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娥
摘 要:在知識經濟快速發展的新時代,高校之間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因此,我國高校要注重對高素質人才的大力培養。在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突出“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考慮大學生的實際需求和發展需要,使大學成為人才的主要輸出地。通過分析“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必要性,從教育管理主體、方式和模式三個方面分析高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現實問題,并提出有效的發展舉措,旨在從管理本體出發,進一步推動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建設進程。
關鍵詞:以人為本;高校教育管理;應用
以人為本對于當今社會來說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五六世紀的意大利,那個時候掀起了一場針對資本主義的運動,歷史上稱之為文藝復興,該時期的文學家、思想家、畫家,他們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傳統社會對資本主義自由思想的禁錮,要求從封建社會當中解脫出來,創造一個新世界。這樣的思潮影響到了十八世紀的啟蒙運動,又再一次地提到了人本思想,以人為本等先進理念。從此,“人”的思想深入人心,以人為本,人人平等這些思想更是為人們所普遍接受,在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的中國同樣如此,早在幾千年前孔子就提出了關于人方面的思想。孔子等人更是將其先進思想運用在行為當中,如日常的教學和游學當中。時間推移到今天,這些思想對于我們來說仍然適用,所以更應該推行在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當中。
1 以人為本的內涵分析
馬斯洛和羅杰斯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羅杰斯認為,教育所培養出來的人應該是個性充分發展并且能夠實現自我價值的人。而馬斯洛提出了需要層次理論,基本觀點是人總是有需要或需求的,人只有在低層次需要得到滿足的情況下才會去追求最高層次的需要實現自我實現。按照馬斯洛的觀點,實現人本教育要在不斷地滿足學生最基本需要的基礎上,注重對學生的個性培養,提升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的發展。
2 當前高校的教育管理問題
2.1 過分強調教師作用,忽視學生主體地位
在高校教育管理過程中,教師是教育管理的指導者,高校大學生才是教育管理的主要對象,同時也是教育管理質量好壞的主要決定力量,因此,確定學生主體地位,才能有效實現高校教育管理的人本化目標。而現階段,眾多高校過分強調教師的管理作用,單純認為教師是高校教學、科研的主體,認為只要管理好高校教師就能做好教育管理工作,這與高校“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嚴重脫軌,顯然不能滿足學生的發展要求,從而影響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2.2 教育管理模式低效,缺乏管理科學性
目前,眾多高校存在教育管理與教學工作相分離的情況,高校教師并沒有認識到教育管理的深刻意義,注重個人教學能力的提高,而忽視了教育管理方式的優化,有些高校教師甚至并不清楚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缺乏教育管理意識。這種教育管理模式,不利于高校教師充分發揮教書育人的基本職能,也不能實現對大學生的全面教育和整體教育,教育管理不能為教學工作提供管理保障,教學工作也不能影響教育管理,從而導致高校出現教育管理“結石”,從而導高校教育管理缺乏科學性。
2.3 教育管理過程中不容易發揮出管理者自身的素質
如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對于許多方面的要求也要提高,教育也是如此。時代要求的人才需要越來越好,那么教育的質量要求勢必就與以前不同,但是高質量的教學之下也凸顯了高質量教師資源的稀缺,以及很多學校都缺乏高質量教學所需要的設施資源等教學資源,嚴重的影響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企圖實施的教學優化措施和進一步的研究探討。高校負責一線教學的教師基本上都處于嚴重缺乏的狀態,資金和時間上也有短缺,由此就導致了教學質量的下降,很多教學能力一般的教師素質也沒有充分的發揮出來,所以這樣的高校教育與傳統的教育基本上沒有什么區別。
3 “以人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運用
3.1 采用民主的人本主義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強調全員參與
促進青少年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是高校教育管理發展的根本目標。在小學教育的管理當中,無論是高校教育的管理者還是一線教學的教師除了要嚴格遵守高校的相關規章制度,還要在教學制度上也必須要徹底的自學和主動。對于一線教學的教師也不能完全的忽視了他們在日常教學中所積累下的教學經驗,所以要充分的尋求他們的意見,將這些意見與小學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對于小學的教育管理者來說必須要充分的發揮民主的精神,要強調全員參與,提高大家參與學校管理的積極性,要將一線教師的智慧凝結起來,形成更好的教育模式,這樣的一種人本主義的管理模式,將會在一線教師和學生之間產生更加積極的影響。
3.2 構建“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制度
教學管理制度是保證高校教學管理質量的基礎和關鍵所在,是促進高校教育管理進程的政策依據。構建“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制度,要處理好教師與學生的協調發展關系,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具體而言,教學管理制度要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尊重教師的教學意愿,鼓勵、支持教師實行創新性教學、合作式教學和情景式教學,不斷豐富教學模式,極大的提高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另外,構建完善的維權制度,切實保護教師與學生的個人名譽與尊嚴;教學事故與學生錯誤以批評教育為主,問題解決以典型示范為主,教學方法、教學管理以全面統籌、優化發展為主,充分調動多方力量,不斷完善高校教育管理制度。
3.3 轉變管理工作方式,實現“服務育人”
管理即服務,服務是高校管理的工作本質。高校學生工作除了強調教育和管理功能外,還強調指導學生和服務學生的功能,“以學生為本”,就是學校各職能部門、學生管理工作者在服務學生工作上必須牢固樹立“學生第一,服務至上”的理念,樹立服務意識,轉變工作作風,提高辦事效率,提升服務質量,形成全員育人氛圍,在關乎學生成長成才的學業、職業、就業、創業等“四業”方面加強指導,形成“以服務學生成長成才”的育人理念和格局,把務實為學生服務作為工作的出發點,搭建學生事務管理“一站式服務”平臺,事關學生的在校證明、資助政策咨詢、學籍異動處理等事項均可在平臺辦理,企業招聘信息也可在平臺信手拈來。同時要轉變學生管理工作者的身份,以關注學生權益保護、解決實際問題和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為主要工作要務。改變以管理者為核心的行政命令式管理方式,依法依規開展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堅持以服務學生的發展、就業為導向,以創新管理制度為突破口,把學校教育中的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目標定位在“育人”上。
4 結束語
以人為本,是一種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新的教育的領航的方向,也是一項重要的教學理念,需要作為相關教師的我們更加耐心,更加自信去探索。最好的探索方式應該是身為的教師的我們,應該結合實際,根據環境深入的實踐,分析,總結,在不斷的實踐中,不斷的提出需要改進的地方。總結經驗與不足。更好的運用“以人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去更好的實踐。
參考文獻
[1]薛立超.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隊伍建設理念研究[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8(05):28-30.
[2]劉萍.高校研究生在教育管理中的知識管理應用思路與系統架構[J/OL].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09):119-120.
[3]李征.新媒體視域下高校黨員學生教育管理完善建議[J].科教導刊(下旬),2018(09):84-85.
[4]楊紅芳.基于就業導向的高校職業教育專業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8(38):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