方式會導致學生對班主任的管理產生抵觸心理,不但不認認真聽從管教,反而會產生反抗和厭惡的心理,使得教育和管理的效果適得其反。針對這樣的情況,班主任應該用正面和積極的例子去引導學生,讓學生能夠明白班集體意識,更加主動的進行紀律的維護。
學生因為生活環境和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性格特征以及行為習慣也大不相同,而作為班主任在對班級進行有效管理時,應該對學生進行全面的情況調查和研究,在具體管理中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制定合適的管理策略,不能以單一統一的方式來集體進行學生管理,對學生的差異性進行抹殺,不利于學生健康個性的發展和成長。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班主任應該常常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由此對學生的基本特征和情況進行掌握。在教學中與各科教師建立有效的協作關系,能夠有效及時的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成績的變化。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及時有效的發現學生的變化和不足,再進行針對性的個別教育,推進學生能夠更加有效的發展。另一方面就是在管理進行時,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應該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不能用有色眼鏡去看待和評價學生,給予學生不公平的待遇,打擊學生的成長的自信心,阻礙學生的健康發展。
在小學的成長階段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以及自治能力都是比較有限的,并且學生受到教育管理模式的影響,在班級中往往處于被動的管理地位,不利于學生主動和自主性的發揮。班主任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應該注重發揮群眾和學生的集體力量,讓學生能夠通過自身的努力來營造良好的學習和成長的班級環境。例如,班主任可以將班級不同方面的管理職能有效的交給學生和班干部,讓學生通過民主的選取方式進行班干部的人員推選,給予每個學生管理班級的機會,讓學生能夠明白班級管理的不易,從而能夠更加自覺的遵守班級的紀律和制度,從而更加有效的進行班級管理。而且,學生自身是最了解班級情況的人員,因而將班級交給學生自己進行管理能夠更加有效的發現和優化班級的不足和問題。這樣的方式還給予學生一個表現的平臺,使得學生能夠更好的發揮自身的作用和價值。學生在管理的過程中,不斷的推進于同學之間的關系和相處方式,讓學生能夠學習到為人處事以及人際關系處理的技巧和方法,并且對學生的管理和統籌的能力也進一步培養和訓練,促進學生能夠更加全面的成長。另一方面,班主任還可以將學生分為各個小組進行管理,對每個小組根據班級的相關制度和規范來約束自身的行為,通過積分的原則為表現優秀的小組進行學生進行表揚和獎勵,對于積分相對較少的小組學生的具體得分原因進行分析,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和幫助,讓學生能夠繼續努力優化自身。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之間形成良性的競爭,營造一種健康積極的班級氛圍,創建和諧友愛的班集體。最后,班主任應該用心去溝通和感悟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來考慮和分析問題,推進管理措施的優化。在日常的管理中,倡導將心比心的管理措施,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為和諧班集體的營造提供優質的基礎條件。在每月的班團活動中,有效的組織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環節,以朋友的身份和學生進行交流,建立心靈之間的溝通關系,讓學生在生活或者學習中遇見困難時能夠主動進行傾訴,班主任就可以為學生出謀劃策,幫助學生更加健康的成長。通過這樣的方法,使得學生能夠更加服從班主任的管理,實現真正的有效的班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