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初中生而言,道德和法治是一門十分關鍵的課程,這門課程對于學生整體思想素質的養成有很大的幫助,且有著非凡的教育意義。然而通過大量的教學實踐研究,我們發現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存在很多的問題,教學模式老舊,學生學習主動性差,學生感受不到學習道德與法治的樂趣,無法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學習效果差,無法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因此,改進教學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師必須要將生活引入教學中,讓學生將理論聯系實際生活,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逐漸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本文針對如何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生活化做出了以下研究,并給出了一系列的策略,希望能夠為相關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詞:初中生;道德與法治;教學課程;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39-0051-02
引言
所謂生活化思維,指的是堅持從生活實際出發,將道德與法治具體的教學內容融入生活,逐漸將其生活化。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的整體認知水平及實際生活情況為基準,將學生日常熟悉的生活細節作為切入口,幫助學生利用課堂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要學會將課堂和社會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生活化的思維模式,將實際問題搬到課堂上,幫助學生進行思考和分析,最終達到應有的教學目標”[1]。
一、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地激發出來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能夠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才有可能學好《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此外,處于初中階段的孩子們普遍擁有十足的好奇心,對世界萬事萬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和求知欲,只有真正引起初中生的好奇和求知欲,才能更好地促進他們學習進步。由此可見,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將生活實際與課堂知識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有趣、鮮活的事例來激發學生對《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興趣,幫助學生認真學習,最終達到教學目標。
例如,在具體的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同學們日常學習生活中所展現出來的一系列學習狀態合影留念,制作成幻燈片,在符合教學內容的時機為同學們播放,如此一來,同學們看到與自己如此切近的教學知識一定會非常感興趣,更愿意進行深入學習。此外,這樣的留影對于每位同學來說都有著非凡意義,他們在自己觀察和學習的過程中,會感覺課堂氛圍十分輕松,會逐漸喜歡上《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
二、利用生活化教學情境的設計來輔助教學
通過對新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分析,我們發現課程改革的核心是基于教學思想及觀念的革新,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被逐漸重視起來。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他們主動學習。教師可以創設一些生活化的情境來輔助教學,使學生在提問、探討及尋找答案的過程中逐漸學習到新的知識。教師要創立一套提問、回答及講解的教學情境,以達到師生雙向互動的目標。教學情境的創設和應用僅僅是打開課堂教學的第一步,更為重要的是對教學內容的講解。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內容很多都取材于生活,教材整體編寫的目的是幫助學生獲得道德與法治的啟示。由此可見,創設生動形象、切合實際的生活化情境就顯得尤為重要。
例如,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編成情景劇,讓學生在課前進行排練,課堂上進行情景演繹,在演繹中,伴隨著同學們的歡聲笑語也能夠很好地學習所授知識。通過對所學內容進行生動的演繹,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不容易遺忘,還可以使其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知識的寓意。可以幫助道德與法治課程逐漸生活化,對于學生的具體學習有深遠的影響。
三、利用生活化的案例來輔助教學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中可以引入科學合理的生活化案例,案例一定要適合教學內容的要求,要能夠幫助教師實現教學目標。雖然教學案例要符合教材內容,然而卻不能拘泥于教學內容,還應有一定的拓展,要充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搜索一些資料和案例,也可以依據搜集的材料來編寫新的案例,只要是對教學和學生有益的案例,均可以采用。教師好好運用案例來進行教學,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的案例都要好好分析利用,如有這樣一個案例講述的是正在上課的小徐同學由于講話影響到別的同學學習,而老師強硬地要求他起立罰站被拒絕,這個案例中教師的處理方式過于簡單粗暴,不利于和諧師生關系的形成,鑒于初中生的學齡特點,很多時候教師要采取溫和理解的方式來進行教育,要進行深入的溝通了解,要積極換位思考,以此來維護和改善師生關系。“這就是特別生活化的一個案例,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案例,貼近生活,很容易走進學生的內心”。
四、將生活熱點問題引入課堂,引發學生的思考
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來說,討論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它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構建活躍的課堂氛圍,還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互動,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教師可以通過課堂討論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幫助學生培養自主思維分析能力,幫助他們逐步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加之,充分的討論分析能夠幫助學生深刻記憶所學知識,課堂教學內容的學習效果會得到提高,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學生自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將生活熱點問題引入教學中,引發學生的思考和分析。
例如,教師在進行具體的教學設計時,可以將符合教學內容的生活熱點問題拋出,讓學生分組討論,表達自己對于生活熱點問題的看法,大家可以互相交換意見,還可以設立辯論會,利用正反方辯論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最后,教師給出正確的引導,如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用辯證和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問題等”。
五、設計適當的課外實踐活動
對于初中道德與發展教學而言,課外實踐活動是必不可少的,課外實踐活動的存在能夠幫助教師將知識進行延伸,可以很好地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課文實踐活動有兩個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一,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第二,可以將所學的知識進行實踐驗證。在實踐中深入體驗課堂教學內容所蘊含的深刻意義。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抗戰紀念館,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英雄的偉大以及生命的力量,讓學生明白今日我們幸福的生活是多么的來之不易。這種活動不同于枯燥的課堂講學,能夠引起學生對于生命的思考,獲得課本以外的知識。
結語
作為一門德育課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對于學生的思想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能夠充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最終實現育人的目標。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相關教師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將教學和學生實際思想和生活結合起來,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逐漸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學好做人的同時,對本門課程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莫素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 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6(04):45-46.
作者簡介:黃青年(1977.8—),男,安徽蒙城人,本科學歷,副高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